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评审陈建林,王浩:报告要么造假,要么有人提供数据

陈建林和王浩握了手,还继续说着,“真没想到能在这里看见你啊,王教授,你来这边是……?”

“当个评审。”王浩道,“我正好在首都,王院士和我是老朋友了,就邀请我来当个项目评审。”

“好、挺好!”

陈建林笑着点头,“你来当评审,哪怕是我们没争取到项目,也是心服口服!”

他说的还不断的点头,随后看向了徐宝生,说道,“宝生和你早就熟悉吧。”

“宝生,好久不见。”

“王……学长好!”

“别客气。”王浩对徐宝生笑了笑。

陈建林道,“马文钧的事情,你听说了吧?真是没有想到啊,实验室出了这么一个人,等于是叛-国啊!”

“他是被逮捕了,学生就没人带了,我就想着也带带宝生,我不是材料计算专业的,但带着他一起实验,顺利完成博士论文就好。”

“还是希望培养一下宝生,在合金研究上,他还是很有天赋的。”

陈建林对徐宝生给予了肯定,随后又和王浩说了几句,才转到旁边的彭辉。

彭辉则是理都没理他,轻哼一声转头就走开了。

王浩也进去了。

陈建林嘴角带笑的摇了摇头,但眉头却微微的皱了起来,他没有想到王浩会出现在这里,而且还担任了项目的评审,也仔细琢磨起来。

“王浩不知道倾向于谁,但大概率会偏向彭辉。”

“即便多了他的一票,想要翻盘也很难,除非他能说服其他人。”

“但是,可能吗?”

他思考着,嘴角再次露出了自信的笑。

这次是孤注一掷。

他几乎用掉了自己绝大部分的人脉,才求到了这次的机会,不止关系到项目、收入,也关系到他自己是否能翻盘。

只要能拿到这个项目,他就能重新掌控合金实验室,重新在东港大学有话语权,甚至可能还会更进一步。

再过上几年,项目有了成果,或许还能重新去评院士。

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

上午十点钟。

研究院的招标会议正式开始。

正式会议就是在一个大厅里,参加的人有几十个,其中包括七名研究院的专家,四名武钢集团的人,再加上多出来的王浩,评审人数总计有十二人。

会议还有研究院分管特定项目的人员参与,也包括一些行政相关的人员。

当然也少不了两个主角,彭辉和陈建林。

彭辉带着万益明来的;陈建林带的人也不多,只有徐宝生以及另一个研究员余勇。

会议最开始就是王基铭做一个总结,“我们这个招标项目,针对的是强疲劳荷载环境用超强钢的共性关键技术研究。”

“这是国家级的重点项目,招标的单位需要配合研究院的主方向研究,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方向。”

“横向资助经费,已经确定为七千三百万人民币,参与的机构分别是西京交通大学的金属研究实验室……”

彭辉站起来挥了挥手。

“以及东港大学的合金工程技术实验室。”

陈建林也朝着其他人挥了挥手。

“那么接下来项目会议就正式开始了,先请金属研究实验室的彭辉教授来做陈述。”

彭辉手里拿着资料,站起来介绍道,“我们金属实验室完成国家重大项目,去年在β钛合金研究上,有了重大成果。”

“针对现在的项目,我们有增强钢材强度的经验,在研究方面,我们主要考虑投入更多精力在于疲劳钢材的研制……”

他详细说了起来。

会议室的人都听着,王浩并没有认真的听,他仔细看着手里的两份申请报告。

丁宗权则在旁边帮忙做着解释,“金属实验室的优势主要在于,对于增强钢材强度上有经验。”

“其实他们这种经验就足够了,项目只是配合研究院的主方向研究,有一定创新性就可以。”

“但是陈建林拿出的报告,优势实在太明显了,他们在疲劳载荷上有经验,而且有一定实验基础数据支持。”

“我们已经仔细论证过,那些数据都是真实的,这个研究主要就是增强钢材的高强度疲劳载荷。”

“陈建林的申请报告内容,更加贴近项目需求,正常来讲,肯定是和他们进行合作。”

“但主要是合金实验室的问题,数据也很难说,具体是不是他们做的实验也不清楚。”

王浩看着两份申请报告,再加上丁宗权的解释,也明白过来了。

强疲劳荷载环境用超强钢的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是武钢研究院接到的国家重点项目,并不独属于武钢集团所有。

强疲劳荷载,也就是非常特殊的环境。

比如,战斗机涡扇发动机内部。

比如,大型飞机的支撑结构。

再比如,航母、潜艇等军用舰船的抗压机构。

等等。

这些部分的钢材结构,需要适应高强度的疲劳载荷,好多人说国内的战斗机,支持飞行的时间短,原因就在于内部材料结构,抗载荷能力差。

包括钛合金、钢材以及其他材料都一样。

如果抗疲劳载荷的能力差,材料部件长时间运作就会出现损坏。

所以项目的关键就在于‘增强疲劳载荷’,而不是‘增强钢材强度’。

在钢材强度上来说,现有的强度已经足够了,并不需要继续进行提升。

当然,钢材强度上的提升研发经验,也是有帮助的,比如某种钢材,抗疲劳载荷能力强,但强度相对差一些,也可以继续提升来增强。

但是相对增强疲劳载荷来说,增强钢材强度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当王浩正理解着项目以及申请报告的时候,彭辉已经完成了发言,下一个就轮到了陈建林。

陈建林开口也是介绍了合金实验室,随后道,“我们抗疲劳载荷的研究上很有经验。”

“一些基础的实验都和这项研究相关。”

“去年我们参与了超薄带项目研究,虽然成果并没有达到预期,但主要是因为方向有问题,而不是我们的研究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