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和,字子孝,吴大帝孙权第三子,吴末帝孙皓之父,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大臣,被孙皓追封为文皇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孙和自幼受到父皇宠爱,赤乌五年(242年),原太子孙登去世后被立为太子,后来却在南鲁党争中被鲁王孙霸和全公主诬陷后因而失势。赤乌十三年(250年),孙和的太子之位被废黜,后改封南阳王。建兴二年(253)年,因有传言诸葛恪欲迎立孙和为帝,孙峻收缴孙和南阳王玺绶并赐死。孙和长子孙皓即位后于元兴元年(264年)九月,追谥父孙和为文皇帝。
人物生平
宠冠诸子
孙和小时候聪慧伶俐,又因母亲王夫人的缘故,特别得到孙权的宠爱。孙权常常把孙和带在自己身边。衣服礼秩珍玩之类的赏赐,其他皇子不能与孙和相比。
嘉禾六年(237年),十四岁时,孙权安排宫廷侍卫,让中书令阚泽教习经传典籍六艺。孙和爱好文学,擅长骑射,礼贤下士,尊敬老师,颇为人们所赞誉。
赤乌四年(241年),孙权长子孙登病逝。孙登生前与孙和交好,临终前留下遗言推荐孙和为太子。
赤乌五年(242年),孙和被册立为太子,当时十九岁。阚泽任太傅,薛综为少傅,而蔡颖、张纯、封俌、严维等都是他的陪侍随从。
太子岁月
当时司法官员多用条例律书来问罪,孙和认为奸猾狂妄之徒,将利用讼事掺杂个人私情,从而产生为祸作歹的念头,此风不可助长,上表表示应当杜绝。
又有都督刘宝状告中庶子丁晏,丁晏也状告刘宝,孙和对丁晏说:“文武官员称职主事,能有几人?因有矛盾就相互翻脸攻击,都企图坑害对方,这怎么会有福运呢?”于是孙和对双方进行劝释调解,使他们相互交往厚待。
孙和常说当世的才学之士应探研讲习学问,操演熟习武功,以胜任当世事务,而只知交游下棋以妨碍事业,不是进取的态度。后来群臣出席他的宴会,言谈中说到下棋,孙和认为:”此玩艺只能妨碍事务浪费时光而毫无用处,耗劳精神费尽思虑而一无所获,不是可用来增进德行致力功业,积累功绩的行为。而且有志之士爱惜光阴珍惜精力,君子的最大愿望是功德崇高如山行为光明耀世,以不能列入此种等级为耻。天地之长久,而人处天地之间,有如白驹过隙,年龄很快衰老,青春一去不返。举凡人生所忧者,就在于人的欲望所不能杜绝的那些东西,如果真能杜绝无益的欲念来遵循道义的路径,抛弃不必要的事情以培植功业的根基,对于人的名声品行,难道不是良好之事吗?当然,人的欲望不能没有戏嬉娱乐,而戏嬉娱乐的爱好,也在于饮宴书琴骑射等方面,何必非得下棋不可,然后才感到快乐呢?“
于是命令陪坐者中的八个人,各自写出评判下棋行为的论文以矫正时弊,于是中庶子韦曜回家后写了一篇论文奏上,孙和将文章出示给宾客传阅。其时蔡颖喜欢下棋,在他官署中任职者不少人都跟着他学,故此孙和用这个方法规劝他。
南鲁党争
孙和被立为太子后,鲁王孙霸不服孙和立为太子,于是纠集党羽陷害太子及其支持者,虽然孙权阻止他们与外界往来,但孙霸仍然暗中勾结大臣。孙和的母亲王夫人则与大帝长女全公主矛盾最深,全公主害怕孙和即位后会对自己不利,也参与陷害太子。孙权曾大病卧床,派孙和到太庙(桓王庙)祭祀,孙和太子妃张妃的叔叔张休的住所离太庙很近,就邀孙和到他家逛逛。全公主派人跟随监视,借机向孙权进谗说太子不在太庙里,而专往妃子家去谋划事情。又说王夫人看到皇上病重,脸上露出高兴的神色,王夫人因此忧虑而死。
太子所受宠信日益减损,害怕自己被废除。鲁王图谋太子之位的欲望更为强烈,全寄、杨竺是鲁王的党羽,他们天天在孙权面前谗毁。
孙权犹豫了好几年,后来终于将孙和软禁。于是骠骑将军朱据、尚书仆射屈晃率领众多将吏头上抹泥,将自己捆绑起来,接连几天到宫门外为孙和求情。孙权登上白爵观观望,非常反感这种行径。斥责朱据、屈晃等是无理取闹。孙权打算废除孙和册立孙亮为太子,无难督陈正、五营督陈象上奏,引述晋献公杀申生、立奚齐,以致晋国大乱的史实进行劝谏,而朱据、屈晃又固执地劝谏不止。孙权大怒,将陈正、陈象满门抄斩,将朱据、屈晃拖进大殿,杖打一百,最后将孙和流放到故鄣,群臣中因劝谏而被诛杀流放的多达几十人。人们都为他们感到冤屈。孙权暮年曾有意召回孙和,但因全公主等人加以阻挠而未有成事。
被害身死
太元二年(252年)正月,孙权封孙和为南阳王,派遣他居住在长沙。当年四月,孙权去世,诸葛恪执掌朝政。诸葛恪就是张妃的舅舅。张妃派黄门陈迁前往建业上疏中宫,并向诸葛恪致以问候。陈迁离开建业时,诸葛恪对他说:“替我转告张妃,到时我一定让她超过别人。”这番话语颇有深意。又因为诸葛恪有迁都的想法,派人修整武昌的宫殿,民间有人传言他想迎立孙和。
及至253年诸葛恪被诛杀,孙峻因此事而剥夺孙和的王的印玺绶带,将他流放到新都,又派使者赐他自尽。孙和与张妃告别,张妃说:“无论吉凶我都跟着你,终不能一人活在世上。”她也自杀而亡,举国上下都为之悲伤。
孙和,字子孝,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大臣,大帝孙权第三子,末帝孙皓生父,母为大懿皇后王氏。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好文学,擅长骑射,深受孙权宠爱,册立为太子。南鲁党争中,受到鲁王孙霸和全公主诬陷,逐渐失势。赤乌十三年(250年),降为彰王,再封南阳王,安置于长沙。建兴二年(253)年,传言得到太傅诸葛恪迎立,坐罪赐死。长子孙皓即位,追封为文皇帝。 人物生平 宠冠诸子
孙和被废,孙霸被赐死,孙权其他三个儿子都没有成年。孙权竟挑选了年仅七岁的幼子孙亮为新的太子。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当时东吴政权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最上面是年老的皇帝,下面的精英几乎被荡涤一空,而后面是一个尚未懂事的接班人。万一孙权死了,幼子空朝,如何抵御政治风浪。孙权在人生的最后岁月中,也意识到了孙亮幼弱,日后难以掌管大局,有意恢复废太子孙和的地位。他想从流放地召回孙和,托付后事。关
孙和,吴大帝孙权的第三子,自幼受到父亲的宠爱,母亲是王夫人,他也是孙吴末帝孙皓的生父。本来孙权的长子孙登被立为太子,孙登去世后,孙和被立为太子,但孙和的太子位最终还是没有保住,为什么会这样呢?其结局又是如何?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孙和喜好文学、礼贤下士、又擅长骑射,孙权因此也非常的喜欢他,当孙登去世后,孙和被立为太子。当时虽然孙和被立为太子,但是孙权的第四子鲁王孙霸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