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重归材料研究,成果:一个月四种新型超导材料!

“难度只有a?”

“果然!”

“有了足够的基础支持,反重力材料研究的难度并不高……”

……

邓焕山的效率很高。

下午的时候,他就召集了三十多人到会议室,说明要建立一个临时的实验组,专门研究一种特殊的超导材料。

因为可能存在保密问题,他并没有提到‘反重力’。

当得知王浩亲自带队进行研究,来参会的技术人员们顿时非常期待,他们中有的是实验室老人,最初跟着王浩研究过超导材料。

他们和邓焕山有同样的感受,都不由得回忆起曾经的‘快速突破’。

其他人也同样很期待。

同时,有些人也感到很不解,他们所理解的超导材料研究,运气占据了很大成分。

虽然超导领域有半拓扑理论支持,但理论也只是给予了一个方向,具体到材料研究,最多也就是‘三元素组合’,但他们所研究的超导材料,都是非常复杂的化合物,甚至是多种化合物形成的复合材料。

所谓‘三元素组合’、‘双元素组合’,最多也就是给个方向而已。

想要研究出全新的超导材料,理论基础、经验、运气,缺一不可,而运气也许比前两者更重要。

多数材料研究都是如此。

在理论基础和经验的支持下,想要有成果还需要运气,运气好的情况下,制造出一种新材料就具备超导特性。

运气不好的情况下,再怎么去努力,制造出的材料也不具备超导特性。

简单来说,超导材料研究有明确方向,但没有固定的方法,很多时候,运气能起到很大作用。

即便是王院士亲自带队做研究,就能确定研究出新的超导材料吗?

……

很快。

新实验组确定下来,总计人数有二十七个,被分成了五个小组,之后的王浩出现在了会议室,简单说明一下研究内容。

然后就是下一步工作。

王浩让每个小组准备一份报告,写一下实验方向的想法,研究的第一步自然是集思广。

之后他等待了三天。

第三天的下午,王浩重新来到超导材料研究中心,让各小组把报告交上来,然后就召集所有人的开了个会。

他认真看每一份报告,并一一针对做出点评。

来参会的技术人员都感到很惊奇。

同时,很多人也感叹王浩对待工作的认真,“我本来以为报告提交上去,能让王院士看几眼就了不得了,没想到他会拿到会议上点评……”

“王院士太了不起了,我们小组一起研究三天写的报告,他看了一下就知道我们的想法?”

“真是无法理解啊!”

“王院士对每一份报告做分析,是准备确定实验方向吗?”

“他采纳了我们的一部分想法,若是研究有成果,我们是不是也有很大贡献……”

当确定王浩是根据各小组的报告,来确定下一步实验方向以后,好多人顿时来了精神,都觉得过去三天的工作没有白费。

于此同时。

王浩边对报告进行分析,也边注意着一条条系统提示--

【任务三,灵感值+3。】

【任务三,灵感值+2。】

【任务三,灵感值+2。】

【任务三……】

【……】

“灵感值提升速度太快了,不愧是a级任务!”

“大概也是因为,反重力材料研究有足够的基础,这些报告中,有很多内容都很有意义。”

王浩思索着,再看向其他人的目光都带着欣慰。

在进行了第一次会议以后,实验组就按照确定的方向进行基础材料制备,研究也正式走出了第一步。

一个星期时间,实验组完成了初步研究。

针对接下来的研究,王浩继续让各个小组去想实验方案,并召开讨论会针对性做分析。

然后,继续下一步研究。

这种研究方式让实验组每个人参与感十足,他们都觉得实验就是大家一起集思广益,并快速一步步推进下去的。

有些人心里依旧有疑问,“这种研究方式真的能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