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麻烦

蔺征西去香港签约,是为了投建手机屏幕所需的lcd液晶屏面板厂。

近年来,中国大陆的电子代工产业日益完善,旻西科技早些年引进的手机生产设备已经日趋老化,陆续被淘汰。

公司干脆不再引进新的设备,不再自行加工物料。而是跟代工厂合作,让对方帮忙加工物料,旻西工厂的工人们只负责组装,所以旻西的手机生产线已经彻底变成了组装线。

在晏旻和蔺征西的计划中,这条手机生产线也是打算撤销的,只是工人们为公司服务多年,不好遣散,就一直还保留着。

现在旻西打算做液晶屏,便是考虑将手机生产线的工人们转化为液晶屏生产工人,从而彻底撤销手机生产线。

自从组建材料项目组后,公司每年都要引进大量材料研发人员,还跟国内著名高校的相关材料专业教授合作,实现了液晶屏的技术性突破。

现在时机成熟,可以实现量产,便投建了这座液晶屏生产工厂,工厂就在原来的手机厂基础上改建。

自从04年国内手机市场出现乱象之后,原有的几家正规国产手机品牌都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小鸟、tcl等品牌的销量与利润都是一落千丈,小鸟甚至还出现了连年亏损。

tcl进场晚,一开始也狠赚了一笔,没两年就把赚的十几个亿全都亏损殆尽,不过他们的主打业务也不是手机,赶紧叫停了项目,继续做彩电去了。

受影响最大的还是小鸟手机,他们最重要的业务就是手机,本来利润就低,如今被山寨机挤压得完全没有了生存空间。

当初小鸟急剧扩张,增加了很多条生产线,招收了很多工人,如今现状迫使很多生产线闲置下来。

小鸟公司为了生存,他们的加工厂竟然为山寨机做起了代工,这是打落牙齿和血吞。

看见小鸟手机如今的处境,晏旻和蔺征西不由得庆幸他们早早就缩减了手机生产线。

因为销量不是人力可控的,一旦销量锐减,生产工人就无事可做,巨大的人力成本对公司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

而纯粹的加工厂压力会小上许多,这个品牌减产,别的品牌就会增产,他们总会接到生产单的。

旻西手机的销量当然也受到了影响,不过他们本身就不参与价格战,一直都保持着自己的节奏,以品质和技术创新立足,在中高端手机领域内保持了该有的地位,拥有一批比较忠实的客户,如今销量虽有滑落,但还不至于伤筋动骨。

况且这两年他们也不依靠手机赚钱,gpu和cpu两个项目赚得已经足够多,而且芯片厂还有余力为其他厂商生产芯片,这两年他们的利润倒是年年攀升的。

不过科技行业的特点就是赚得多,花得也快,一套设备随随便便就是几千万上亿,一个项目上马,动辄投资几亿十几亿。

旻西还在比亚迪和上海电子有投资,每年都要追加一笔投资。

再加上高昂的人力成本,赚得虽然多,但余钱真不多,要建个液晶屏工厂,也不是说建就能建得起来,因此这次建厂,他们叫了旺盛集团来合作。

当然,这也跟盛佳娴总是跟他们提合作的要求有关,有人愿意来分担成本,也不算是一件坏事。跟旺盛集团合作,海外市场的开拓他们就会更加用心。

比如这次生产液晶屏的设备就是旺盛集团牵的线,香港公司出面要比中资公司顺利不少。

厂房是现成的,只需要改造一番,待设备到位,便能够进行生产,最迟明年应该可以投产了。

八月的一个早上,晏旻像往常一样打开电子邮箱,查看电子邮件。

这是对私的邮箱,通常只有师长、同学、朋友、极其信任的同事以及重要的客户才知道,都是晏旻自己查看的,不假手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