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儿臣李遂,请父皇赐死!顾锦年悟道,文钟震响【求月票】

大夏文圣 七月未时 8318 字 2022-09-22

东林郡。

大营内。

愤怒。

难以言说的愤怒。

秦王死死地攥紧手中信封,眼神当中是无法抑制的愤怒。

朝堂当中有他的人。

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将这件事情告诉自己。

御史台十二大儒联合弹劾自己,吏部,礼部,兵部,刑部也来弹劾自己。

这让秦王如何受得了?

吏部,礼部是太子的人,兵部,刑部虽然不是太子的人,可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他们虽然没有选择太子,也没有选择自己。

而且御史台十二大儒亲自弹劾,大夏王朝开国至今都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可这些,都不是他愤怒的地方。

而是窝火与委屈。

这次东林郡,自己几乎是舍身求仁,付出了多少代价?

虽然,东林郡山火熄灭,是因为顾锦年,可自己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退一万步来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

秦王都已经准备好了,回京领赏,甚至哪怕不领赏,他也不难受。

大夏王朝能安定下来,他自然开心。

再者就是,自己大哥在陇西郡确确实实做的非常好,比自己优秀,虽然不想承认,但他还是认。

可没有想到的是。

等来的圣旨,不是嘉赏自己,而是一则这样的信。

让自己回京。

扣押自己。

悬灯司,镇府司,宗人府,大理寺一同审查自己。

他甘心吗?

他不甘心。

愤怒吗?

极其愤怒。

自己是王爷,大夏的王爷,永盛大帝的亲儿子,年轻时就上战场,浴血杀敌,为大夏王朝镇压内乱。

虽然自己想要当太子,可也是通过正当手段一步一步去争取。

凭什么年长几岁,就能决定一切?

“每日满嘴的仁义道德,兄弟长,兄弟短,却没想到这样对待我。”

“东林郡之灾,我虽无有功劳,但也不至于如此,你已经在陇西郡得到好处,又为何还要加害于我。”

“太子,你当真要逼我走上这条路吗?”

秦王心中怒吼,发生这件事情,他没有理由不怀疑太子。

御史台十二大儒。

吏部,礼部,刑部,还有兵部,这么多势力一起加入弹劾自己,谁能左右?

唯有太子。

也只有太子能做到。

“启禀王爷。”

“刑部派人来了,说是有要事找王爷一趟。”

此时,一道声音在帐篷外响起。

告知秦王,朝廷的人已经来了。

这动作很快。

比救灾的速度还要快。

“让他们在外面等着。”

秦王开口,声音冰冷无比。

“王爷,刑部说有旨意。”

将士开口,提醒秦王一声。

“本王说了,让他们在外面等着。”

秦王强调一句,后者也不敢说什么,连忙去通知。

而大营内,站在秦王身旁的中年男子,不由皱眉出声。

“王爷。”

“眼下这件事情,极为麻烦,如若处理不当,王爷只怕”

这是秦王的谋士,他开口望着秦王,有些不知该说什么。

“只怕什么?”

秦王望着对方,直接询问道。

“只怕,深陷牢狱之灾,被贬庶民。”

后者叹了口气,但还是实话实说,也不去做过多的解答。

“牢狱之灾?”

“凭什么?”

秦王眼中发狠,望着对方如此问道。

“王爷。”

“十二大儒弹劾您三大罪,这三大罪,您其实都犯了。”

后者硬着头皮,如此说道。

此言一出,秦王直接瞪大了眼睛。

“本王何时做过这种丧尽天良之事?”

他有些恼了,也有些不解,自己干没干过这个事,谁不知道?

“王爷,您自己记一下啊,刚来东林郡的时候,您派遣一百四十名将士,救一对母子,这件事情您还记得吗?”

对方开口,询问秦王。

“记得。”

秦王回答。

“这一百四十名将士,全军覆没,连同那母子也死于山火当中,这就是事实啊。”

谋士开口,有些无奈道。

这话一说,秦王瞬间怒了。

“你放屁。”

“其一,当时火势并不凶猛,将士入内后,火势突然变大,而且有山风原因,充其量是我判断失误,再者那对母子中,孩子还在襁褓当中,自然要救。”

“只可惜我没有第一时间赶到,不然本王就上前了。”

“这也是罪过?”

