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崇祯自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自成在攻打北京城的时候,崇祯完全可以逃跑,崇祯最后为什么会上吊自尽?
大明崇祯十六年三月十日,恢弘伟丽的紫禁城内一片寂静,而城外却已喊杀声震天,火光掩映在琉璃瓦之下,闪动着盛大王朝的灭国之像,崇祯皇帝在大殿前亲自鸣钟召集百官觐见,可是竟无一人前来,他满怀悲怆之情登上城内的景山(也称煤山),身边只有孤零零的一位提督太监王承恩。朱由检仰天垂泪说道:
“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
随后便找了一棵歪脖老槐树,以白绫上吊自缢而死,年仅三十四岁,作为一国之君,死时光着左脚,只剩右脚穿着一双红鞋。
在他死后没过几日,李自成带领麾下的大顺大军便攻入了京城,大明从这一刻起就已经真正灭亡了。
中国古代历史上向来不乏亡国之君,可以说伟大的皇帝各有各的厉害,但亡国的君主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昏庸,但到了崇祯这里,偏偏是个例外。
他在刚刚登基上位之时,就扫除了权倾中外的宦官魏忠贤,即位后也长期励精图治,努力建设国家,决心要中兴大明,即便是死后,也在身穿的袍服上写下:
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在不少人眼里,他是个悲情的皇帝,明明自己殚精竭虑地想要治国,但手底下那帮子大臣就是死不上进,天天自己搞小动作,把国家整得也乌烟瘴气,武将也是差不多,这才导致在关外对清军的战役接连大败,即便是到了最后的绝境,崇祯也坚决不向满清那群外族人低头,不讲和也不投降,宁愿自己自杀身亡,真正的“君王死社稷”。
但事实的确如此吗?可以很明确地说,不是。
那么崇祯皇帝为什么在城破之时不跑呢?如果他逃往南方,未必就没有翻盘的可能,也许能够把江山再往后延续下去,也不用背上丢掉祖宗基业的骂名。
这一切,和他的性格有关,和当时的局势有关,也和历史的必然有关,让我们穿越回四百多年前的大明,看一看那时候的崇祯皇帝,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天启七年,明熹宗驾崩,这位著名的“木匠皇帝”没有留下子嗣,所以根据遗诏,众臣拥立信王朱由检即位,改年号为崇祯。
崇祯登基前的日子过得其实很惨淡,因为一直不太受待见,小时候母亲还因罪被杀,只能跟着另一位庶母长大。
他这个皇位等于是捡来的,而且朝中坐着魏忠贤这么一位大佛,可是崇祯却很有使命感,他觉得自己既然做了皇帝,就要振兴国家。
秉持这种信念,他开始大力清除阉党,然后精准地剪除了几个魏忠贤最得力的帮手,最后将这位公公一举贬到凤阳去给老朱家守坟,接着再秋后算账,赐其自缢而死,同时把他在朝中的同党全部一扫而空。
这似乎是一件令人拍手称快的大好事,但对崇祯而言却并非如此,作为一个皇帝,他的政治手段显得有些幼稚,因为明代其实是中国历史上党争文化发展到了极致的朝代,只要你是个当官的,甭管官职多大,怎么都要站队,拉帮结派是必须的事情,否则你在朝廷没法混。
而崇祯刚刚登基时,把控国家的就是以魏忠贤代表的阉党,他们虽然很坏,但不代表其他党派的人就不坏。
