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适,即唐德宗,唐代宗李豫长子,生母是睿真皇后沈珍珠,唐朝第十位皇帝,在位共27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李适最初被封为奉节郡王,广德二年(764年),被立为皇太子。大历十四年(779年),李适即位。在位期间,他颁行“两税法”,严禁宦官干政,泾原兵变后放弃了这种观念,委任宦官为禁军统帅,在全国范围内增收间架、茶叶等杂税,导致民怨日深。在位期间对外联合回纥、南诏打击吐蕃,成功扭转对吐蕃的战略劣势,为元和中兴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李适于会宁殿驾崩,年六十四,谥号神武孝文皇帝,庙号德宗,葬于崇陵。
主要成就
经济成就
为了革除税收的弊病,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并解决对藩镇的军事费用,李适于建中元年(780年)采纳宰相杨炎的建议,开始实行“两税法”。[9]“两税法”使唐的税收有了明确的规定,将之前杂乱的税赋改为夏、秋两收。
两税法的推行,在当时确有其一定的优越性,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旧唐书·杨炎传》称:实行两税法“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两税法与租庸调不同,它“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这样就多少改变了贫富负担赋税不合理现象。同时,贵族官僚和商人也要按财产纳税,扩大了纳税面,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两税法是中国税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外交成就
与吐蕃
大历十四年(779年)七月,李适诏令鸿胪寺:蕃客(泛指外国商旅)入京,各自穿本国的服装。八月,派太常少卿韦伦出使吐蕃,将吐蕃俘虏五百人送还,以示修好之意。
建中元年(780年)五月,李适派韦伦出使吐蕃。同年冬,吐蕃宰相论钦明思等人随韦伦入朝,并进献方物。次年三月,李适派殿中少监崔汉衡出使吐蕃。
建中二年(781年),李适主动派使者谋求与吐蕃和好,诏书改“献”为“进”,“赐”为“寄”,“领取”为“领之”。以表示两国的对等地位。
建中四年(783年)正月,凤翔节度使张镒与吐蕃大相尚结赞于清水(今甘肃省清水县)会盟,厘定两国边界。
贞元三年(787年)五月,尚结赞多次遣使求和,卑辞厚礼求和于河东节度使马燧。李适命大将浑瑊为吐蕃清水会盟使,后定盟于平凉川(今甘肃省平凉市)。十月,唐蕃会盟,尚结赞埋伏大量士兵,图谋劫获浑瑊。最终浑瑊逃脱,会盟副使及唐朝将士多人被俘获。
与回鹘
建中三年(782年)六月,李适任命李涵为入回纥吊祭使。
贞元三年(787年),回纥开始再次称臣于唐朝。
贞元四年(788年)十一月,唐朝与回纥和亲,以咸安公主(李适第八女)下嫁回纥长寿天亲可汗。李适册命可汗为汨咄禄长寿天亲毗伽可汗,并允许其改族名为“回鹘”。次年十二月,汨咄录长寿天亲昆伽可汗去世。次年,李适命鸿胪卿郭锋持节,册拜其子为爱登里逻汩没蜜施俱录毘伽忠贞可汗(忠贞可汗)。回鹘派达北勒梅录将军前来,告知前任可汗逝世的消息。
贞元十二年(796年)十二月,回鹘可汗前来朝贺。
与南诏
自贞元四年(788年)起,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与南诏即以书信往返商洽。
贞元七年(791年),唐朝派南诏旧臣段义忠回南诏洽商。次年,韦皋致信南诏异牟寻,愿同南诏驱逐吐蕃于云岭之外,相互保卫,永为一家。异牟寻与清平官、大军将等密谋大计,一心归唐。次年,南诏派使臣由戎州、黔州、安南三路献表,愿归唐朝。李适赐异牟寻诏书,下令韦皋派使者到南诏安抚。
贞元十年(794年),唐与南诏于点苍山神祠会盟,结束了两国四十余年的战争状态。
贞元十二年(796年)十二月,异牟寻前来朝贺。
贞元十四年(798年)十二月,异牟寻派遣使者前来祝贺正旦(元旦)。
贞元十六年(800年)正月,南诏进献《奉圣乐舞曲》,李适在麟德殿前观赏。
贞元二十年(804年)十二月,南诏派遣使者朝贡。
其它
建中元年(780年)二月,日本国遣使朝贡。八月,东僰、乌蛮遣使前来朝贡。
贞元八年(792年)十二月,牂柯、室韦、靺鞨都遣使前来朝贡。
贞元九年(793年)七月,剑南西山羌的女国王汤立志、哥邻王董卧庭、白狗王罗陀匆、弱水王董避和、逋租王弟邓告知、南水王侄尚悉曩等六国君王,亲自前来朝贡。李适授予他们官职俸禄,送其归国。
贞元十二年(796年)十二月,剑南西山国女国王前来朝贺。
