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原来他才是弦理论最大的叛徒!

《宇宙与微观世界》,是专业的量子物理期刊,物理类影响力排名前五更重要都是,他们和欧洲核子组织有合作。

很多粒子对撞实验相关的成果,都会发表在《宇宙与微观世界》上。

他们所做的研究,是针对衰变问题的新解析,以及结合杨—米尔斯方程所做出的计算,还得出了具体能量区间存在一个全新的粒子的结论,投给《宇宙与微观世界》正适合。

······

《宇宙与微观世界》期刊,总部位于徳国汉堡市。

杜德克—穆勒,是期刊的专业审稿编辑,他工作了有二十几年。

每天早上来到办公室,杜德克—穆勒第一个做的工作,就是扫一眼收到的投稿,找出那些感兴趣的投稿,并放进一个专门的文件夹。

这些就会是上午的工作。

那些不感兴趣的投稿,则会被放置在另外一个文件夹,拖后时间再慢慢的看。

杜德克—穆勒查看了邮箱的内容,马上就注意到一篇投稿,标题为《衰变解析以及未发现的粒子》。

「解析衰变?」

「未发现的新粒子?」

杜德克—穆勒看的有些好笑,他下意识就要稿件扔进了垃圾箱,甚至看都懒得看上一眼。

这个投稿的标题实在太大了。

对衰变进行解析,还稍微能够理解一些,但谈为发现的新粒子,是什么意思?

通过对杨—米尔斯方程的研究,预测到的新粒子也是有的,其中包括希格斯粒子、中微子等。

通过对衰变问题进行解析,去预测未发现的新粒子,听起来就有些好笑了。

类似的研究大部分都可以归在垃圾行列,根本不用多看就知道,看了也等于是浪费时间。

杜德克—穆勒操作着把投稿放进垃圾箱,并回复了一封「投稿未通过'的邮件,随后正打算关闭页面的时候,忽然注意到投稿人的名字。

ang-hao?

「好像很熟悉······」

杜德克—穆勒皱了皱眉头,随后猛然瞪大了眼睛,马上从垃圾箱找出刚才的稿件。

在确定上面的名字是王浩,并且对方标注是「西海大学'后,杜德克—穆勒浑身都被冷汗浸湿了。

王浩!

菲尔兹获奖者、湮灭理论创造者,公认的世界第一数学家,他的投稿被自己拒绝了?

杜德克—穆勒赶紧撤回了「投稿未通过'的邮件,甚至中途还碰洒了手边的咖啡,确定撤回以后才长呼了一口气。

主编雷萨尔听到动静,抬头看了一眼,顿时走过来说道,「杜德克,注意点,别打湿了键盘。」

「好、好。」

杜德克—穆勒连续点了点头,马上拉住了雷萨尔,指着电脑屏幕道,「看看这个!王浩,他的投稿!」

雷萨尔顿时看过去,「是王浩的投稿?打开看看。」

杜德克—穆勒打开了文件,他们一起认真看了介绍内容,都不由感到无比惊讶。

《衰变解析以及未发现的粒子》,说的就是用一种新的方式对于衰变进行解析,其中引入了湮灭力的作用,介绍中只有一句「湮灭力的维度更高」。

论文得出的结论是在固定能量区间范围内存在新的粒子。

这种研究实在太大了!

杜德克—穆勒又继续打开论文内容,最开始就是大量的数学解析,论文的后面几页,则有一部分计算内容,似乎是联系到了杨米尔斯方程,最终计算出了结果。

在整体浏览了一下以后,杜德克—穆勒就很确定的说道,「雷萨尔先生,这个论文我看不懂,你来评审?」

「我也看不懂。」雷萨尔说的比杜德克—穆勒还要确定,「内容太复杂了,最开始就是数学分析,而且似乎引入了新的定义,实在太专业了。」

「你也看不懂?」

「想要理解是很难的。」雷萨尔指着论文作者的一栏,说道,「而且你没注意到吗?不是一个作者,还有保罗菲尔—琼斯。」

「他是谁?」

「一个很著名的弦理论学者,加州理工大学的教授。」雷萨尔说道。

杜德克—穆勒点了点头,他自然明白雷萨尔的意思,数学解析牵扯到弦理论的时候就会变得更加复杂,他琢磨着说道,「要不这样,交给库博?他对弦理论有研究,审稿过一些专业论文。」

雷萨尔摇了摇头,「不用了。」

他说着操作着电脑,直接回复了「通过一审」的邮件。

杜德克—穆勒问道,「不用一审?那就直接进入同行评审,也可以。」

然后他注意到,雷萨尔又回复了一个新邮件,说通过了「二审」,并确定会在下一期发表。

这个操作就让杜德克—穆勒迷茫了,他惊讶的张大了嘴问道「不用评审吗?直接给通过,还在下周发表?」

雷萨尔回复了邮件,站起来笑道,「当然不用,直接发表就可以,这是王浩的投稿。」

「啊?」

杜德克一穆勒有些不理解,「万一是错的呢?」雷萨尔笑道,「我还希望是错的,他是王浩,错的又怎么样?他只找一个平台发表,恰好我们的运气不错。」

「杜德克,你已经工作二十年了,但你要明白,当面对王浩这样的学者,不是我们做选择,而是他做选择。」

「上一次,他的研究发表在《科学》杂志,《科学》都没有审稿,明白了吗?」

「《科学》不审稿?」杜德克—穆勒感到非常惊讶。

「他们不会审王浩的投稿,也同样是直接发表。」

雷萨尔笑道。

杜德克—穆勒只是个普通编辑,当然不知道行业内的一些消息,上一次王浩准备投稿给《自然》杂志,还发了邮件进行询问知道会被审稿就改投了《科学》杂志。

《科学》杂志许诺不审稿,直接就发表在了下一期内容上。

现在国际数学、物理界,学术期刊杂志都已经达成了共识,王浩的投稿根本不用审稿,直接就发表出去。

否则,错过了王浩的投稿,岂不是亏大了?

现在的研究明显非常重大,他们根本就不用理会研究是否正确,直接发表出去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