崇祯想要振兴朝纲,所以气势汹汹地把阉党的人几乎处理了个干净,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文官集团的飞速壮大,而曾经能压制他们的人早已不在了,于是政治平衡便一下子倾斜。
这些读书人曾经的确是抱着为国家大事献身的精神,宁可被宦官们杀害也要上奏、进言,可现在时代变了,文官集团一家独大了,而那些真正的忠臣很多都死在了阉党的手里,剩下的大多是一些贪生怕死的小辈。
他们心中可没有什么老百姓,虽然天天廉洁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背地里都是大大的地主,个个捞得盆满钵满,后来闹饥荒也不肯赈灾,一心只想维护自己的利益。
而提起天灾,这就不是人力能够左右的了,当时的人不懂科学,也就不可能明白全球小冰河时期的到来。
所以从崇祯元年开始,北方就发生了惊人的旱灾,接着饥荒、蝗灾、大水接踵而至,各种各样的天灾几乎一刻都没有停歇过,陕西、山东等地的老百姓已经快要疯了,粮食生产已经完全崩溃,好几个大省都变成了活生生的人间地狱,甚至人吃人的现象屡见不鲜几乎成为常态。
为什么朝廷不赈灾呢?没钱。
因为通货紧缩的缘故,大明王朝没有银子了,没银子就没法赈灾,同时,在崇祯二年时,他下令对西北地区的驿站进行裁员,一下子赶走了一大批吃皇粮的人,而这其中,就有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
他很生气,因为饭碗被人踹了,所以他决定造反,而他的名字叫李自成。
在此后的十几年时间里,各种灾害不减反增,尤其是在自然灾害上还爆发了一场空前规模的鼠疫,所谓“瘟疫传染,人死八九”。
政府解决不了问题,但老百姓也得有活路,当吃人都没办法生存下去的时候,揭竿而起就成了唯一且必要的手段。
于是农民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开始不断涌现,李自成、张献忠、高迎祥等数都数不清的各路人马全都立起了山头,带着农民兄弟们开始打皇上的主意。
听起来大明帝国内部已经一塌糊涂、摇摇欲坠了,这分明是一副大家早已司空见惯的亡国之象,但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封建王朝的末年,绝大多数不但政府内部贪腐严重,大军中更是不成人样,几乎没有一丁点战斗力。
但明末完全不是这样的,在农民起义早期和中期的时候,朝廷根本不是很慌,因为大军战斗力很强,并且根本不欠缺会打仗的将领,甚至于像孙传庭、卢象升、曹文诏等人,那都是相当有才能的将领,起义军一旦碰上正规部队,基本都是一触即溃的局面。
那为什么明代廷始终没能解决这帮泥腿子呢?
原因大致有这么几个:
第一,自然是老百姓的问题。因为吃饭的问题没搞定,与其活活饿死倒不如造反,所以就算朝廷不断围剿,各地都依然还有人源源不断地参与起义,这是谁也没有办法的。
第二,崇祯的问题。崇祯皇帝的性格非常偏激,有人觉得他放着满清不管一心搞内战,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中国封建王朝自古以来就对农民起义是零容忍,这是老传统了。
但他的问题在于多疑,所谓“用人不疑”对于崇祯来说就是放屁,他总是因为一点小事就大手一挥临阵换将,从杨鹤到洪承畴、陈奇瑜,再到洪承畴、卢象升等等,每次别人刚打出成绩,趁势追击就能重创起义军的时候,崇祯就马上换个人去打。