秦王不服了。

“王爷,您说的话,谁信?”

“您有理,但谁能为您作证,人都死了。”

“再者,王爷,其他不说,这最先到的药物,的的确确是咱们的人,抢占药物,这件事情,不好说啊。”

谋士垂着头说道。

“可本王第一时间知晓后,立刻阻止,并且分发下去,抢占药物之人,都挨了军棍。”

秦王继续解释道。

“可王爷当时心慈手软,没有把他们杀了,一顿军棍,又算的了什么?现在满朝文武拿这个做文章,王爷百口莫辩啊。”

“还有,那句话王爷的的确确说过,就是要死也要死在东林郡。”

谋士实在是无奈,对方算是断章取义,但偏偏这断的真好。

“放屁。”

“本王说这话的意思,是希望全城百姓相信本王,本王绝对不会临阵脱逃,若大火吞噬东林郡,本王死也会死在东林郡,也希望百姓能如此。”

“怎么变成了我威胁百姓?”

秦王听到这话,更是火冒三丈。

“王爷啊。”

“还是那句话,现在不是您说了什么,而是人家听到了什么,罪证摆在面前,说上一句铁证如山,也不足为过。”

后者哭丧着脸,如此说道。

听到这里,秦王有些冷意。

“那本王就回京,看看谁敢针对本王。”

“真金不怕火炼。”

秦王出声,他心中窝着一团火,回京都闹事去。

“王爷。”

“人家已经开始针对了,御史台,礼部,吏部,有些东西属下不好明说,但有人在针对王爷,王爷现在背腹受敌,眼下只有一个办法,才可以解决危机。”

“否则的话,任凭王爷巧舌如簧,也辩不了欲加之罪。”

对方开口,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

“什么办法?”

秦王沉下气来,等待着对方的计谋。

“找天命侯。”

“唯有天命侯,才可化解王爷您这件事情。”

后者出声。

这的确是一条出路,找顾锦年。

听到这话,秦王有些沉默,他一瞬间就认可这个办法,可他知道的是,顾锦年正在文宫参悟圣道,因为自己的事情,去打扰顾锦年,他有些不太好意思。

“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锦年正在参悟圣道,本王不好去打扰他。”

秦王出声。

顾锦年威望越大,他就越不可能让顾锦年帮自己出手,因为这种人的交情,只能帮自己出手一次,而这一次,他想用在最关键的时刻。

不是现在。

是往后未来。

“王爷,如若不找天命侯的话,属下当真不知道该找谁了。”

对方低着头。

顾锦年是唯一的希望,因为现在的秦王,可以用深陷泥潭来形容。

稍稍有一个地方不处理好的话。

那就是天大的麻烦。

“王爷。”

“刑部的人,再催了。”

一道声音在大营外响起。

扰的秦王心烦意乱。

“让他们候着。”

“再敢啰嗦,本王决不轻饶。”

秦王怒吼,这个时候还在这里罗里吧嗦,催什么催?

“遵命。”

后者不敢惹怒秦王,连忙起身离开。

但过了一会。

又是一道声音在外响起。

“王爷。”

“有客人来了,说是可以帮您解决麻烦。”

随着一道声音响起。

让大营内的二人神色微微一变。

这个节骨眼,有人上门,可以解决自己的麻烦?

“王爷,要不见一下,既然不找天命侯的话,倒不如看看?”

秦王谋士出声。

“这个时候来找本王,只怕心怀不轨吧。”

秦王显得平静,虽说自己深陷泥潭,可他身正不怕影子斜,再说了,退一步说,自己当真为了功绩,牺牲将士生命,老爷子无非就是逼迫自己就藩。

还真杀了亲生儿子?

自己老爷子又不是圣人,帝王又如何?无非就是明面上严格惩罚,意思意思差不多,就让自己滚去就藩。

除此之外又能如何?

