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页

故乡明月 樱花荷塘 800 字 2022-09-28

宴席也是免了的,黄家把来宾们都请到码头广场,请事先沟通好的德高望重的长者,按照部队的样子举行了一个热闹简朴的婚礼。

不过,当天晚上闹洞房还是被一群年轻人彻底恢复了「光荣传统」。

因为已经过了一年最佳的采茶制茶期,糜传家只是亲自带着黄满鑫逐一拜访了与糜家有合作关系的茶场,并当着他们的面给黄满鑫授权。

至于茶园管理和制茶技艺则是一个漫长的实践问题,光靠听讲是学不会的,需要满鑫自己慢慢来学,认真地做。

糜传家的主要精力还是在筹备重返青藏商道的事情上。

黄满鑫复员回乡,让糜传家在人手安排上从容了许多。

经过反复斟酌,糜传家决定让黄满银协助邹宝柱来担任主事,一般情况下的大事小情都由他们处置,自己以一个观察员的身份随行,不到万不得已不轻易干预他们的运输和经营活动。

当然,在糜传家心里有个大前提,他知道在绝大多数问题上,宝柱和满银两位大哥一定会充分征求并听取他的意见。

同意泽旺拉姆同行去西宁的前提是要让她尽快和明如月一起教黄满鑫和格桑梅朵品茶、识茶,对茶叶进行分级、分类。

泽旺拉姆和格桑梅朵的在味觉上有天然的优势。因为出生和生长在高原之上的贫苦人家,她们的餐饮非常简单,内地大户人家常用的香辛料等比较刺激的、容易让味觉系统疲劳和退化的东西不要说没有吃过,有的她们甚至都没有见过。

当年糜海仓先生就是让泽旺姐妹发挥了这方面的优势,先后把她们培养成了品茶、识茶方面的高手。

这些年,糜家制成的高档、中高档茗茶,只要经过她们姐俩品尝,不要说鲜嫩程度、发酵程度、火候这样的指标,就是生茶的茶园、采茶时间,甚至连杀青、揉捻、炒制师傅的姓名,她们都能说得丝毫不差,并且能及时给整个制茶的各个环节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她们已经成了糜家茶叶品质的最有力保障。

明如月当然知道品茶把关环节的重要性,所以从她进入糜家的第一天,她就决定不能只当少奶奶,而且要当管家婆。

参与茶叶的种植和制作,就成了她最上心的事情之一。这些年,她除了跟拉姆姐妹一起学习之外,更多的还是取舍她们的意见,综合各种因素来做决策。

生产什么茶?做多少?根据消费地域和消费群体如何包装?

等等,都是由她替丈夫把关定夺的。因此,她特别留意记录了茶园管理、采茶时机、制茶技巧、品茶心得等等。

相应的,在她指导下的糜氏茶也走俏各地,她在茶业界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了,也逐渐确立起她在梁州茶业界的地位。

如果说泽旺姐妹给黄满鑫的是技艺传授的话,明如月教黄满鑫的则是文化传承。

这些年,黄满鑫和格桑梅朵边跟着给糜老太太做伴儿,边在菊花岭的学堂里念书,现在学起东西来还是比没有念过书的人灵性一些。

特别是少了一只手的黄满鑫,下定决心要把制茶叶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来经营,学得格外仔细、格外用心。

糜海仓当年协助老黄家盖房子的时候,只有老四黄满铤到队伍上去了。

因此,无论是地基还是宅院,都是按在菊花岭的六兄弟建设的,虽然其中有两套让冉州来的乡亲住了几年,重新粉刷之后跟新的没有两样。

只是,当时靠糜家宅子比较近的三套宅子中的两套是由钟远山出资兴建的。

虽然,战后黄满金几次三番找到钟家,想按当初的协议把银子还上,可钟家总是说那是远山的个人行为,当初并没有从钟家的账目上支出,要还就直接还给钟远山或糜腊佳。

现在,虽然谁也不说,大家都知道远山和腊佳已经不是一家人了,他们俩也常年不着家,当时主事的糜海仓已经不在了,老黄家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糜传家也是不好表态的,毕竟里面涉及到自己的亲妹妹。他对黄满金说,这六处宅院,坡下码头边三处,坡上晒场边三处,单从位置上说各有利弊。

下边的方便监管码头,上面的方便做生意。我的意思是,在钟家和远山没有明确表态之前,你们把上下各留一套出来先别居住,等远山收了当初垫支的银两或明确表态之后,你们再重新装修,反正你们目前在菊花岭的只有五兄弟,满金大哥又是一个人,先住着。

满鑫和梅朵的新房就放在了离糜家宅子比较近的坡上。

黄家人这些年有一个从来没有对外人说过的家训,那就是认糜家为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