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建国后高能物理最重要的成果...诞生!(中)

欣喜!

jsi粒子。

这是一种产生机制尚不明朗的微粒。

它比较常见的出现方式,主要有sglet rot、octlet rot和b及璨偶素衰变三种过程。

比如qg产生的标志之一,就是是高横动量下的jsi的产额抑制。

除以此外。

jsi -agt rho+π-也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强衰变。

jsi粒子的能量约3gev,虽然和w-玻色子的80gev相比相差很大,但它却有个相当特殊的地方:

那就是它可以满足对称性的w-玻色子标量场。

举个例子。

如果说徐云他们的实验过程是一道水流,w-玻色子是混入水中的小磁块,会对水流的体积统计造成影响。

而jsi粒子呢,就是一种磁极。

它可以完美的将w-玻色子吸附出来,同时还不会和水流发生反应。

不得不说,不愧是王老,一开口便直中标的,一针见血。

有了jsi粒子这么个补丁

至少从理论上来看,徐云的方案可以说是完全成立了。

当然了。

作为一个精尖的研究方案,单纯在理论上合格是不够的。

想要让它能够顺利跑起来,还需要计算出各种关键的数值。

这也不是一个容易的活儿。

这种没有现成模板的数据很难用超算之类的协助,完全都需要重新设定。

各种材料例如水基液总数、jsi粒子的入射角度等等,都只能通过以往的经验来进行初步设计。

至于量是多是少还是刚好合适

唯一的验证方式就是实操,然后根据最后的结果进行调试。

不过总而言之。

最难的切入点已经全部搞定了。

前前后后消耗了不少精力的徐云,也才此时忍不住打了个哈欠。

昨晚由于某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陆姓教授打呼噜的缘故,他在招待所里其实就没怎么睡好。

于是他和潘院士说了一声,便回到了台下的座位上小憩了起来。

结果刚没眯一会儿,他的耳边便传来了一阵交谈声。

徐云下意识睁开眼,发现此时周绍平正站在他身边两三个身位,与助理说着话:

“小马,你去趟行李室,把我的老花镜拿过来,抓紧点时间!”

待助理离开后。

徐云拍了拍脸颊,有些好奇的对周绍平问道:

“周院士,您眼镜坏了?”

“哦,是小徐啊。”

周绍平此时也发现了坐在自己身边的徐云,笑着指了指自己现在戴着的眼镜:

“不是不是,我现在这副是没有度数的装饰镜,想坏也坏不了的。”

徐云顿时一愣:

“那您找马助理去拿老花镜是”

周绍平看了他一眼,用下巴朝主控台努了努:

“你提出的方案虽然在理论上可行,但制定成具体的操作步骤,却还需要很复杂的适配与规划。”

“这种适配电脑啊超算啊都设计不出来,其他的研究员经验又不足,所以我们几个老骨头就和小季商量了一下,由我们出面来协助制定具体的方案。”

“毕竟方案设计,华夏没几个人比我们有经验了。”

周绍平话音刚落。

周围也陆续传来了各位老院士的声音:

“小陈,给我泡壶西洋参!”

“小郭,我假牙呢?”

“小季,这个实验室没啥设备,能抽烟不?”

“谁给我支笔?媒介子这玩意儿就是得用笔算才合适,出了大漠后几十年没用笔算了,可惜老郑走得早”

除了周绍平外。

最靠近徐云的院士是性格很暴躁的章公定,此时他正乐呵呵的朝几个同行做着抱拳的手势:

“诸位老哥等我片刻,我去换个纸尿裤就回来,人老了,除了脑袋还勉强能转,有些部位管不住咯”

很快。

包括潘院士在内,所有能动的院士们,都分配到了对应的适配任务。

“”

看着热热闹闹的现场,徐云的鼻子忽然有些发酸。

作为全国乃至全球都顶级的地下基地,锦屏实验室拥有着很多很多先进的设备。

在一些数据分析方面,它甚至超过了常见的‘国家队’之流。

但当某个环节缺乏模板可套,需要完全自主适配的时候

这些设备就有些无力了。

这种情景下唯一有用的,便是丰富的科研经验。

而纵观整个华夏。

谁能有这些老院士的经验丰富呢?

这是一个很残酷但又无法否定的现实。

但看着这一位位八十岁、九十岁的老人包着纸尿裤上阵

徐云的心头总是有些不是滋味。

还是不够强啊

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是如此

过了一会儿。

徐云眼中闪过一丝决断,快步走到了周绍平身边,道:

“周院士,我来给您打个下手吧。”

“打下手?”

周绍平顿时一愣,脸上浮现出了一丝犹豫:

“小徐博士,我要做的可不是单纯的计算,否则用计算机就能解决了。”

“像高横动量、规范场基底的跨度,都需要很复杂的适配,最少都是两三个模块一起联动,你能行吗?”

徐云用力的一点头:

“您放心吧,我肯定跟得上您!”

周绍平似乎还想说些什么,但想到徐云此前的表现,他最后还是迟疑着同意了:

“行,那你就来试试吧,跟我来。”

徐云点点头,跟着他走到了试验台边。

与此同时。

他的掌心之内。

一张卡片悄然化作了虚影

注:

通宵码了这些,撑不住了,错别字醒来改。

四天四万字了,求月票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