再说自己也没有做这种事情,所以并没有病急乱投医。

“王爷,无论带着什么心思,见一见总是好的。”

“毕竟天命侯正在参悟圣道,王爷也不好打扰。”

对方出声,还是劝阻秦王见一见。

“行吧。”

“让人进来。”

秦王也不啰嗦,平息心中的怒火,端坐在椅子上。

不多时。

一道身影走来。

是长云天的身影。

“学生长云天,见过秦王殿下。”

长云天开口。

他一走进来,便十分夺目,光是面相,就让人倍增好感。

“长云天?”

“本王记得你,大夏天灾,你好像拿出了半卷天命圣人经文,是吗?”

长云天这个名字,在百姓心中好像没什么记忆,但各大势力还是记住此人,毕竟半卷天命圣人经文,可不是等闲之物。

外加上长云天做了好事,也没有留在大夏京都,让人不由敬佩。

不过长云天到底是怎么想的,没人知道,大部分人下意识并没有深究,毕竟吃饱没事干,谁去研究一个毫无相干之人啊。

更何况那天,顾锦年大放光彩,也没人去关注长云天。

“王爷夸赞,学生只是尽德。”

长云天微微一笑。

“本王没有夸赞你,只是记得这件事情。”

秦王显得很平静,这长云天虽然优秀,可对比顾锦年来说,算什么东西?

当然来者是客,也算是个角色,他也不可能这样去说。

听着秦王的话,长云天有些尴尬,只能硬着头皮笑了笑。

“说吧,你有什么办法解决本王的困境。”

秦王开口,也不啰嗦,他对这个长云天好感一般般,毕竟他认识顾锦年,儒道这方面,他只认可顾锦年,其他任何人,他都不认可,尤其是那些可能威胁到顾锦年的人。

秦王都不在乎。

看着秦王的反应,长云天倒也显得平静,他拱手一拜,随后出声。

“王爷。”

“眼下的局势,想来王爷也已经看到了,有人在暗中针对王爷,是谁学生不清楚。”

“但以目前的情况而言,王朝算是背腹受敌,御史台,礼部等四部尚书联合弹劾,即便王爷有一百张嘴,也无法做出解答。”

“最可怕的是,这件事情已经传遍整个大夏王朝,现在对于百姓而言,风评已经形成了,所有人都知道,王爷为了能成为储君,得知太子治理陇西郡良好。”

“故而气急之下,为了政绩而不惜将士生命,更是囚禁百姓,霸道独行。”

“此等风评形成,即便是王爷解释清楚了,只怕也没有任何一点作用,于万民而言,王爷已经输了,而且输的彻彻底底。”

长云天开口,解释着这些事情。

一听到这话,秦王眼中的怒火,就无法遏制。

他真正愤怒的点,其实就是这个,什么大理寺,什么御史台,什么宗人府,这些玩意他都不怕,因为身正不怕影子斜。

自己没做过的事情,那么谁也别想安个罪名给自己。

但朝廷内部的事情解决了,还自己一个清白也没用,民间的风言风语,才是最可怕的,也是最让人畏惧的。

风评一但形成了,你怎么去解释都没用,人言可畏,众口铄金,这可不是瞎说的。

这年头不缺阴谋论的人。

百姓也是听风就是雨。

“那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些风评?”

秦王出声,询问后者。

“回王爷,百姓风评,学生无法去改变。”

“但可以帮王爷做一件事情,使得王爷能获圣恩。”

对方回答。

他说的也是实话,百姓风评没人可以解决,除非一个极其有威望的人站出来说话。

不然的话,谁来了都没用,毕竟无论你如何去解释,对于百姓而言,一句当爹的还是心疼儿子,就可以瓦解一切解释了。

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这个道理放在任何地方都适用。

“获得圣恩?”

