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外强中干

女帝 经年未醒 1710 字 4个月前

九月里天气愈寒,北边已经大雪封山了,哈里辉写了信报叫一队人马送回猃戎,他们这些在梁国的使臣在没有汗王的指令之前,先安心待着,尽量拖延,以及四处宴请。

猃戎使臣在启安城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纸醉金迷。

先是宴请梁朝官员,三品以上。有些人去了,个别还相谈甚欢;有些人没去,还有搭理都不爱搭理的——多是西边边塞出身的官员。

然后是梁朝宗室,除了德阳王萧珹,其他人都给了猃戎使臣面子。

接着是五品以上官员。

这几日,猃戎使臣连着在启安城最大的酒楼潘楼宴梁朝学子文人,打的是交流汉学的名义,吟诗作赋,好不热闹。尤其猃戎那边精通汉学的没两个,常闹出些笑话来,又对中原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对一众学子文人仰慕不已,那崇拜的小眼神实在是很能满足人的虚荣心。

潘楼香风阵阵、灯火通明,哈里辉还很懂的请了不少京城名妓娘子来侍宴,丝竹之声不绝,饮酒作乐正酣,外头宵禁了,这里头还尽是欢声笑语,能传出一里地来。

一篇篇文章佳句流出潘楼,京城百姓竞相传颂。

也流到了王妡的案上。

一沓不算薄的纸,由秉笔的内侍抄写得十分工整,在诸位阁臣手中轮转。

“诸卿瞧瞧,咱们大梁可真是人才济济。”王妡说这话时语气太平淡,殿中的诸位阁臣搞不清楚她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值得一提的事,这一次入阁之臣有了极大的变化。以前阁臣只有贴了殿阁大学士职的才是入阁,而能够贴殿阁大学士的只有宰执——宰相与执政。

然而几日前,王妡一纸诏书,让枢密院那一大堆“知枢密院事”临时工,三衙禁军的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审刑院知事,御史台勾管,礼仪院、太常礼院知院事通通入阁。

这恐怕是大梁立国以来阁臣最多的时候了。

阮权、刘敏很有意见,吴慎的态度不明,左槐则略显暧昧,王准……

王妡看着王准。

这两年,王准精神渐渐不济,不太管事。尚药局的罗奉御奉了王妡的命令,每个月都会去给王准请平安脉,王准是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他叮嘱要王准多静养少操劳,忌肥甘、炙煿之物,忌酒少茶。

王妡暗暗叹了一口气,祖父身子愈发不好,在她的上辈子祖父再过得两年就因晨起眩晕栽倒在地,就再没起来。那时候的大梁内忧外患,祖父虽愈感身体不行却强撑着没有致仕,他为了这个风雨飘摇的王朝殚精竭虑,最后却落得追封被褫夺入土都不能安宁的下场。

“看完了这些叫人拍案叫绝的佳句,诸卿有什么想说的?”王妡先按下了心中的打算。

除了吴慎、王准,其他阁臣都转着眼睛看其他人的反应,思忖皇后的意思,斟酌自己要说的话。

一时没人出声。

王妡扫视一圈,提示:“前头制科,应制之人寥寥。如今与外族人喝酒吟诗倒是座无虚席了。”

阁臣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