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 越闹越大!

不过他毕竟是经过大风大浪的人,在初期的遗憾之后很快便强行调整好了心绪,对刘渤生道:

“渤生同志,你就直说吧,221厂的同志希望我们十院做些什么?我一定尽力配合。”

在孙俊人看来。

221厂多半是想再搞一次更大规模的人力测绘,所以才会托刘渤生打这么通电话,希望能够让院里支援一些长途通讯类的设备:

221厂目前的通讯设备只能支撑200公里外的加密通讯,或许他们新的目标是250甚至300公里?

毕竟距离越远,数据样本才越完善,才更有可能得出准确的预测结果嘛。

孙俊人对此倒是不怎么反感,但问题是221厂真的能拿出那么多人手吗?

毕竟测绘距离增加的不仅仅是直线长度,还包括了辐射额面积呢

莫非221厂打算再牵引一批工人?

而就在孙俊人思索之际,对头的刘渤生也开口了:

“是这样的,孙院长。”

“在今天这次失败后呢,221厂那边希望能再进行一次修正测算,看看还有没有弥补或者说抢救的可能。”

孙俊人闻言点了点头。

果然如此

但很快。

刘渤生的下一句话便有些出乎他的预料了:

“不过221厂这次不准备使用人力探测,而是打算组建一台设备进行数据收集。”

“组建设备?”

孙俊人顿时皱起了眉头,问道:

“什么设备?多频的值相差测风仪?”

刘渤生摇了摇头:

“不是,是一台雷达。”

“你说啥?”

院办内。

听到雷达二字。

孙俊人的脖子下意识有些滑稽的往前一探,眼睛瞪得滚圆,愕然道:

“雷达?这这是哪个大聪明的主意?”

与此同时。

孙俊人的心中还冒出了一股交杂着释然与荒唐的情绪。

释然是因为总算明白了刘渤生找自己的原因——纵观国内,目前也就他、罗沛霖、毕德显和保铮四人算是顶尖的雷达专家了。

哦,还有个束星北,不过老束现在因为某些原因还在胶澳医学院呆着呢。

考虑到221厂的特殊性,目前也就他和保铮比较有资格接触这事儿。

难怪刘渤生会这么急匆匆的找自己。

至于荒唐嘛

则是因为想要用雷达去收集天气数据,几乎就是痴心妄想!

国际上在四几年就有气象雷达面世了,国内则在数年前落地了703气象雷达。

但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目前气象雷达的用途都只有一个:

观测大型风暴。

造成这个情况的原因,就是因为气象雷达的精度只能观测这玩意儿。

想到这里。

孙俊人不禁摇了摇头,准备用理论知识正面驳斥一番刘渤生:

“勃生同志,我问你,221厂他们想设计的是哪种雷达?”

“非相干风廓线雷达?水平极化雷达?还是小尺度偏振雷达?”

“你稍等,我看看啊”

刘渤生翻动了几下密密麻麻的推导过程,最终抽出了一封压在最低端的电报:

“找到了,它的名字叫做气象多多普勒哦,气象多普勒雷达。”

刘渤生话音刚落。

电话对头的孙俊人沉默了几秒钟,旋即便将音调提高了数倍不止,连苏北方言都崩出来了:

“nia?勃生同志,你说什么?气象多普勒雷达?”

刘渤生点了点头,再看了眼电报:

“没错,电报上说的就是气象多普勒雷达。”

“开什么玩笑?”

孙俊人一把将话筒从耳边挪到了面前,唾沫星子狂溅不止,仿佛手里拽着的不是话筒而是刘渤生的衣领:

“勃生同志,你知道气象多普勒雷达是什么概念吗?”

“根据我们最新的情报,那是连海对面都列为绝密、连设计草图都还没做出来的幻想设备,结果你告诉我221厂准备鼓捣这玩意儿?”

“你们有设计图纸吗?有相应的成体系理论吗?有生成零部件的能力吗?”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huanyuana 换源a】

说道最后。

孙俊人情绪也收不住了,疯狂的逼逼了起来:

“这样说吧,如今咱们国内想要搞气象多普勒雷达,有个几十年后的未来人回到现在还差不多!”

“221厂要是现在能搞出气象多普勒雷达,老子当场就去把冯·卡门送给老郭的那柄号称麦克斯韦用过的斧头给肯喽!——就着老bj豆汁儿的啃!”

“”

电话对头的刘渤生沉默了好一会儿,像是被孙俊人镇住了一般。

就在孙俊人寻思着自己是不是语气有些沉重之际。

刘渤生忽然缓缓的开口了:

“孙院长,你说的或许很有道理,但是”

“从221厂传来的电报中除了名字,还记载了相关的理论体系以及零部件构成,哦,还有陆光达同志的推导结果”

话音刚落。

刘渤生的耳中便传来了一道清脆的撞击声,像是话筒撞到了桌角。

紧接着。

话筒中又响起了某种摸索的响动,仿佛有个人正慌乱而匆忙的将它拿起。

过了片刻。

电话对面终于传来了孙俊人急促的声音:

“电报呢?电报在哪里?勃生同志,请速速把它发过来!”

注:

被要求改了一点文,上一章被屏蔽了两次,所以今天更新少了几百个字,下个月补上。

另外看到群里好多读者都在聊,这里解释一下,新闻上的名字是我妈的,不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