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葛思华最终的论文中,有关催眠的研究中规中矩,跟现在流传的有关心理催眠的内容差不多。但是在开题报告中, 他的观点却和最终的论文相反。这也是葛思华最初的开题报告没有通过的原因。”

说着, 犯罪心理学研究专家打开了多媒体:“在开题报告中, 理论分析这一部分, 葛思华用到的是华生的行为主义。众所周知, 华生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小阿尔伯特实验’, 这个实验导致这名男婴患上了白色恐惧症,最终不到十岁便去世了。实验严重违背了伦理性原则,在当时的心理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同样的,葛思华的开题报告中极为推崇华生的理论,并且不顾伦理性原则,认为为了挖掘来访者心底的秘密彻底解决来访者的心理障碍,有必要对来访者注射一些药物。”

“因为违反了伦理性原则,所以葛思华的这个开题报告虽然得到了自己导师的认可,但却被其他开题报告的评委老师否决了。少数服从多数,葛思华重新写了自己的论文开题报告。”

林谦静静的看着大屏幕上的相关资料,沉思了一会儿之后,问道:“后面他有没有继续写过关于催眠的论文?”

专家摇了摇头,道:“没有,后面的论文多半都是研究其他了。关于催眠的内容再也没写过。”

林谦仔细回忆了一下葛思华的办公室里面的书籍。似乎不管在办公室还是咨询室,里面都有一些关于心理催眠的内容。课葛思华却不再写关于催眠的内容。为什么呢?

是否可以说明,他其实还是对催眠感兴趣。亦或者是,有其他的需要?

江然似乎有点明白葛思华最后那个笑容的含义了:“林谦,这能说明什么?”

林谦摇了摇头,道:“什么都说明不了,只能说葛思华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但却不能证明这几起杀人事件是他做的。”

说完之后,林谦想到刚刚的那个问题,问道:“你有没有注意到葛思华桌子上的东西?好像不止一本有关催眠的书。”

江然点点头,道:“注意到了啊,好几本呢。你说他又不写论文,也不教催眠的课程,研究这些做什么?怎么想怎么有嫌疑。”

这同样也是林谦一直没想明白的问题。

“他似乎对自己催眠的水平非常自信,虽然他一直在强调催眠不可能让人丧失理智,可我总觉得,若是他催眠顾安娜或者郑晓宇,肯定用不着药物。”江然想到葛思华面对心理催眠时自信的神情说出来自己的困惑。

林谦侧头看向了犯罪心理学专家:“你了解葛思华吗?怎么看这件事情?”

专家道:“这一点我同意江然的看法。葛思华在心理学界是一个天才,年纪轻轻便有了如今的成就。他若是想成功催眠一个人,根本就不需要药物。而且,来访者即使是自杀时感觉到了身体上的疼痛,想必葛思华也可以利用催眠让他们体会不到痛处。再者,这些来访者肯定非常信任他,所以他真想做点什么事,这些人或许会全然的相信他。”

听了这段话,林谦脑海中迅速闪过一些东西,快得他有些抓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