如此以来,才造成了起义军始终没有受到灭顶之灾,得以保存实力,最后聚众坐大。
第三,没钱。明代的内忧外患让军费开支近乎天价,国家财政已经支离破碎,再勇猛的士兵也是要吃饭的,发不出粮饷,部队里就一直闹哗变,闹来闹去也不了解给了敌方多少的机会。
说完了内忧再来说外患。
此时的女真人早已从白山黑水间走了出来,他们带着游牧民族一贯的铁血骑兵在辽东和明代恶战,初期的满清屡战屡胜,在万历年间的“萨尔浒之战”中大败几十万明军取得了决定性优势。
但老天偏偏为崇祯送来一位“女真克星”,当清军忽然大举攻击宁远的时候,这个人站了出来,击退了敌人,并且一炮打中了努尔哈赤,导致其最后不治身亡,史称“宁远大捷”。
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袁崇焕。
他本来因为受到魏忠贤排挤而告老还乡,但崇祯一来就将他重新启用,并且加以高官重职,让他成为东北和渤海湾地区的最高指挥,对他简直好得不能再好,甚至给了一把尚方宝剑,让他拿去砍人。
可袁崇焕的性格也很让人头疼,他抗击清军的确无人能比,但是搞起内讧也相当有一套,乃至于拿着宝剑真的把皮岛总督、朝廷大员毛文龙给斩了,而且屡屡对皇帝夸下海口,说是能“五年平辽”。
还有其他不少原因,都导致崇祯对袁崇焕逐渐不满,结果不久后,新登基的皇太极就带兵打了过来,他走了一条很远的路,绕开了重兵防守下的关宁防线,一直冲破蓟州直逼京城,但好歹还是被袁崇焕带人急急赶来而打退。
可是仗刚打完,袁总督就被皇帝抓起来下了狱,因为到处都是在说他和后金勾结放敌军入关的谣言,崇祯不论真假,新账旧账一起算,如此随意地便处死了袁崇焕。
袁崇焕自身的问题确实不少,他该不该死这个问题很复杂,但要说勾结清军,那就纯属扯淡了,最重要的是,他死后,没人再能领军与强大的女真大军抗衡了。
此时的崇祯已经没有机会了吗?非也。
其实李自成曾明确向崇祯表态:只要皇上肯封自己一个河南王,自己马上停止造反,并且调转矛头直指八旗子弟。
崇祯拒绝了,但这倒也还说得过去,毕竟当时局面还算凑合,就这么向土包子们低头确实不太可能。
但后来情况急转直下,大明的国力已经处于崩溃边缘,实在无法承担两线作战时,崇祯想要和清军议和,而这会儿皇太极也根本不想再打了,很早就积极联系袁崇焕,希望“去帝称汗”。
但百官不允许,这些吃饱喝足的书呆子们平时干的坏事不知有多少,现在又一下子全跳出来抨击皇帝了,说跟满人和谈是耻辱等等,恨不得立刻自刎于大殿之上。
崇祯无可奈何,只能妥协,到了后来松山、锦州陆续失守,他又逼着洪承畴主动进攻,最后洪也投降了清军,在兵部尚书陈新甲的劝说之下,崇祯便又想着和清军议和,但是他作为皇帝,居然在不向大臣们通知的情况下偷偷同意,最后事情被捅破,顿时遭到了同一批人更猛烈地谩骂,结果他迫于压力,竟然反手把所有责任推给了下属,直接将陈新甲斩首抄家以示自己的“清白”。
为什么他总是害怕骂声?不是因为他面子薄,而是因为他的目的,从前,他想要做秦皇汉武,想要被青史流传,现在情况出了大问题,他仍然想要留下一个好名声,所以他不能做“错误”的事。
除此以外,可以用来形容崇祯皇帝的还有刚愎自用、优柔寡断。
这并不是两个互相矛盾的词,崇祯在位的时候,他的权力其实很大,但他既不懂政治、又不懂人情的缺陷实在太大,在他苦苦支撑的十几年间,他始终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嫡系力量,为什么?
