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页

故乡明月 樱花荷塘 827 字 2022-09-28

只是到了部队驻地,经不住大军的战友忽悠,眼看同龄的姐妹们都有孩子了,大军也成了同龄人中少有的单身汉,再加上本来比较内向的邝大军一反常态的主动和积极,一向谨慎的糜清秀竟然同意直接在部队驻地的民政部门和邝大军打了结婚证,只在事后写信给家里报了喜,有人问起来,爷爷奶奶爸爸都说是支持他们这样新事新办的。

糜清丽抱着「去远方」的态度,在高考的时候坚决报考了军医大学,已经大三的她虽然还有两年才毕业,但再有一年就要下部队实习了,她想利用大哥大嫂大喜之事去首都看看。

糜菀佳和黄满铤是这些年游走在糜家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亲人们中间的联络人,特别是他们的儿子黄维江、黄维山哥俩,简直成了菊花岭和全国各地亲人之间的通讯员。

身在香港的糜腊佳和明如星早就成了全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尤其是深圳、珠海两个毗邻香港的经济特区的建立,虽然早已退休,频繁往来于港、澳、台和大陆之间几乎成了他们生活的主轴,好在有糜维娇和黄维多,包括她们丈夫大力支持,才使得糜、黄、明、胡、秦各家之间又热络起来。

不过,想专门安排时间回家看看,无论是时间还是精力,对糜腊佳和明如星来说都成了一种奢望。

这一次糜家长孙娶媳妇这件事本身的份量,他们是无论如何不愿错过也不能错过的。

糜蕊佳和黄满钏包括他们的孩子黄维元、黄维宝的消息,从糜维诚上大学起就没有中断过。

当然,主要是由姑姑糜腊佳这条线转过来的。糜黄两家都知道,在我们传统的观念里,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甜呀。

时间长了,在糜蕊佳、黄满钏的孩子们越来越少问到家乡和亲人的时候,他们两口子并没有真正过上世俗的当地生活,「眷村」虽然是开放式的,可由于他们心中的藩篱反而越扎越牢的缘故,那种背井离乡、寄人篱下的感觉越来越强烈。

海峡两岸开放探亲已经有一阵子了,虽然糜蕊佳和黄满钏一开始就表达了要回来看看的意愿,可迟迟没有成行。

糜传家知道他们有他们的难处,特别是心理上的。毕竟分开这么多年了,虽然是血浓于水,可政治宣传的原因、生活状态的原因、心理感受的原因,当然也有当年离开时的决绝和此后几十年的悔恨。

此时回来,荣归故里肯定是谈不上的,衣锦还乡也有些差强人意。

糜清山和许若尘的婚礼促成了糜家近四十年来最整齐的一次大聚会,也给了糜蕊佳和黄满钏一个台阶下。

糜维乔从小就和爸爸妈妈感情非常好,甚至多少有些恋父恋母情结。

当她知道哥哥去了西安上学,姐姐又跟姑姑去了,爸爸妈妈身边只有自己的时候,她非常坚决地要求留了下来。

后来哥哥留在了上海,姐姐在香港成家,她自己则坚持不远嫁,要和爸爸妈妈守在一起,到底还真的从菊花岭选了个家境不算好可人很好的农民嫁了,日子过得非常平稳。

就是哥哥当年陪父亲挨斗的年月,也因为她婆家的好成份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给父亲减轻了很多压力。

用明如月的话说,维诚、维娇是他们的面子,而维乔是他们的里子。

糜清山在哲学院一路读到博士,毫无悬念地留在北京大学任教了。

许若尘本来是本科毕业就想工作的,但她虽然没有明说,其实主要原因就是想多在学校陪陪糜清山而坚持读完硕士才去了她心仪已久的新华通讯社,从事她非常喜爱的记者工作。

许若尘出生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家学渊源和良好的家风、教养,让许家依然保持了一贯的低调、民主和谦和。

许家对糜清山的「考察」中最能体现这个家庭的民主气氛了,若尘爸爸提出了「两个为主、两个为辅」的考察未来女婿的思路。

虽然若尘和妈妈并不真的认同,但她们还是以好玩的心态积极地配合着。

所谓两个为主、两个为辅,就是以考察糜清山本人为主,以考察其家庭状况为辅,以考察其个人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潜力为主,以考察其家庭过去的成就为辅。

糜清山在学校的刊物上文学化地呈现了家族的历史,许若尘也推荐给父母阅读过,毕竟那是戏说,虽然能隐约感觉到里面有清山家的影子,他们还真的没有十分上心。

当然,最最重要的原因,是当他们认准了糜清山这个人的时候,包括家庭在内的其他条件似乎都不是问题了,他们做好了足够的思想准备。

但是,当他们迎来了女婿家来自梁州和两岸三地的亲人的时候,许家人和他们的亲友心理上的微妙变化,还是在他们的言谈举止中表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