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页

宝扇记 小春贤 826 字 2022-09-28

李恪说道,“母后,朕正有此意。”

不一时,谢宝扇和李恪的仪仗回到乾明宫,谢宝扇打发人去向师傅告假,她换了一身衣裳,就见小太监进来回话,说是几位大人已经来了。

谢宝扇放下手里看了一半的折子,在她面前的案几上,堆放着一叠厚厚的折子,这些折子边缘已经发旧破损,皆是从库房里翻找出来,有关前朝出兵援救朝鲜的奏折。

但凡有了战事,有人支持,自然也有人反对,历代出兵朝鲜皆是如此,想来此次并无二样,谢宝扇命小太监请几位大臣进来,不一时,就见各位大臣陆续进到殿内。

除去六部尚书,另有宗室的端王李清,并几位国公,各个全是朝中的重臣。

诸位大臣进殿,先一起向皇上与太后行礼,谢宝扇给他们赐了座,她倒也没有废话,开门见山的问道,“摄政王不在朝中,哀家一介女流之辈,想听听各位大人的意思。”

徐锦细述了朝鲜与倭国这些年的恩怨,原来那倭国国内也不太平,虽说头顶有个天皇,又有幕府将军总管国务,实则底下还有几数小藩臣,这些藩臣养着武士,为了抢夺地盘,彼此会挑起战事,据说骚扰浙闽一带渔民的倭人,就是这些落败的武士。

倭国国内只要不太平,就会往外扩张,这已是常态,那朝鲜和倭国虽说隔着近海,却也相距不算甚远,因此常常受到倭国的侵扰,偏偏朝鲜国力甚微,听说现今的国君也是个小少年,比李恪大不了几岁,辅政的亦是太后,这么一看,谢宝扇竟与他们有些同病相怜。

不过,即便再同情,涉及国家大事,这多余的同情心也只能收起来。

“倭国占领的那个海岛,距离我大邺有多远呢,边民可曾受到影响?”

徐锦回道,“叶吉,临元等地已经增添了兵力,就是防着倭国和朝鲜交战,波及我朝边民。”

谢宝扇点了点头,她又问,“此事可曾派人送到福建去?”

摄政王李善有自己的探子,朝鲜起了战事,他定是知情,这点谢宝扇心知肚明,只是朝堂上的事,按照规矩,理应通过六部问问他的意思。

“回禀太后,已着人快马加鞭送往福建。”

“眼下正值冬季,北地冰天雪地,依臣的拙见,两国的战事未必能打得起来,请皇上和太后不必太过忧心。”

这话也有几分道理,北地一年里,倒有半年是寒冬,这个时节,正是最冷的时候,每年冻死饿死的人不计其数,何谈行军打仗。

一时,殿内不少大臣点头称是,谢宝扇默默不语,片刻,她望着端王,“端王以为如何呢?”

被点到名的端王李清说道,“这倭国狡猾多端,就怕他们出其不意,那朝鲜国离我们太近了,咱们不能大意啊。”

今日的朝会,端王虽说并未发言,但是此番听他的话,竟也是主张出兵相助朝鲜。

“我朝派去的探子查明,近些日子,陆续还有倭国过来的人进驻到海岛上,朝鲜国那边和他们交手了几回,各有胜败。”

谢宝扇见此,说道,“哀家料想倭国花费了这么大的气力,不会只是为了占几个海岛,等到明年开春,一场战事难以避免,俗话说有备无患,诸位大人还是要早做打算啊。”

李清回道,“正是这个道理,那朝鲜国和倭国哪一次起战事,中原朝廷没有相助的?想必这次也避免不了。”

说罢,他摇了摇头,叹气说道,“唯今也只望摄政王能尽早回京,主持政务。”

在场的人无不赞同,摄政王李善为人虽有些狂傲,在军事上却很有才干,若非如此,他也不能在边关镇守多年。

谢宝扇母子俩听着大臣们议论了半日,心里大约也有几分主意,不久,众位大臣散去,谢宝扇又留在乾明宫,她将历年事关朝鲜战事的折子都看完,直到深夜,方才回到宁寿宫。

第182章 朝鲜和倭国忽起战事,……

朝鲜和倭国忽起战事, 邸报紧急送往福建,摄政王李善很快传来回信,只命辽东一带加强戒备, 对于是否增援朝鲜国,却并未下达命令。

一转眼,便到了春节,福建官场上的事情尚未料理清楚,李善赶不及回京,只是他人虽未回,摄政王府的年礼却已早早送到宁寿宫。

今年的年礼,增添了许多海外来的舶来货, 摄政王到达福建后,除了大力整治官场弊端, 最看重的便是广州港口,这些往来大邺的货运船只, 给大邺国带来了无数的商机,闻机而动的商人纷纷拥入广州,给这座古老的港口城市注入了新鲜活力。

另有传言, 摄政王准备在福建也修建港口, 因着此事,人不在京城的李善又招来不少弹劾, 谢宝扇笑了笑,摄政王树大招风,这些年御史弹劾他的折子,已经能堆半间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