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如果要让东边十二城给三皇子放行,那道假圣旨上必须加盖虎符印。

太后编了个谎哄淮渊说:“这两样东西都十分重要,祖母怕你父君日理万机,把它们弄丢了。”

淮渊被吓住了:“那可怎么办呀!东西丢了父君一定会着急的!”

太后顺势说:“祖母可以替他留心着。阿渊只要告诉祖母,这两样东西被放在何处就行。”

淮渊:“那阿渊去问问父君?”

太后正色道:“不能问!你要悄悄地留意。”

淮渊一知半解地点点头。

·

合阳殿内。

明飞卿正与闻恒商议北游叛乱一事。

闻恒:“北游十二个部落陷入混战,随时可能波及到北边边境,与北游接壤的六城百姓日夜难安。”

明飞卿双眉颦蹙:“北游一向不安分,淮瑾在的时候还能震慑几分,所谓内部混战,安知不是掩人耳目,指不定哪一日就用混战的借口攻打我国边城。”

闻恒忧愁道:“君后所言极是,北游是草原部落,人人都会骑马射箭,必要时候全民皆兵,倘若他们真对边境动了心思,只怕边境十万兵马会有些吃力啊。”

明飞卿执笔写下调兵的圣旨:“再拨二十万去北地镇守,由闻安领兵。”

闻安受宠若惊,立刻上前拱手道:“末将定不辱使命!”

闻恒却想着另一层:“这二十万精锐如果去了北边,皇城四周的守卫又会减弱一半,万一有内乱,国都会陷入被动境地,不如将南边二十万兵马调回些许?”

南边二十万军队的统帅是西溱最强战将宋百,可南国这三年很是安分,西溱上下都有些放松警惕,觉得北边边境更需要宋百这样的大将坐镇。大可把闻安和宋百对换。

明飞卿却直接驳斥回去:“不可,南边二十万和宋百一个都不能调。”

这二十万是留给淮瑾的后路,有朝一日两国兼并,西溱必须有个接应的军队。

宋百是少数几个知道南国国君是淮瑾的人。

除非皇城危急,他绝不能轻易被调动。

明飞卿写完圣旨,拿起玉玺在右下角盖章:“当年淮瑾排兵时就已经将皇城放在最中心的位置上,东西南北十二城的军队都可算作皇城守卫,只要没有圣旨下达,没有哪一支叛军有本事攻到皇城来。”

西溱的排兵布局像一个八卦图,东西南北十二城的军队辐射皇城所有方向,皇城处于被保护的中心位置,从四面八方击溃西溱所有城池的守卫才可能攻打到皇城。

但这绝对是不可能的,能给西溱造成实质威胁的只有南国,如今南国休战,北游之流虽是个隐患,却还不够格被视为对手。

就连大军班师回朝都得有通行圣旨做凭证,十二城才可能放行。无召强行回京的军队,可直接当叛军诛杀。

淮瑾人不在明飞卿身边,却未雨绸缪地给明飞卿留下了一个固若金汤无懈可击的西溱。

闻恒清楚那十二城的守将也都是可信之人:“先帝考虑周全,是微臣杞人忧天了。”

明飞卿正要拿起虎符,殿外忽然传来一阵动静,他下意识要把虎符藏进抽屉,却见推门进来的是淮渊。

小小一个人儿在门缝里怯懦地望向明飞卿。

明飞卿放松下来,把虎符放到桌上,抬手止住殿外要阻拦的天青。

他亲自过去给淮渊开了殿门。

淮渊站在殿外,不敢踏进来。

他局促地问:“父君还...还喜欢阿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