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旦,即唐睿宗,曾用名李旭轮 、李轮、武轮,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第四子,唐中宗李显的胞弟,唐朝第五位皇帝,在位共8年,真正掌权时间只有两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嗣圣元年(684年),李旦登基,武则天垂帘听政,武周建立后,降为皇嗣,参与神龙政变,再次成为皇帝,后禅位于李隆基,于716年7月13日病逝,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庙号睿宗。
轶事典故
屡受猜忌
李旦于武氏当政期间,一直是李唐的政治旗帜,因此在中宗年间备受中宗及韦氏一党的猜忌。
景龙政变时,太子李重俊事败被杀。安乐公主与宰相宗楚客趁机陷害李旦与太平公主,诬称二人与李重俊同谋。御史中丞萧至忠负责调查,哭谏道:“陛下富有四海,却容不下一弟一妹,而让人罗织罪名加以残害吗?相王昔为皇嗣,在则天皇后面前数日不食,请求将天下让于陛下,其德行天下皆知,陛下怎能怀疑于他。”唐中宗只得作罢。
唐中宗死后,上官婉儿负责起草遗诏,曾想让韦皇后听政,并由李旦辅政。但宗楚客却对韦温道:“相王辅政,于理而言并不适宜,何况他和皇后又是叔嫂关系。自古礼制讲究叔嫂不通问,到时临朝之时,他和皇后又该如何为礼呢。”二人率诸宰相上表,请韦皇后临朝摄政。苏瑰虽表示反对,但李旦最终还是被罢去了辅政之权。
抱子而哭
唐隆政变前,李隆基并未把兵变计划告诉李旦。他对刘幽求、葛福顺等人道:“此番举事是为了挽救大唐社稷,事成福祉自当归于相王。但若万一事败,我们以身殉国便是,何必连累相王。现在将计划告知相王,他若赞成,就是让他也参预这种危险的行动,若不赞成,必会坏了大事。”政变成功后,李隆基请李旦入宫稳定局势,并叩头请罪。李旦抱着李隆基,哭道:“社稷宗庙不坠于地,全都是你的功劳啊。”
天子问道
李旦崇信道教,曾召见天台山道士司马承祯,向他请教阴阳术数。司马承祯道:“所谓‘道’,就是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李旦又问:“对于个人修行来说,无为是最高的境界,那么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又是什么呢?”司马承祯答道:“治理国家与个人修行是一个道理,只要顺应世间万物的自然发展,屏除私心杂念,国家便可趋于大治。”李旦大为赞赏,将司马承祯比喻为教育黄帝的广成子。
绳奸之论
侍御史杨孚执法严明,纠劾官吏,不避权贵,因而受到权贵的诋毁。但李旦却道:“在老鹰搏击狡免时,必须赶紧帮助它,否则它就会反被狡免咬伤。御史绳奸(指纠劾奸恶)也是这个道理。如果君主不对他多方保护,他必会被奸恶之徒所咬伤。”
传德避灾
太平公主为了除掉太子李隆基,在彗星之事上借题发挥,指使术士向李旦进言:“彗星出现标志着除旧布新,而位于天市垣内的帝座星、心前星均有变化,这一切都预示着皇太子将要成为天子。”她本意是指太子将会篡位,想借此挑拨李旦与李隆基的父子关系,引起李旦的猜忌之心。但李旦却认为这是天意让他禅位太子,决定“传德避灾”。
太平公主及其党羽见弄巧成拙,又极力劝谏,认为李旦不可禅位。李旦却道:“中宗年间,奸佞擅权,上天多次示警。我当时就曾请中宗择立贤子,以避灾祸,结果惹得中宗不悦。我为此忧惧数日,寝食难安。难道说,我能劝说中宗禅位,而临到自己该禅位的时候,却反而做不到吗?”
李隆基听闻消息,连忙入宫,叩头力辞。李旦道:“社稷能够安定,我能够登基,都是你的功劳。如今帝座星有灾异出现,我传位给你,是希望能转祸为福,你又何必有所疑虑。”李隆基仍极力推辞。李旦又道:“你若是一个孝子,就当接受禅位。难道非要等我死了,方肯在柩前即位吗?”李隆基只得答应,流涕而出。
人物评价
刘昫:法不一则奸伪起,政不一则朋党生,上既启其泉源,下胡息于奔竞。观夫天后之时,云委于二张之第;孝和之世,波注于三王之门。献奇则除设盈庭,纳贿则斜封满路,咸以进趋相轨,奸利是图,如火投泉,安得无败?洎景龙继统,污俗廓清,然犹投杼于乘舆之间,抵掌于太平之日。以至书频告变,上不自安,宫臣致御魅之科,天子慊巡边之诏。彼既弯弓而射我,我则号泣以行刑。此虽镇国之尤,亦是临轩之失。夫君人孝爱,锡之以典刑,纳之于轨物,俾无僭逼,下绝觊觎,自然治道惟新,乱阶不作。孝和既已失之,玄真亦未为得。
宋祁:睿宗有圣子,一受命,一追帝,三赠太子,天与之报,福流无穷,盛欤!
孙甫:睿宗以次子平王贤而有功,取内外属望之意,从长子辞让之诚,立为太子;又以时方多难,上象示变,自知行事不当天意,遂传位于子,此实大公之心,安宗社之计也。然为一妹所惑,虽传位而不授以政,使太子称帝而主细务,自称太上皇而断大事,此体岂正乎?故养成一妹之恶,致奸人党附从而逆谋,赖太子英果,先事诛之,不然内难可测乎?盖睿宗虽有大公之心,而明断不至也,惜哉!