贞元十六年(800年)四月,李适任命权知新罗国事金俊邕袭任开府检校太尉、鸡林州都督、新罗国王。
贞元十八年(802年)正月,骠国国王派遣使者悉利移来朝贡,并献上骠国乐十二曲与乐工三十五人。
贞元二十年(804年)十二月,日本国派遣使者朝贡。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唐德宗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 凌烟阁是唐朝历史上的标志性建筑,里面绘有功臣们的画像,但很少有人知道,凌烟阁功臣中还有一位皇帝!当然此人的画像被放入凌烟阁时,他还不是皇帝,后来才成为大唐天子的。这位皇帝虽然进了凌烟阁,但才能有限,在位时间很长,却搞乱了唐朝的秩序,为唐朝的衰亡埋下祸根!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事情还得从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唐德宗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在唐朝历史上,“安史之乱”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这是因为,在“安史之乱”的平叛后期,唐朝对安史叛将,采取了招降的办法。以至于,最终演变成为了后世所熟知的藩镇之祸。在唐德宗年间,唐朝和藩镇势力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在德宗一朝,唐朝的高压削藩政策,一度使得藩镇势力愈演愈烈。以至于,最终演变成为了“二帝四王之乱”,而德宗皇帝也因为变乱的原因,逃离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唐德宗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公元779年,对于唐王朝来说,注定是一个极其不平常的年份。因为,这一年里曾平定了“安史之乱”的唐代宗李豫离开了人世。而也就是在这一年,唐德宗李适继位。正是这个皇位交替历史瞬间,对于此后中晚唐的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是因为,唐德宗所接手的唐王朝,显然是一个烂摊子。在“安史之乱”过程中,唐朝为了能够应对安史叛军,便在内地广建节度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唐德宗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01早夭的胜利 众所周知,藩镇割据与宦官专权的两大政治问题,贯穿了几乎整个唐王朝安史之乱后的历史。而如果细究将会发现,唐德宗朝,这两个问题都是比较严重的。德宗经历过被安史叛军追逐的黯淡时刻,自知藩镇问题不可姑息,于是在初政时便向割据河朔的藩镇集团开战。 战事一开始颇为顺利,后来便陷入僵局,因为原先忠于唐廷、镇压藩镇叛乱的节度使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唐德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唐太宗爱系玉带,他有一幅画像,其穿赭黄袍、蹬皂靴、手握玉带,一派玉树临风的样子,是那时帝王的标准工作照。大概是遗传吧,唐朝的皇帝,人人都爱系玉带,做出一种玉树临风状,尤以德宗为甚。 德宗不是个好皇帝,甚至还较为糊涂,就是他和他老爸代宗、爷爷肃宗,造成了百年藩镇割据的局面,一直延续到五代。但是,糊涂不能阻碍他学习模范—他不学太宗
接下来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唐德宗,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公元805年,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正月,长安大明宫中,久病不起的的唐德宗李适已经处于弥留之际了,王公大臣们纷纷跪在宫门外等待着这位64岁的老皇帝走完他生命的最后一程。 此时的德宗已经说不出话了,只是缓缓地抬起枯瘦的手似乎想说些什么,一旁的贴身内侍连忙上前,轻声说道:“太子尚好,陛下勿要担心。”德宗听罢,长叹一口气,几滴浑浊的老泪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唐德宗李适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唐德宗李适,是唐代宗李豫长子,唐朝第九位皇帝。宝应元年(762年)四月,唐代宗即位。五月,委任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改封鲁王,肩负起与安史叛军最后决战的使命。同年八月,改封雍王。次年,安史之乱平定。拜尚书令,与宰相郭子仪等八人图形凌烟阁,广德二年(764年),被立为皇太子。 这位皇帝在历史中风评很差,进奉和宫市这种对民众的敛财行为为人诟病
