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相同的,还有如今已经大半交付给百姓了的造纸业。

一般百姓生产纸张只为自用,生产过程中产生某些污染物,如石灰水等,当地百姓甚至会收集起来反复使用,那些如草屑、木屑等物同样会被不想浪费一丁点儿的百姓收集起来沤肥,经过几次人工净化之后,每家能产生的污染已经很少。

而这少量的污染只要不直接倾倒入河水中,完全可以被大自然消化。

影响比较大的,也就是像筱家那样一群人聚集起来的造纸工坊了。但这些工坊的规模也相当有限,毕竟不敢将生意做得太大,若是一个不小心越过了红线,不得不将自己的户籍从黔首换成商籍那可就不划算了。

总之以当前的生产水平,各种新鲜事物拿出来之后,虽然确实会造成一定的污染,但问题并不严重。

然而……

墨家钜子明显是想要增加水泥窑炉的数量,增加水泥的生产数量,为了达成这一个目的还想要将城区往釆挖煤矿的地方迁移。

这肯定就不行了啊。

林阡建议:“其实最好的方式是将那附近的村民迁入城内,再将城内的水泥窑炉拆除直接建造在那村子上。那村子不远处就是山林,污染容易被消解,而且距离煤矿不是特别近,不会引发火灾。”

“运输问题更好解决,修建一条从村子直达城外那条路的水泥路就好了。这样等日后在其他地方发现石灰石与煤矿,咸阳附近的水泥窑炉不再生产了,还可以将其改建成储存煤炭的库房。”

咸阳城内的水泥路早就可以使用了,而咸阳城外的水泥路也一直没有停止过修建,如今都修好了好几百里了,每天光是将水泥运送到修路的尽头都需要好一段时间。

为了减少交通运输上的成本,寻找其他的煤矿产地很是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