因为几乎所有亲信都被他亲手全部干掉了,从孙传庭到袁崇焕,他表面上是处理办事不力的下属,实则滥杀了无数忠良,甚至于创造了记录。
从大明开国这么多年以来,内阁首辅里只有夏言一人是被嘉靖处死的,但崇祯在位十几年,竟然连杀两位首辅、换了十七位刑部尚书和五十个内阁大学士,同时杀了七位总督级将领、十一位巡抚级官员,其他人更不知多少,尤其是当兵打仗的,一旦作战失利,就是活着逃了回去也是死路一条。
这种无比狭隘的用人方式,让很多有才能的人不敢站出来报效国家,也让很多勇猛的将士最后干脆投降一了百了。
而之所以说他寡断,是因为扭转局面的机会明明在很多次都摆在了他的面前,他却因为犹豫硬生生错失了,比如议和、比如调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入关解决内乱,再比如群臣有人建议南迁,有人反对,搞了半天崇祯还是无法决定,最后只能搁置。
因为这一系列原因,导致大明王朝的情况一步一步走向无可挽回的崩溃。
从袁崇焕被杀后,明军的武将们人人自危,而崇祯却又急功近利,并且内心十分脆弱,他非常害怕失败,但他不对自己深刻反省,而是把责任都归于属下的失职,导致人心大量丧失,同时大清那边还在积极地进行劝降工作,大抵就是只要投降,高官厚禄应有尽有。
大臣只想捞钱、藩王各扫门前雪、将士纷纷投降、农民起义日渐壮大,李自成带着人数越来越多,装备越来越好的大军,一路打进湖北,再从山西畅通无阻朝着北京进发。
此时的崇祯,只需登上宫城内的小山,便能看到远处冲天的火光了,他后悔自己为什么不南迁,可是现在交通要道已经全部失陷,想走也没有机会了。
他只能回到宫里,把几个儿子先行送走,然后让周皇后、袁贵妃等人自杀,因为他不愿皇室女眷受到侮辱,接着,他又挥剑刺死了两个女儿,最后悲怆地登上煤山自缢而死。
崇祯皇帝朱由检的确是个昏君,只是他的特别之处在于,他既不是个暴君,也不是个惰君,他满怀着理想,但才能实在低下,他日以继夜地工作、穷尽办法地节俭,也无法挽回他在性格上的缺失。
他不是一个坏人,也不是一个烂人,只是一个傻子。
还不了解:李自成和崇祯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自成到底给崇祯提了什么条件?为何崇祯宁可吊死也不答应 李自成攻打北京之前,派太监杜勋入城与崇祯秘密谈判。假如崇祯皇帝答应三个条件,不仅撤兵,还帮助明代打击清代。 李自成到底给崇祯提了什么条件?为何崇祯宁可吊死也不答应。 要想解开这个谜团,还要从李自成开始讲起。李自成出生在陕西榆林米脂县,他的经历和朱元璋差不多,因为家里穷
对李自成和崇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自成攻破北京时,明代大军还有百万,为何没有赶来救崇祯帝呢? 1644年正月,李自成从西安出发,开始向北京进军。 此刻,尽管大明的精兵强将已在农民军与清军的连番打击下损耗大半,但其名义上仍然拥有号称百万的大军,至少尚有一战之力。 可是,短短一个多月里,起义军就挺进一千多公里,攻下了坚固设防的北京! 其间,大明根本没有组织起大规模抵抗
还不了解:崇祯和李自成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自成进入北京,崇祯皇帝自尽,李自成是怎么对待他的? 根据历史可以了解,在李自成率领起义军进入北京城后,崇祯就带着从小就跟着他的太监去了煤山,在一棵歪脖子树上自尽了。然后李自成是怎么对待他的身后之事的?下面就来详细说说吧。 崇祯十几年的时候,明代的兵部主管最先打开城门让他的部队先行进入,而李自成的人在一个小人物的带领下从紫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崇祯死后的一些事情,欢迎阅读评论。 1644年4月25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进北京,崇祯皇帝跑到煤山自缢身亡,历史称“甲申之变”。也标志着大明王朝已经结束历史使命,虽然之后南明成立,但已经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明朝了。 崇祯皇帝上吊后,李自成进入北京,按常理说当皇帝是板上钉钉的事,但李自成在北京城并未呆很长时间,最后被迫撤离北京,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大事?崇祯皇帝
对李自成处理崇祯尸体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大明的始亡是从李自成开始的,就是李自成进北京,崇祯上吊自杀的,这个时候,也就预示了大明朝灭亡了,后来是南明是一小股势力,何况没形成气候,再后来是清军入关,赶跑了李自成,占据了北京。 南明的事儿怎么不说,就说李自成已经占据了北京,怎么没有成为一个王朝呢?这让人百思不解,实际,除了李自成本身一个农民出身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让
