第42章 第 42 章

年关将至,本来是最热闹喜庆的时候,而京城局势却越来越紧张。连孟姜这个最闲之人都感觉到了,所以这阵子都窝在云深客栈。至于秦王那里,她帮不上什么忙,顶多供应一点灵泉水,帮他保养一下身体而已。

皇上始终不醒,国不可一日无君,从武将开始奏请秦王登基,带动文臣也紧跟其后,形成满朝文武支持秦王的局势。

武将们多为秦王部下,或百转千回绕不开的关系,自然是铁忠粉。他们早就看那个唧唧歪歪的小皇帝很不爽了,整天就知道重文轻武,心里一点逼数都没有。

至于文臣,本该是最有气节的,但实际上却又比任何人都懂得趋利避害。看看秦王,再看看皇上,用屁股想都知道自己应该站那边。

所有人都恨不能逼着秦王黄袍加身,唯有秦王一人稳得住,一而再再而三拒绝。

所有人都放弃了皇上,唯有秦王不放弃这位侄子,坚信皇上一定会醒过来。这份真情真义,感动了大家。乃至于一开始只是随波逐流支持他的,现在也是真心实意。

终于,在年关前一个大朝日,众臣齐齐跪下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硬是把秦王逼得不得不登基为帝。

但他登基以后对皇上也极好,将他和一众后宫都迁到了北苑,一应待遇一如从前。而秦王也就是新皇,反而十分简朴,一心扑在政务上,并无任何个人奢华爱好。

能干、心系百姓,又没有不良嗜好,这样的新皇简直要感动死百官了。他们不怕皇上不干事,就怕皇上瞎干事。而新皇这方面做得极好,带动大家高效率运转,做出了许多有利民生之事。

但是,新皇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正在众人劝他充实后宫时,新皇直接提出人选,让钦天监则良辰吉日迎娶平城孟家嫡女入主后宫。

众人交头接耳,平城孟家是哪个百年大族?怎么没听说过?难道是没落的世家?只是新皇当年封地在江南,和平城这个小地方毫无关系,怎么认识的呢?

有那些有小心思的,比如家里有女子想送进宫的,就提出了质疑。

新皇虽很少随便发脾气,但那里一坐便没人敢造次。他并不回答,只盯着出头的人沉声问:“朕娶妻,关你何事?”

那人本来想说一国之母关系国统,但见新皇眼神威严,便一句没敢多说。

为此,平城孟家嫡女被封为皇后,于元月初一正式行大礼。

元月初一封后大典,这在历史上也是第一次了。场面之盛大,让文武百官及京城百姓心里都有数了:新皇对孟皇后那是极其满意!

而在封后大典之后,百姓们也知道了皇后对新皇曾有救命之恩,更有捐助全部家产救助因对抗海盗而丧生的军人家属,可谓无论是大义还是大德,都足以当得起皇后称号。

孟姜听着一串串溢美之词,深深怀疑这描述的是仙女而不是自己。

虽然孟姜并不认为自己是好人,但终其皇后一生都尽职尽责,致力于女子学堂教育,以及鳏寡孤独救助,帮助无数人活了下去。

可以说,杨墨给出了一个太平盛世,而孟姜则为这个盛世打补丁,让漏洞少一些,让百姓生活更美好,更有人情味一些。

这一辈子,杨墨顶住了百官压力,始终没有充实后宫。而孟姜也用自己的出色表现让百官闭嘴,哪怕官员们都有些大男子主义看不惯她许多行为,但有家里夫人管着,也闹不出大的幺蛾子。

问这世间,哪个女子不羡慕皇后?不仅仅是因为她能笼络住皇上,更因为她有办事思路,在抽丝剥缕中把事情安排的明明白白。尤其是,能让那些个臭男人俯首称臣,这简直太给女人长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