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任务奖励,发财了!(上)(依旧是万字更新!!!)

“唉”

收好牛皮袋。

徐云这次选择了最右边的一个光球戳破。

啵~

光球破碎。

点点星光开始聚合。

不知道为什么。

徐云感觉这次的奖励具现的氛围,比之前要郑重不少。

光芒足足持续了十秒钟,方才渐渐散去。

而出现在徐云面前的,是一本精致的

线装书。

在看到这本书的瞬间。

徐云便瞳孔一缩。

忍不住上前一步,激动的将它拿在了手里。

握着这本深黄色的书,徐云的胸口仿佛有一股热血在荡漾。

只见这本线装书的封面上,此时赫然写着一行字:

《永乐大典·卷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

与此同时。

光幕也悄然出现在了徐云面前。

【永乐大典】(永乐正本):

【明成祖朱棣永乐七年完成的旷世奇作,分为永乐正本与嘉靖抄本,二者皆于后世失传,其中嘉靖抄本存世数量仅为4】

【副本内,永乐大典被郑亲王爱新觉罗·端华自永陵中挖出,秘密由耆英号运抵英国,后被艾维琳买下,存放于罗峰博物馆内】

【备注1:面壁者可自行选择是否将本奖励现世,若选择否,本奖励将永久保存于光环空间,选择是,将以文物形式出现于嘉靖皇帝陵墓内】

【备注2:若选择奖励现世,可获得‘正本清源’效果】

““

看着手中的这卷永乐大典。

徐云紧紧抿着嘴角,忽然感觉自己在副本中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他赌对了,这部旷世之作真的成为了任务的奖励之一!

没错。

郑亲王爱新觉罗·端华嘱咐希生船载运抵英国的,正是赫赫有名的

永乐大典!

1403年。

明成祖朱棣称帝第一年。

为了消弭“靖难之役”后朝野上下的不平之气,他希望以文化笼络人心,下令编纂一部大书。

这部大书集纳天下七八千种图书,2000多人参与编写,总计11095册、22877卷、37亿字,定名

《永乐大典》。

纵观地球所有文明史,这是第一部被完整编撰出来的文明百科全书!

上辈子当过弘治或者嘉靖皇帝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永乐大典》一共有两个版本。

分别是明成祖朱棣永乐七年完成的《永乐大典》,也称永乐正本或永乐本;

还有是嘉靖皇帝在位期间重录的嘉靖副本或者嘉靖抄本。

这两个版本在内容、大小、格式、字体等等方面都是一模一样的,没有差别。

大典一直深藏在紫禁城,真正翻阅过的皇帝只有弘治和嘉靖两位。

然而就是这么一部可正华夏之根的巨作,在后来却遗失了。

先说说嘉靖副本。

副本在清雍正年间被贮藏在翰林院敬一亭,从那时起,大臣们陆续借阅大典辑录佚书,大典也陆续遭窃遗失。

50年后。

乾隆朝修《四库全书》时清查,嘉靖副本已缺失一千多册。

嘉庆、道光年间利用大典修《全唐文》和《大清一统志》时,又被官员大量盗窃。

咸丰十年二鸦期间英法联军侵占燕京,大典丢失不计其数。

到光绪元年也就是1875年的时候已不足 5000 册。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翰林院成为战场。

剩余的大典绝大部分被焚毁,有人在废墟堆里就捡到了几十册。

不识货的侵略者用大典代替砖块,构筑工事,甚至做成马槽。

略懂古籍价值的则趁机劫掠,与翰林院毗邻的英国使馆得近水楼台之便,所得最多。

英法军官劫掠的《永乐大典》,成为大典流散国外的主要去向。

截止到2022年。

全球仅存800余卷、400余册的《永乐大典》,散落在8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个单位和个人手中。

在华夏国家图书馆中藏有221册,4v图书馆藏有60册。

每一本《永乐大典》都是孤本,价值连城。

清末以后。

《永乐大典》就像一个沉入地底的史前遗址,世界上还存在多少本、流散在何处,没有人能说得清。

时不时就有新的零册被“考古发掘”出来,出现在图书馆、拍卖行、收藏家手中,乃至农民的家里。

距离列位鲜为人同学看到这章最近的一次回归是在 2020年7月7日,两册《永乐大典》在巴黎一家拍卖行现身。

它们拍出640万欧元净价,买主是一位中国藏家。

那是全球范围内时隔6年再次发现《永乐大典》零册——没错,再上一次《永乐大典》现世,发生在2014年。

而比起嘉靖副本的凄惨,永乐正本的‘履历’则要简洁许多:

自从副本重录后,正本就不知所踪了,如今传世的大典全都是嘉靖副本。

没错。

现在没有找到过任何一册的正本。

永乐正本的遗失在后世被称为中国书籍史上最大的疑案,还是公认的那种。

要知道。

那可是足足两万卷、一万多册的书啊。

如果被人劫掠,不可能没有任何的踪迹——侵略者们也是会写日记或者记录的,后世华夏国力强大之后,甚至连被带到越南的7卷永乐大典都能找到记录。

因此一直以来,史学界对于永乐大典正本有着三种看法:

第一。

它们在战火中被焚毁了。

在一片石战役惨败后,李自成逃回燕京草草做了皇帝。

过了瘾以后。

李自成就在宫内放了一把火,随后逃走。

这把火将紫禁城烧毁大半,仅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薰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没有被烧毁。

《永乐大典》正本可能藏在或者放在紫禁城的某处,被大火直接烧毁了。

第二。

在战乱中被隐藏在某地。

因为对于华夏古代知识分子来说,书籍是极为重要的。

很多古代读书人死的时候,往往都会抱着自己喜爱的书籍,而不是儿孙。

在天下大乱、朝不保夕的时候,《永乐大典》极有可能被藏在某处。

比如当年的莫高窟,就是宋代敦煌一些高僧的藏经处:

当时很多汉族高僧在敦煌出家,寺内保存了大量的书籍和经文。

西夏大军入侵敦煌后,强迫僧人们离开。

僧人们无法携带众多书籍离去,唯恐不认识汉字的异族军人,焚毁文化瑰宝,就精心藏在山洞中。

随后僧人们或者被杀,或者被驱赶,于是这个秘密一直没有被揭开。

但书籍本身是不朽的,几百年后藏经洞被人发现,大量书籍依然问世。

正常来说。

《永乐大典》这么大规模的书籍存在副本,就是为了备份保存的。

而以大明的制度来说,正本被放在金陵的可能性较大。

毕竟金陵是大明故都,还有一套留守政府的班子存在。

这些书籍可能藏在金陵某个秘密地方,同燕京的《永乐大典》副本异地备份。

毕竟直到今天,金陵都还有很多明代的秘密没被破解呢。

比如明孝陵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地宫究竟在哪里?

至今也没有人知道。

至于第三种同时也是支持者最多的一种猜测嘛

就是《永乐大典》被陪葬在了嘉靖皇帝的永陵中。

嘉靖皇帝生前酷爱《永乐大典》,到了爱不释手,如痴如醉的地步。

后来他还重铸了嘉靖抄本,之后永乐正本便完全无影无踪了。

因此很多人认为《永乐大典》正本陪葬的可能性很大。

当然了。

猜测之所以是猜测,就因为同样有些无法说服他人的漏洞。

比如嘉靖的墓穴。

《永乐大典》毕竟有上万册,全书的体积巨大,可以装满整整几辆卡车。

照常理推断,该书可能需要一个很大的墓室,来专门放置那些书册。

不过目前勘探初步表明,嘉靖皇帝的永陵和定陵之类的大小差不多,没有发现专门开发出来的墓室。

因此一直以来。

世人对于《永乐大典》的猜测都未曾停止,真相如何也无人可知。

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

《永乐大典》一旦问世,它的价值将会超过目前几乎所有的国宝!

《永乐大典》作为百科全书,比其它国家的早了300多年,堪称世界文化遗产的精品。

而且它保留了明初以前各种学科的大量文献资料,包括很多现在已经残缺或者丢失的珍贵文献。

例如《薛仁贵征辽事略》、宋本《水经注》等等等。

它所征引的材料,都是完整地抄录原文,因而这些文献能够很好地以原有的样貌保留下来。

它保存了14世纪以前华夏的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

如果真的找到了全本书。

那么那些被遗忘的关于地理、历史、医学、法律、政治、文化等资料就能重新被发掘

那些前人留下的闪闪发光的思想就能够重新造福人类,很多政治问题能够找到突破口,也许很多未解之谜能够拨开迷雾。

说句实话。

当一套书在华夏这种历史、疆域的背景下都能被称为‘旷世巨作’。

那么它的价值其实就可以大致判断出来了。

而眼下这部作品到了徐云的手里,他的选择自然是——

【是】。

注:

大家可以猜一猜,r技术会衍生出什么情节,绝对不会让大家失望,猜对加更五章。

万字更新,双倍期间求月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