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他是个懂礼听话的孩子,宋濂的表情才柔和一点,回应道:“起来吧。”

书房里简单的放了三张桌子,一张是朱标的,一张是宋濂的,还有一个放着书本笔墨等的教学用具。

窗边有几盆花,简简单单的,不艳丽也不过分素净。墙上挂了山水画,除此之外也没有别的。

宋濂打量朱标一番,满意道:“公子请坐。”

朱标立刻道:“师父先坐。”

情况特殊,得各论各的,就好像你管我叫哥,我管你叫爹一样。朱标是上位,但是宋濂又是老师,宋濂不可能太过逾越,朱标也不可能太过放肆。

但是放在宋濂这边,他可以适当得只做一些表面工作。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先不提感情的问题,是否尊敬师父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名声,何况师徒在古人眼里简直是不能更加可靠的关系,朱标拜了宋濂为师,相当于他们已经永久的捆绑在了一起。

宋濂搬来几本书,朱标一本他一本,念道:“《诗经》、《礼记》、《春秋》,先学这几本。”

他突然又道:“嗯……想必公子已经学过三字经论语等书了?”

朱标道:“学过了。”

“字呢?有没有临摹过帖子?练得怎么样?”

“临摹过了,练了一些唐人的帖子。”

宋濂考了朱标几句,发现他都回答得很好,不由更加满意,抚须笑道:“很好,公子的基础很是不错,等五经稍稍学过了,就可以学些史记等书。公子不需当官,也不需学得太过明白,学这些东西主要还是为了明智。”

朱标松了口气,看来宋濂并不是特别迂腐的文人,不仅懂得因材施教,还会挑选重点来教,自己的学习生涯应该不会特别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