秦王好奇了。

长云天也不卖关子,把江南一带的事情,告知了秦王。

当然,江南一带商人做的那些事情,他肯定不能说,整体表达的意思,就是江南商会比较吝啬,之前捐银不多,现在知道后悔了。

愿意出手援助大夏王朝赈灾善后之事,想要捐给秦王,由秦王交给大夏朝堂,其他任何人过来募捐或者是借银,他们都不给。

听完这话,秦王眼中不由一亮。

他身旁的谋士也是如此。

救灾不容易。

善后更不容易。

尤其身在东林郡,他们更加知道,想要重建家园,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得多夸张。

不开玩笑的说,至少需要几百万上千万人援助,才能完成善后工作。

而其中所需要的钱财,一定是天文数字。

江南一带的富商,如果真的将捐银或大量物资给自己,由自己交给朝廷,的确是大功一件啊。

“尔等有什么图谋?”

秦王的声音响起。

有些冰冷。

这么好的事情,对方找到自己,要说没有目的是不可能的。

身为大夏王爷,秦王也不傻,这种利益交换他最懂了。

任何生意都可以做,但要看需要自己付出什么,如果付出的东西,远比收获的大,那这生意就没法做。

“王爷。”

“学生也就不绕弯子了。”

“为何选择王爷,无非有三。”

“其一,太子如日中天,其势力党羽皆是朝中大臣,江南一带商人若是投靠太子,先不说太子愿不愿意,即便太子愿意,这些朝臣也不答应,他们瞧不起这些商人。”

“其二,若是投靠太子,对于如今的太子而言,无非是锦上添花,甚至如果有需要,太子党羽只怕会把众商人当做功绩牺牲,反而得不偿失。”

“其三,对于秦王殿下而言,若是投靠秦王殿下,是雪中送炭,也算是赌上一把,若是秦王殿下未来登上大宝,不说从龙之臣,但至少也可更加富裕,商人只要钱,不贪权。”

“学生相信,秦王殿下,也必然不会在乎这点银两,毕竟几十年后大夏王朝,因这五大绿洲,不知道要多繁荣,区区一点碎银算得了什么?再者他们也是正当做生意,也不会胡乱来,秦王殿下怎可能舍不得?”

长云天给予回答,道出这三点。

每一句话都在理。

可秦王面色没有半点变化,依旧是冷漠无比。

“本王给你最后一次机会。”

“他们到底做了什么事情,需要本王庇护。”

“不要拿这些东西来蒙骗本王。”

“若你还藏藏掖掖,立刻滚出去。”

秦王开口,对方说的他都信,可他知道这不是江南一带商人的主要原因。

江南富商,天下闻名,这股势力要说他不馋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如同刚才说的一般,生意看的就是付出多少回报多少。

如此大的功劳让自己拿,真就想白拿?

就因为他们捐银捐的少?想要降低影响?糊弄三岁孩童吧。

听到这话,长云天没有尴尬,而是稍稍沉默。

很显然,有谋士在,他不好直说。

“王爷,属下先行告退。”

后者也意识到了,所以立刻出声。

“就在这里,不用走。”

秦王看出对方的意思,但他没有让自己谋士走。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再大的秘密又能如何?

看着这一幕,谋士心中不由一暖,而长云天却朝着秦王一拜。

“王爷当真不凡。”

“那学生直言了。”

“此次大夏天灾,江南富商已经料定大夏王朝撑不过去,所以与敌国联系了一些,这些事情,若是被传出,必是死罪,所以他们才诚惶诚恐。”

长云天开口。

只是他依旧不说实话,他不傻,若是说出实话,秦王一定不会答应的。

可这话一说。

秦王直接面无表情道。

“送客。”

他神色平静,冷冽至极。

“王爷?”

这回长云天有些皱眉了,这个理由绝对合适,但他没想到的是,秦王居然如此果断。

“你当真把本王当傻子了?”

“江南商会,想要投靠本王,为的不就是遮掩他们那些丑事?”

“东林郡送来一批药物,劣质无比,伤员涂抹之后,反而加剧恶化,死了上千人。”

“陇西郡,南越郡,多多少少也有类似之事,你以为本王不知道?”

“想要让本王来给他们擦屁股?”

“在这里遮遮掩掩。”

秦王开口,直接怒斥对方。

此言一出,长云天面色一变,他真的没有想到,秦王居然猜到了是这件事情。

这秦王,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啊。

“王爷。”

“这件事情,学生不知,他们之前也没有告诉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