在朱泚叛乱时,泾州将领田希鉴杀了忠于皇帝的节度使马河清,自己成为节度使之后,为朱泚摇旗呐喊。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泚数遣人诱泾原冯河清,河清不从,又结其将田希鉴,遂害河清以应贼,泚即以代河清,使结吐蕃。 后来,当朱泚败逃至泾州时,田希鉴开始后悔犹豫了,自己该怎么办呢? 如果跟着朱泚一条道走到黑,那自然也是可以的,因为唐德宗应该不会放过自己,现在临死前再赌一把,无论胜败也都算是不枉此
白居易写过一首诗,名叫《卖炭翁》,如果诗中的内容完全可信,那我们应该怎么形容当时的皇帝呢?自然是穷凶极恶、贪婪无耻,因为他竟然让宦官光天化日之下到街上半公开的抢劫。 而当时的皇帝是谁?就是唐德宗。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可当我们看着唐德宗刚当皇帝时的种种表现时,谁能想象,《卖炭翁》隐藏的最大主角就是他呢? 还真不是吹牛,我当初读《卖炭翁》时,就觉得这一切太不可思议了。因为一个卖炭的老头
在前一轮的操作中,大唐中央政府以全胜收场:试图世袭的李惟岳,也被皇帝整死了。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在李惟岳危急时刻,李惟岳手下有三个重要小弟先后背叛了他,所以皇帝可以名正言顺地玩起了推恩令。 成德军区被切割成了四份;一份赠予幽州节度使朱滔。另外三份,赠予关键时候给李惟岳背后捅刀子的三个小弟。 一看皇帝这样玩,大家都会本能地反对。因为大家帮着皇帝收拾李惟岳,绝不是为了让中央政令可以统一
提起泾原兵变,主流说法是因为唐德宗昏庸无道,再加上当时各地军阀林立,所以才会发生这种事。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可实际上,泾原兵变就是钱惹出来得祸事。 钱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世界上最难解决的问题。总的来说,如果钱不是问题,世界上的普遍的问题,通常都不是问题。 帝国存在的普遍问题,通常都是因为钱引起的。如果钱不是问题,那么晋惠帝也是治国的一把好手。只要帝国政府不缺钱,何不食肉糜呢? 可问题
唐朝是一个享国近三个世纪的王朝,尽管其中大多数的皇帝并不像后来的明清皇帝那样辨识度很高,但仍旧有许多可值得说的当地。唐朝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的世界舞台中心的位置现已不复存在,但即使如此,战乱后仍是呈现了两位较有作为的皇帝,即唐肃宗和唐代宗,对拯救唐王朝的颓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或许也正应证了富不过三代那句话,到了安史之乱后第三位皇帝唐德宗时,唐王朝又从头走起了下坡路。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唐德宗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内忧外患 安史之乱后,但藩镇力量非但没有根除,反而保存了下来,唐王朝中央权威受到严重挑战。特别是河朔藩镇,嚣张跋扈,不听朝廷命令,修城营垒,并相互联姻,结成同盟,共辱朝廷。同时,边境民族借口助国平乱,多次入侵唐朝边境掠夺财物,唐王朝也渐渐失去对周边民族强有力的控制。吐蕃多次联合南诏侵扰西南边界,自己更是攻陷河陇地区;回纥也不像以往恭
凌烟阁是唐朝历史上的标志性建筑,但你们知道吗?凌烟阁功臣中还有一位皇帝!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当然此人的画像被放入凌烟阁时,他还不是皇帝,后来才成为大唐天子的。这位皇帝虽然进了凌烟阁,但才能有限,在位时间很长,却搞乱了唐朝的秩序,为唐朝的衰亡埋下祸根!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事情还得从762年10月说起,唐军在战场上接连获胜,“诸将进击史朝义,败之,朝义走河北,遂克东都”。这年11月