还不知道:李自成的三句话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明朝经历了2-3百年的发展,终于是在末年的时候气数已尽,贪官奸臣当道,江山千疮百孔,老百姓民不聊生。于是李自成便带着农民们,促成了农民军揭竿而起,这是大明国的内忧。辽东的女真族在优秀首领努尔哈赤的带领下迅速壮大,并且公开和大明皇帝叫板,这是外患。 而明朝的崇祯皇帝就是在这种内忧外患此起彼伏、国内无将可用、国库空虚的情况
对李自成和崇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1644年对于崇祯来说无异于多事之秋。李自成占领了陕西,又在西安称帝,同时东征北京。而这一路更是势如破竹,崇祯急调各地总兵进京勤王,然而李自成还是到了北京城下。 按理说,李自成完全可以顺势攻下北京城,达到人生的巅峰,可他并没有,反而派人准备与崇祯议和。他向崇祯提了三个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一块地方,封他为王。如若崇祯帝答应的话,就立
明末的历史人人都知,内忧外患,里有李自成兴风作浪,外有后金人虎视眈眈,已经到了危机万分的时刻,说大明朝亡于清军入关,不如说亡于闯王李自成,真是李自成攻入北京城中,导致崇祯自杀,明朝灭亡的。不过,在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的时候,曾让人给崇祯带话,希望和谈。其实这是明朝自救的唯一办法,那么崇祯为何没有答应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先把故事拉倒公元1644年,当时,明军已经无
大家都知道朱温是唐末黄巢农民起义的农民军一员,后来他投降了唐朝后,又把持朝政,逼迫唐昭宗迁都,然后又杀死唐昭宗,另外再立唐昭宗儿子继位,最后通过唐哀帝禅让,完美的篡夺了大唐政权,建立后梁王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可以看到这种方法就像温水煮青蛙,非常有利于消化和巩固新的政权统治,使得各地出现动乱的机会降到最低,也能比较能让各个阶层接受这个既成事实,但是明末的时候身为农民
我们都知道,当年的李自成在率领了农民军之后就攻进了北京。由于崇祯皇帝看当下的情况已然是大势已去,因此就登上煤山之后上吊殉国了。那么,当李自成来到了这里之后,看到崇祯皇帝的尸身,又是怎么做的呢?李自成入北京,崇祯皇帝自尽,李自成是怎么对待他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见李自成等人已经攻进来了,当时的崇桢带着太监王承恩上煤山看着山下发生的一切,见到此时满城烽火,他叹了一口气说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拂晓,城外火光烛天,走投无路的崇祯帝朱由检上了煤山,望着昔日葱郁秀美的山河沦陷战火,悲怆高呼:“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后寻了棵歪脖老槐树,上吊自缢而亡,光着左脚,右脚挂着一只红鞋,一派凄凉,终年33岁。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有人说,崇祯上吊是风骨刚烈,也有人说,是崇祯软弱无能,因而以上吊来逃避现实。 纵观
对崇祯遗体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自成是怎么处置崇祯遗体的? “君王为国而亡。”这句话用来形容明代两代帝王的优良品德。明末朱棣将首都从南京迁往北京,北京靠近北方边界,意图让皇帝镇守边疆,然而崇祯皇帝却发现,明王朝的势力越来越大,他无力回天,觉得对不起祖先,最终被吊死在了煤山古槐之下,所以才有了君王之名。 李自成可以说是逼迫他自杀,在李自成入侵北京的时候,崇祯皇帝眼睁睁
还不了解:崇祯和李自成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崇祯帝自缢煤山,李自成攻入北京后是如何处置崇祯帝的? 李自成攻入紫禁城,宫内尸横遍野,却不见崇祯。两天后,崇祯的尸体在煤山上被发现,他披头散发,光着一只脚,吊死在树上。素衣上用朱砂笔写着遗书。 衣前书曰:“朕自登极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李自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李自成进攻北京前,曾提出三个条件,崇祯为何宁愿亡国也不答应?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明代是亡在满清铁骑手中。但事实上,明代是亡于内忧,而并非外患。如果不是李自成推翻明代的统治,满清也无法捡个大便宜。所以在满清刚入关时,打得旗号就是替崇祯皇帝复仇。那李自成与崇祯,是否就一定是不死不休的结局呢? 李自成 其实并非如此。在李自成攻打北京城
