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理化》杂志是国家级教辅类期刊,苏一当时也是到了某个学习阶段的瓶颈期,在222的建议下,她投了一篇稿子,想试试自己提出的解题方法是否能受到认可。

事实上,不仅投稿通过了,而且经过杂志社诸多权威教师的一致同意,认为苏一提出的“关于波动问题中方向判断的四种妙法”却是比传统的解题思路要浅显易懂许多,因而专门提出邀请希望她能成为杂志社的编题老师之一。

因为苏一投稿的时候是借用了领英中学的名字,就连地址也是填的领英中学高中部,所以杂志社的人理所应当地认为投稿的是领英中学的一位物理老师。

当杂志社的电话打到校长办公室时,校长一开始还喜闻乐见,以为是哪个老师在这种国家级教辅类期刊上投稿并被录取,然而当对方说出名字时,他却有些懵。

“顾苏一?你说的是‘顾苏一’?”校长接连问了两遍。

“没错,就是‘顾苏一’。我们联系了这位顾老师,然而一直没有得到回应,不知顾老师是不是在忙着什么学习项目?”杂志的主编肯定地说。

校长一脸复杂,好在对方看不见。

“王主编,咱们领英中学没有叫‘顾苏一’的老师。”

王主编一愣:“不可能啊,联系方式和地址都是你们领英中学的……”

“不不,我的话还没说完,咱们虽然没有叫‘顾苏一’的老师,却有一个叫‘顾苏一’的学生,目前正读高一。”

王主编:“……”

随后王主编的语气变得有些古怪:“校长,你没开玩笑吧?”

“你如果说其他人,我或许也不相信,但是顾苏一这学生确实有这个本事。”

“等等,顾苏一,这名字好像是有点耳熟……”王主编隐约想到了什么。

“她在今年的io决赛上获得了金牌,前年参加noi获得个人金牌……”校长说起顾苏一身上的荣誉时,不自觉的挺直了背,格外的骄傲。

即使对方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