李适,即唐德宗,唐朝第九位皇帝,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第一个大一统中原王朝。唐朝经历了长达几百年的统治,是中国古代历史画卷上浓墨重彩的篇章。唐朝前期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人才济济,幅员辽阔。最繁荣的时候,有三百多个国家来到唐朝朝贡,唐朝诗人王维曾经用:"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来描绘万国来朝时的壮观景象。 从长安的金戈铁马,到玄武门之变的腥风血
泾师之变发生时,唐德宗和6岁的李淳逃哪儿去了?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泾师之变是唐德宗在位期间爆发的一次兵变,士兵攻陷了长安,导致唐德宗带着6岁的李淳仓皇出逃了,由咸阳到奉天,而护驾的只有宦官官霍仙鸣及窦文场。 安史之乱后,大唐的繁镇割据危害很大,有些地方拥兵自重,俨然成为了一个个的小王国,节度使成为了世袭制。对于节度使的任免,朝廷根本没有任何发言权。于是唐德宗继位后,决定对付地方
大家好,说起唐德宗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我们在看唐朝的历史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分为了两个部分,而且还是以一个事件为分割点,那就是安史之乱了,安史之乱发生之前,这个唐朝除了建国的早期受到了突厥的威胁,剩下的时间都是不断地消灭或者打败周边的国家,但是安之之乱之后,这个国家的国力下降,最后就是都城都是多次被攻破了,而周边的少数民族也是不断地攻打唐朝,尤其是吐蕃这个国家,但是在面对吐蕃的进攻的时候
你真的了解唐德宗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凌烟阁是唐朝历史上的标志性建筑,里面绘有功臣们的画像,但很少有人知道,凌烟阁功臣中还有一位皇帝!当然此人的画像被放入凌烟阁时,他还不是皇帝,后来才成为大唐天子的。这位皇帝虽然进了凌烟阁,但才能有限,在位时间很长,却搞乱了唐朝的秩序,为唐朝的衰亡埋下祸根!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事情还得从762年10月说起,唐军在战场上接连获胜,“诸将进击史朝义
唐德宗是怎么上位成功的,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 每当我看到唐德宗上位时的操作,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明朝的崇祯皇帝:他们上台之后都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把把火都烧得大快人心。 比如说,他们一上台,都是严厉打压宦官集团。但是结果呢,他们都是很快栽了大跟头。 崇祯经过一番教科书高度认可的操作之后,就是让敌人打到了帝国都城下面。 然后呢,崇祯皇帝就又开始信任宦官了。看到崇祯皇帝又信任宦官,官员们都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唐德宗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中兴之主 如果说开元盛世是唐朝极致的辉煌,那么安史之乱就是唐朝苦涩的泪水。多少香榭亭台,莺歌燕语,都在连天的烽火中化为昔日的繁华一梦。 公元779年,唐德宗李适终于坐上了他心心念念的皇位,成为了唐代的第九位君王。这年他37岁,正是作为帝王的黄金年华,而他也早下定决心,要让这“安史之乱”后满目疮痍的大唐,再现中兴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唐德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唐玄宗时期发生的安史之乱,几乎颠覆了大唐王朝。安禄山兵败不久,吐蕃看到唐朝江河日下,马上翻脸,以二十万大军直逼唐帝国首都长安城。 当时的唐代宗带着部分官员外逃,诸多皇宫嫔妃等女眷成了吐蕃军队的阶下囚。 俘虏的命运可想而知,要么甘当奴隶,要么被屠杀丢掉性命。当然,唐帝国的后宫也有侥幸逃脱的一些人。 等到大将郭子仪赶跑乱军的时候,
唐德宗想做圣明君王,为什么天下反而混乱,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我们可能知道唐德宗并不是一个优秀的皇帝,因为他任用宦官、埋下祸根,整个朝廷被小人把持。即便后来的皇帝再怎么努力,也没有挽救回来,他的儿子做没有到半年的皇帝就被逼下位子。其实在他年轻的时候,他曾心想要改变国家的命运,但是他经历了多次的忧患之后,开始转变性格反而不能容忍朝臣。有后人评