还不知道:崇祯不南迁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随着李自成的大顺军队攻破北京,大势已去之下,无奈的崇祯帝朱由检在景山自缢以身殉国,明朝因此灭亡,享国276年。 历朝历代皆有亡国之君,但纵观中国古代史,崇祯帝朱由检这个亡国之君,可能是最让人同情或者说惋惜的亡国之君。他不好女色,在位十七年兢兢业业,很还是节俭,奈何腐朽的明朝已是积重难返,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崇祯自杀,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拂晓,城外火光烛天,走投无路的崇祯帝朱由检上了煤山,望着昔日葱郁秀美的山河沦陷战火,悲怆高呼:“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后寻了棵歪脖老槐树,上吊自缢而亡,光着左脚,右脚挂着一只红鞋,一派凄凉,终年33岁。 有人说,崇祯上吊是风骨刚烈,也有人说,是崇祯软弱无能,因而以上
对李自成和谈条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明朝末期的时候,因为各种奇怪的天灾人为的祸事的发生,这导致了他们的统治者与百姓之间关系日益不稳定,很多人都苦不堪言,这样下去时间久了,当然不会有什么好事情发生的。 所以,一场农民奋起反抗因此而爆发,这期间不只是一个队伍的人奋起反抗,同时发生了好几起事故,其中动静最大的要数闯王李自成这次了。 李自成是陕西榆林米脂人,崇祯二年,李
很多人都不了解李自成大顺朝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明朝末年,闯王李自成建立大顺王朝并成功攻占明朝首都北京,这令李自成志得意满,然而就在天下人都认为大顺王朝将取大明而代之时,巨变却突然发生。 李自成攻占北京之后,很快便在一众大明降臣的帮助之下找到了已经自缢而亡的崇祯皇帝以及大明仅存的三名皇子。 但是李自成并未选择斩草除根,反而将崇祯皇帝的三名皇子均封为王侯并向他们保证维持其荣华富贵的生活
很多人都不了解李自成和崇祯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明朝晚年,因为宦官专权,官员贪污。百姓可以说是民不聊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不少人为了生存揭竿而起,和明朝的军队作战,其中最有名气,势力最大的农民起义军就是由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 李自成对明朝的进攻可以说是非常顺利,甚至连宣府和大同这样的重镇,都被李自成攻打下来,李自成手上还有十几万农民起义军,再加上还有自己的嫡系老营这样一支战斗力极强的
对李自成搜刮钱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我们知道,虽然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是清朝,但是清朝能够夺取到明朝的江山,有一定的机缘巧合,甚至可以说是运气。因为实际上灭亡明朝的人,是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而李自成最后因为自己极其部下在攻进北京城之后贪图享乐,便拱手将江山送给了清朝,自己还落得个造反成功却最后被杀死的下场。 其实,李自成和他带领的农民军本身就是为了活下去才造反的
李自成,别名李鸿基,李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老家在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祖籍在米脂县李家站。 天启年间,陕北地区连年灾荒,家中生活十分的困难,所以小时候就到寺庙做和尚,同时也给地主家放羊。这一看,是不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跟朱元璋早年经历差不多一样。 在死了父母之后,二十一岁的李自成应募去了驿站做一名驿卒,碰巧的是,当时的朱由检对驿站进行改革,李自成好死不死,丢失了公文被撤,没办法,只能失业回
很多人都不了解李自成和谈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大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闯王李自成率领数十万农民军兵临北京城下,崇祯皇帝试图凭借京城九门坚固的城防,并依靠三大营与吴三桂的关宁铁骑与“流贼”决一死战。但令人惊讶的是,吴三桂所部迁延不进,三大营十余万人不战自溃。 李自成在挥师北京,兵临城下之际,曾经特派使者杜勋与崇祯皇帝朱由检谈判,企图订立和议。杜勋跟大太监王承恩一同去见崇祯。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崇祯后宫,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大明王朝近300年的国祚,在公元1644年画上了一个句号,从此以后明朝再不是以统一政权的形式出现,而是被逼得只能占据南方部分江山,并在1611年时,随着永历帝与太子朱慈煊在昆明被吴三桂斩杀,南明灭亡,只余琉球的郑成功继续沿用永历年号,并在1683年殒命在清军部队之下。 只不过不论是南明还是郑成功,在一般历史看来都已经算不得正统明朝统治,真正的大
