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页

故乡明月 樱花荷塘 807 字 2022-09-28

听了泽旺拉姆这一席话,不要说多年未曾谋面的谢阿芝感到惊讶,就连天天呆在一起的明如月也是张大了嘴半天没有闭上。

糜传家打趣地说:“拉姆嫂子这嘴皮子、这人情世故倒比我们这些场面上混的人更煽情了,看来今后咱们家的外交工作要交给嫂子来做了。”

泽旺拉姆本来就比较红润的脸羞得更红了。她走到明如月跟前搂着她的肩膀说:“还不是跟叔叔和如月姐姐学的。当年奶奶健在的时候,总是教我们应付场面上的事,有时候听她老人家表扬如月姐姐,调教、甚至批评腊佳姐姐和菀佳妹妹,我才知道什么叫「话有千说,和气为上」,什么是「言为心声,眉目传情」。

在家里,遇到同样的事情,相同的话从宝柱嘴里说出来的话总没有传家哥哥说的那么中听,我就慢慢跟着鹦鹉学舌,也记住了一些能够恰当地传情达意的话,如月姐姐说这叫耳濡目染。”

谢阿芝不无赞叹地说:“大家听听,连「眉目传情」、「鹦鹉学舌」、「耳濡目染」这样生僻的词都用得恰如其分,看来人家说糜家就是个大学校,真是名不虚传。

几年功夫,连这么个本来一句汉话都不会说的藏家妹妹,都能熏染的巧舌如簧了。我看呀,这糜家想不发达都不可能。”

热闹了一阵子,糜传家又把话茬拉回主题说:“夫人就不必客气了,一来老太太当年待您如同自家闺女一样,您和如月又是结拜姐妹,住在这上房里自是理所当然。

二来家里房间多人又少,显得太空,住在前面太闹腾了,住在后面太冷清了,住在这里如月抬脚就可以来陪陪您。

您要使唤我们,一开口上下都能听得见。家里这上上下下都有一肚子的话想跟您说,您就别让我们为难了。”

谢阿芝起身笑笑说:“这些年,我跟着伯略东征西讨,哪里住过这宫殿式的大宅。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也享受一下大户人家太上皇的待遇。走,咱们这就去。”

到了二进院子,谢阿芝被廊柱上描金的对联吸引了。她驻足良久,竟然不由自主地念出声来:“道在圣传修在己,德由人积鉴由天。”

看众人都凝神静气,她自言自语地说:“我记得当时伯略是写了两幅对联的。这是一幅,用了正楷体。另外一幅是用魏碑体写的,内容好像是「福慧双修须及物,身名俱泰要留余」。”

明如月惊讶地说:“姐姐真是好记性。挂在廊下这幅,司令的原作装裱后让佑家留在冉州的宅子里了,另一幅现在就挂在面前的堂屋里。咱们进去看看。”

进了堂屋,在仔细品味马司令的精美书法时,泽旺拉姆轻轻地说:“当时布置堂屋的神龛时,奶奶让我们把里外两幅对联都背下来,我和梅朵用了好几天才记住。夫人当时只是看马司令写过,过了这么久还能背下来,大家闺秀就是不一样。”

谢阿芝拿着手里的藏香并没有看他们任何人:“这哪里是背下来的呀!当年书写的时候,伯略是认真跟我讲了这两幅对联的来头的。

这是两幅出自清代状元的名联。外面那幅是雍正朝的状元陈德华的大作,面前这幅是乾隆朝的状元史致光的作品。

更重要的是,这两幅楹联既准确反映了糜家的家风人品,也是糜老先生对后世子孙的教诲和嘱托。理解了其中深意,自然就会过目不忘啦!”

谢阿芝严肃的一席话,不知道是说到了糜家人的心坎里了,还是让他们不好意思了,谁也没敢再往下接。

明如月拿起火烛把手里的香烛都点燃了,大家毕恭毕敬地鞠躬、上香,一丝不苟。

往出走的时候,一阵自然浓郁的兰花香扑鼻而来。谢阿芝激动的说:“哪来的兰花?咋就这么香呢?”

当她抬眼看见格桑梅朵的时候,赶紧走过去拉起她的手说:“这不是当年那个楚楚可怜的梅朵姑娘吗?那时候,老奶奶无论走到哪儿都愿意带上你,可你又听不太懂大家的谈话,总是扬着脑袋看看这个的脸,瞅瞅那个的眼,一脸的无辜,那可怜劲儿、可爱样儿,让人过目难忘。现在俨然是个大姑娘了。”

明如月赶紧接过话说:“夫人有所不知,人家现在刚刚当了新娘子。您猜猜,新郎官是谁呀?”

谢阿芝环视了一圈说:“谁家后生这么有福,能娶上这样一个天仙似的妹妹?”

正说着,手里捧着一把嫩绿色幽兰的黄满鑫从奶奶的房间里出来了,冲着马夫人深深地鞠了一躬说:“谢阿姨好!马夫人好!”

看着眼前这个有些面熟却只有一只胳膊的年轻人,谢阿芝一时有些语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