还不知道堂唐德宗全力寻母十年,却寻来骗子,为何不仅不治罪还放过骗子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安史之乱后,李适的母亲依然不知所踪,李适便派遣使者在全国寻找母亲,这一找就找了十年,十年来,李适不断地派出使者,始终一无所获。后来,有人自称是李适的母亲,李适听到有母亲的消息,立即派人去接母亲回宫。 使者将那位自称沈妃的人带到长安后,经过有司检验,证实此人不是沈妃,只是一位名叫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唐德宗李适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唐德宗李适,天宝元年(742年)四月十九日生于长安大内宫中。 他的整个少年时代,正是大唐帝国昌盛繁华的辉煌岁月。但好景不长,在他14岁那年(就是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的11月,爆发了安史之乱。第二年长安失守,玄宗出逃四川,从此大唐帝国陷于一场亘古少见的大动乱之中。 在大唐帝国的盛衰变迁中,德宗和其他皇室成员一起饱尝了战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唐德宗对于藩镇前后不同的态度,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德宗即位之后,一直试图削夺拥兵自重的地方藩镇节度使的权力。为此,他不惜使用武力。 建中二年(781年)正月,河北成德镇(驻守恒州,现在的河北正定)节度使李宝臣病逝。 按照以往藩镇节度使去世之后,将职位和土地传给子孙的规矩,他的儿子李惟岳上表请求继承父位。 德宗早想革除藩镇父子相传、不听命朝廷的弊端,坚
每当我看到唐德宗上位时的操作,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明朝的崇祯皇帝:他们上台之后都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把把火都烧得大快人心。 比如说,他们一上台,都是严厉打压宦官集团。但是结果呢,他们都是很快栽了大跟头。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崇祯经过一番教科书高度认可的操作之后,就是让敌人打到了帝国都城下面。 然后呢,崇祯皇帝就又开始信任宦官了。看到崇祯皇帝又信任宦官,官员们都急疯了,因为您怎么能这样做
随着泾原兵变和数位节度使先后谋反,可以说唐德宗的削藩已经失败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唐德宗虽然失败了,但在整个过程中,他却用惊人的事实,证明了唐代宗当初设置的权力格局有多稳定。 关东五大强藩联手叛乱(幽州、成德、魏博、淄青、淮西),西北两个主要军区(泾源、朔方)加入叛乱,禁军也出了乱子,皇帝被打得逃出长安城,后来甚至连关中都不敢待了,直接逃到汉中。 在此过程中,唐德宗还出现了巨大
唐德宗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唐德宗李适是唐朝的第十位皇帝 ,他一生饱尝战火的洗礼,面对一次次考验,摇摆不定,导致了他虽有中兴大唐的抱负,却屡屡不得志。青少时代的唐德宗历经安史之乱,深知安定的可贵,他登基以后,大有图强复兴的雄心壮志。即位之初,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实施革新,果敢有为。但当德宗的一番改革遭遇挫折后,他的雄心竟然消失殆尽。唐德宗一生中,无论是性格还
唐德宗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青少年时代的动荡生活使唐德宗(李适)深知安定的可贵,登基以后大有图强复兴的雄心壮志。但是,李适采取的很多措施都因安史之乱后唐帝国的积重难返而收效甚微,有的尽管初见成效,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李适一生中,无论是性格还是行动,都充满了矛盾和悲剧色彩。 宋氏五姐妹一生备受唐德宗恩遇隆宠,在大唐后宫中算得上风光无限。她们的际遇在古代女子中可谓
起兵造反的关东藩镇,怎么会臣服于唐德宗?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朱泚和李怀光的不臣之路越走越窄,这与大唐中央政府在关东地区的行动有关。 唐德宗之所以能迅速摆平关东地区,主要是因为卷入叛乱的关东五大军区(河朔三镇、淄青、淮西)就是乌合之众。 迫于唐德宗削藩的压力,这五大藩镇很快就能达成共识一起造反。 但是因为藩镇之间无可化解的矛盾,这五大强藩的合作,也很容易被唐德宗用政治攻势瓦解。 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