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点点头:“杨大人。”

杨希圣没有说话,在场的人也不指望他还有礼节。

“丞相这是去给熊义请罪?”杨宪袖子里的手捏紧了,“熊家那样大的罪,不知圣上是怎么处理的?”

李善长破罐子破摔,眼睛半开半闭:“蒙圣上恩典,熊义只是罢了官,熊氏仍许给杨大人的弟弟。”

听了这话,杨宪果然快要气死,冷笑几声道:“原来如此,丞相打得一手好算盘,做了这种脏事也能全身而退,毁了人家的女儿不说,还要再毁一个都事。我还以为丞相有多大的本事呢,到头来还是凭这些儿女情长耍手段。”

李善长想不到他竟摊开来说了,眼皮一跳,脸不红气不喘:“我不懂杨大人在说什么。”

“呸,臭不要脸。”杨宪顾不上许多,当着黄禧的面就骂起来,“摸着良心想想吧,丞相,你有哪点比得上刘大人?斗了这么多年,你见刘大人用过阴损的手段吗?也就是你,倚老卖老,占着茅坑不拉屎!论学识,论智谋,要不是你遇见圣上更早,你也配做这个国公!你也配当我大明的丞相!随便一个人都比你强!”

诛心之言。

岂止诛心之言。

杨宪几乎是把李善长的心挖出来,晒干了放在太阳下给大家看。

李善长确实不如刘基有文名,在清誉上也饱受诟病,至于民间声望,那更是完败,可没有人说过什么“一统天下李百室”,之所以能有现在的地位,实在是最早投奔了朱元璋,其后又兢兢业业所致,除此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家大业大,根系繁茂,身边傍着淮西一杆勋贵。

多年修养,李善长竟然被这一句话骂得破了防,也不管不顾,怒斥道:“刘基的手段多了,竖子,你是不知道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