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风吹乌臼树

两人商议妥当之后,池簌便留在原地暂时处理这件事,应翩翩先行一步回了郡守府。

由于时候尚早,一时没人注意到他们曾经出去过,很快,中午安排的宴席时间就到了,应翩翩早早到场。

这回他没穿官服,而是换了一件较为寻常的白衣。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都喜穿白衣,求的就是那份俊逸翩然,但有时却未免失之寡淡,二者难以两全其美。

但偏生这衣服穿在应翩翩的身上时,却显出一种夺人心魄的光彩来,宛若妖娆月色,清皎明洁,又滟滟流光,顿时将满座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

在魏光义的刻意宣扬之下,应翩翩昨天的事迹几乎已经被传的人尽皆知,令人大为惊骇。

于是提起这次新来的钦差,即使连没见过他的人都要摇摇头,说是应玦此人年少轻狂,蛮横跋扈,恐怕是仗着养父的权势才成为了钦差,实际不堪大用,这回来到衡安郡,只怕做不出什么好事来。

可此时看到他真人站在这里,却又是另外一番感受。

这副俊美天成的容貌实在具有一种致命的魔力,哪怕一个人是铁石心肠,被他眼波流转,顾盼一笑之间,也实在不能不动容,无论男女都难以抵抗。

阮浪和孟竑到的比应翩翩还要早。

阮浪翘着脚坐在桌前,一边吃葡萄,一边兴致勃勃地看着魏光义府上的一名伶人起舞,一副十分享受的样子。孟竑则在跟一名下面县里来的主簿交谈。

两人说起那里的灾情,那名主簿不禁老泪纵横,孟竑也跟着不住叹息,甚为忧虑。

见到应翩翩来了,阮浪和孟竑都起身行礼。

应翩翩笑道:“不必多礼,二位请坐。”

阮浪片刻也不耽搁,立刻便坐了下去,拿颗葡萄扔进了嘴里,吊儿郎当地说道:“应大人昨日狠狠出了一口恶气,今日看起来得偿所愿,容光焕发啊。”

应翩翩道:“阮大人这话从何说起?咱们身负皇命,远道而来,魏光义却百般轻视,我明明是不得已而为之。”

阮浪定定看了应翩翩片刻,忽然向应翩翩凑近,微笑着轻声说道:“应大人您是三元魁首,口才出众,下官不敢和您辩解。只是经过昨天一事,这衡安郡上下皆以为我和孟竑与您铁板一块了。您结仇,还能把不是跟你一伙的人全都拖下水,果然好手段。”

应翩翩微笑道:“阮浪,你能看见的就只有这些吗?”

阮浪怔了怔。

应翩翩道:“一路行来,君怎不见阴谋波诡,满目疮痍。”

停顿片刻,他声音微冷:“阮浪,你愿意跟谁一伙就跟谁一伙,你不是我儿子,我也管不着。只是人老泡在淤泥里头,早晚有一天会变王八,到时候你滚远点,别连累了我就成。”

阮浪被他骂的一怔。

这时,孟竑也正向着应翩翩走过来,也开口道:“应大人,咱们是朝廷派来的钦差,为何不……”

应翩翩淡淡地说:“你要说什么我知道,可明白告诉你,现在时机未到。不过我知道说了你也不会信,所以咱们之间,无需多言。”

孟竑说到半截的话硬生生被应翩翩给噎了回去,一时哑然。

他再转头看看耸耸肩膀继续看舞的阮浪,不禁感到心中讥讽又哀凉。

孟竑啊孟竑,枉你读得半生圣贤书,到头来,就跟了这么个上司,有这么个同僚,生在这么一片浊世之中,一身本事无处施展。

你跟应玦也算是相识多年,曾为至交都会决裂,为何如今还要对他抱有希望?真是没出息!

唉,人活着,总是放不下这笔孽债。

早知道,还不如在儿时灾荒那年就随父母去了,还能落得一身干净,如今却是壮志难酬,欲救百姓于水火而无计可施。

孟竑摇头叹息,落寞地坐了下来。

宴席的热闹并没有因为这个小小的插曲而受到影响,很快,宾客们陆陆续续都到场了,众人觥筹交错,各县将要汇报的情况说完之后,酒席也吃的差不多了。

魏光义笑着说:“方才说了许久公务,想必大家也已经累了,这回维扬的金老板来到衡安,特意带来了一件稀罕玩意,正好可以请各位瞧个新鲜。”

应翩翩听了这话,下意识抬起头来,目光四下一扫,还未等询问,便听有个声音在他耳畔低笑道:“你是不是要问,金老板人呢?”

应翩翩一回头。

只见是池簌一掀袍摆,在他身侧落座,看起来甚是悠闲从容,显然事情大概是办成了。

应翩翩心里便有些高兴,说道:“我确实要问,池大教主,金玉流今天竟然没有出席宴会,不会是被你昨日给吓到了吧?”

池簌喝了口茶说:“如果当真这么不禁吓,那就是他活该了。不过看在金玉流那些粮食的份上,其实他今天即便是来了,我也不会为难他的。”

应翩翩挑了挑眉:“这是他没来你才这么说,等他来了,你怕不是又有另外一套说辞。明明一肚子坏水,还要故作大方。”

池簌被他抢白了也不生气,反而忍不住笑了:“是,应公子明察秋毫,洞彻人心,真叫小人惭愧无地。但好歹我刚刚为公子效力过,若先前犯下什么错处,多少也请宽恕则个,莫要说破吧。”

应翩翩笑着亲手给他倒了杯茶:“那就请池大教主把你的功劳讲来听听。”

池簌一笑,喝了口那茶,只觉得入口甘甜,便简单讲了讲这一次的事情。

原来今年穆国各地多处接连受灾,原本朝廷已经下令减轻赋税,那老丈所在的村子中,村民们也在这里的雨灾开始之前囤积了一些年初收的粮食,以便灾荒时还能够有东西可以吃。

但衡安郡却并没有依言减税,层层盘剥之下,还是强行将那些粮食征走了。

这位老丈的儿子就是因为在官府前来征收粮食的时候舍不得上交,同他们争抢一番,粮食没有抢到,却反倒被毒打了一顿,他回到家后又气又伤,竟然就这样去世了。

他的妻子生产之后本就身体不好,又受到丧夫的打击,十分伤心,整日里以泪洗面,没多久竟想不开投了井,留下一个年幼的儿子和年迈力衰的公婆。

死者固然凄惨,但活人的日子,还得这样木然地熬着,不知何时是尽头。

刘老丈家中被官兵们搜刮一空,实在没有了粮食吃,他想要挖一些野菜,可是又争抢不过年轻人,无奈之下,只好兴起了去坟地里挖骨头的主意,结果恰好便碰上了应翩翩他们。

池簌让计先在七合教中找来了几位轻功好力气大的人,从金玉流的货船上搬了一些糙米和地瓜,运送到了老者所在的村子里,交给村长分配,并叮嘱他们不要声张。

这年头,谁家若是有点存粮,那可比金子还要招人瞩目,村子里的饥民们见到这些吃食简直大喜过望,恨不得跪下对他们磕头膜拜,自然谁都不可能到外面宣扬。

池簌道:“为了避免再闹出什么意外,那些粮食我也并没有让他们拿的太多,不过帮助那些村民们度过这段日子应该是足够了。我看那名老村长为人十分正直,粮食交给他应该会一一分发公平的。除此之外,还有两名七合教的人留在那里,以防止发生偷窃哄抢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