你真的了解李自成处理崇祯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1644年,注定是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群雄逐鹿,你方唱罢我登场,直到三百年后,郭老还特地写长文以示纪念。那年初,大明王朝面对内忧外患,已经风雨飘摇,而崇祯以及群臣都拿不出一个好的应对方案。 到了三月中旬,京城已经一片混乱。许多住在京城的官员与富人已经带着家眷,不顾朝廷禁令纷纷逃往南方避难,普通百姓也不乏出逃者,城门口拥堵不堪。崇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李自成和崇祯的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大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带着几十万农民军进攻至北京城外,崇祯帝王想利用城墙的坚固,还有依赖三大营与吴三桂的精兵骑士与敌军拼个你死我活。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吴三桂的部队按部旧班,三大营战士也毫无战斗力。 《荒书》“李自成率十八骑,由通山过九宫山岭” 李自成带队驻扎城外的时候,还派特使去与崇祯帝王谈判,意图是要签订和议。特使见到崇祯帝王后,伪
还不了解:李自成和崇祯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自成兵临西直门,却要求裂土封王?如果崇祯不拒绝大明还有机会? 李自成曾经给过崇祯皇帝机会,在打下昌平,进入西直门以后,李自成停下了脚步。他派人前去跟崇祯和谈。 和谈的条件是让李自成在西北裂土为王,此外再犒赏大顺军百万两银子,这样的话李自成不仅不会灭了明代,而且会帮着崇祯剿灭内部的叛乱,平定东北的辽患,但是李自成可以不奉诏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李自成和崇祯,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1644年对于崇祯来说无异于多事之秋。李自成占领了陕西,又在西安称帝,同时东征北京。而这一路更是势如破竹,崇祯急调各地总兵进京勤王,然而李自成还是到了北京城下。 按理说,李自成完全可以顺势攻下北京城,达到人生的巅峰,可他并没有,反而派人准备与崇祯议和。他向崇祯提了三个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一块地方,封他为王。如若崇祯帝答应的话,就立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崇祯和李自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崇祯和李自成联手可以抵挡满清入关,而且如果情况好的话,甚至可以把满清赶回辽东老家。 明朝的灭亡源于财政危机 明朝灭亡从根本上讲是因为明朝政府没钱了,明朝每年在辽东地区的关宁防线要投入大量白银。再加上明朝末年正逢小冰河期,江南富庶地区尚可应对,但是西北等贫瘠地区粮食歉收,很多百姓都到了吃不饱穿不暖的境地,沦为难民,并且引发了李自成率领的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崇祯死后,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明朝末年,苛捐杂税,天灾人祸搞得老百姓剥树皮,吃观音土,最后实在活不下去了,他们只得举旗造反,其中,造反可以打“五颗星”的人就是李闯王。 李闯王是个人才,别看平民出身,他有勇有谋,跟明兵明将打仗确实是很有一套办法。可是他也没有预料到天下会来得这样快,如何治理国家的预案还没有做出来,大顺军就进了北京,李自成也开始在武英殿办理朝政。 李自成是个正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李自成和崇祯,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李自成当初和崇祯和谈,许诺只要崇祯答应条件李自成就会出兵皇太极,崇祯为什么自杀都没有答应? 崇祯17年3月(1644年4月),李自成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大明到了最危险时候,内有农民军架在脖子上的刀,外有清军昼夜猛攻,亡国已毫无悬念,唯一不同是亡在谁的手里。 心有不甘的崇祯皇帝 鹬蚌相争的道理谁都懂,关外的皇太极正等着大明与李自成两败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