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页

“很惨。火车脱轨,82个人无一生还。他们的尸体被抛弃在这里无人认领,他们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留下所有进来的人,留下来,陪着他们。永远也别再离开。”

佘月似乎被那声音蛊惑,他变成了这个故事里的人,脚底的黏腻,墙壁窗口溅出的血肉风干凝成黑乎乎的污块,那打着滚的头颅,念着“留下来”的渐渐包围而来的干尸……

佘月差点留下心痛的泪水,他发出忧国忧民的感慨,“这个故事通过无名野尸那一声声表面可怕背后心酸的呼唤,暗喻了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这类缺乏关爱的社会群体,警醒人们不尽早解决这些问题迟早成为大患啊。”

玛雅:“……”

你怎么还做起阅读理解来了?!

感慨完毕后,佘月还不忘遵循阅读理解的一贯流程,在最后一题里拔高思想,顺便表达一下对作者的赞扬,“作者的故事看似俗套实则揭露社会问题,直击社会痛点,让人先是一惊后是反思。文里的‘我’是活人,而车厢里的是死人,生与死分别代表着活跃在城市一线的年轻人和生活孤单寂寞如死一般的老人儿童,而故事的最后,又十分讽刺地表达了这样一个结局:从前是年轻人抛弃了孩子与父母,总有一天他也会被抛进这节寂寞的车厢。这警醒我们,关怀,才是一个人生与死的区别,而不是金钱。作者奇思妙想地将此问题融进恐怖故事里,实则也是想通过这个题材暗示我们,恐怖不是来自于陌生与未知的鬼怪,而是来自于空荡荡的内心。”

那声音:我是作者,但我发誓真的没那样想。

最后画龙点睛的一笔便是佘月的赞叹:“眼里有社会,心中藏大爱,文中隐玄机,笔下见乾坤。作者高义啊!”

那声音还有些不好意思:也、也没那么优秀啦~也就……一点点~

玛雅:“……”

忽悠个把人算什么本事,能把鬼也哄得傻乐才叫真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