石介:中宗在位,韦庶人、安乐公主用事,忠良屏失,谗邪并用,刑赏僭滥,贿赂公行,庶政尽隳,彝伦攸斁,宫闱恣丑秽之行,朝廷扇朋比之风,宗社﨑危,海内咨怨。睿宗时为相王,目击其事,常扼腕嗟叹,不胜窃愤,及乎身履帝位,亲握万机,则宜刷疵涤瑕,洗秽濯垢,沐浴中外,咸使洁清,缉熙谟猷,皆有条理,而乃不戒覆车,复蹈危辙,专纵太平公主,恣横以乱朝政,遂使海内失望,君子息心,苟非继之以圣主,唐祚或去矣。臣尝谓中宗、睿宗为庸主,良以此也。
欧阳修:① 睿宗因其子之功,而在位不久,固无可称者。② 盖自高祖以来,三逊于位以授其子,而独睿宗上畏天戒,发于诚心。
司马光:① 相王宽厚恭谨,安恬好让,故经武、韦之世,竟免于难。[12]②睿宗鉴前之祸,立嗣以功,所谓可与权矣。
范祖禹:唐自高祖取隋,五年而四方底平,九年而太宗立贞观之治,几于三代,然一传而有武氏之篡,国命中绝二十余年。中、睿享国日浅,朝廷浊乱,明皇以兵取而后得之,开元之治,几于贞观。
张唐英:中睿之朝,武三思、太平、安乐等公主,倚恃城社,竞为狐鼠,号令刑政,棼然无纪,朝廷乃市道之薮,刑赏乃权幸之柄。
洪迈:唐诸帝称太上皇者,高祖、睿宗、明皇、顺宗凡四君。顺宗以病废之故,不能临政,高祖以秦王杀建成、元吉,明皇幸蜀,为太子所夺,唯睿宗上畏天戒,发于诚心,为史册所表。然以事考之,睿宗以先大元年八月,传位于皇太子,犹五日一受朝,三品以上除授,及大刑政皆自决之。故皇帝之子嗣直、嗣谦、嗣升封王,皆以上皇诰而出命。又遣皇帝巡边。二年七月甲子,太平公主诛,明日乙丑,即归政,然则犹有不获已也。
李杞:① 睿宗居武韦之世,从容自处,以免于难,卒成安李之功。② 睿宗在唐本中材之主,惟明皇有大功,而推尊于父,故睿宗至今犹得贤君之名,可谓干父用誉者矣。
王夫之:自武氏之殄唐宗,惨杀其子而不恤,于是高宗之子姓,上及于兄弟,芟夷向尽,所仅存者三人而已。父闇而不能庇其生,母憯而不难置之死,又继以韦氏、宗楚客之淫凶,睿宗之与公主,其不与中宗同受刃者,幸也。原隰之裒,伊谁相惜,凋残已尽,仅保一人。诗不云乎:将恐将惧,惟吾与汝。”况其在同气之亲乎?故姚、故姚宋之言,社稷之计也;睿宗之尽然伤心,亦讵可决于一旦哉?
全祖望:睿宗虽中材,然非中宗比也,岂特此哉。中宗之所为如此,即非武后终当丧其天下,大臣有如霍光之徒,早当废之,相与竟立睿宗以安唐社。
乾隆帝:睿宗以明皇为之子,复辟之功不与焉。然父以子贵,故明皇讨贼,而睿宗入即大位。鉴建成之乱,立嫡以功,继以传位,可谓知权者矣。(《唐总论》)
蔡东藩:韦武既灭,朝廷易主,而太平乃首出建议,捽去少帝,此特一手一足之劳耳。人心已尽归相王,太平安能标异乎?然彼则自恃有功,睿宗亦以有功视之,卒至谗间东宫,谋生内变,牝鸡之不可司晨,固如此哉!然则太平固有罪矣,而睿宗之纵令为恶,亦未尝无咎焉。
唐睿宗李旦为什么要多次把皇位给让出去,他是真的不想做皇帝吗?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唐睿宗李旦是唐朝第5位皇帝,唐高宗第8个儿子。他的庙号里有个“睿”。 睿代表很聪明,李旦为何能得到这个字的头衔呢?其实这个李旦和李显一样,都是武则天的儿子。都曾被武则天推上皇位,随后又被蹬下去了。但李旦与李显不一样的是,武则天从来没有像对李显那样对李旦施加过“压迫”。相反,他也给了李旦武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为何李旦比李显更适合称为“六味帝皇丸”,因他一生诠释了一字,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我们都知道,唐朝皇帝唐睿宗李旦有个特别的称呼,叫做“六味帝皇丸”,他爹唐高宗是皇帝,他妈武则天是皇帝,他哥哥李显是皇帝,他侄儿李重茂是皇帝,他儿子李隆基是皇帝。 和他有相似命运的是他的哥哥李显,也是爹是皇帝,妈是皇帝,弟弟是皇帝,侄儿是皇帝,儿子是皇帝。 不过,李旦和李显有个很大区别,就
很多人都不了解武则天为何选择李旦继位?狄仁杰的这句话分量很重!,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二十五日,太子李显即皇帝位,标志着一代女皇的政治生命结束。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则天驾崩上阳宫,女皇的人生生命也最后结束,死时八十二岁。大家都知道,武则天从昭仪到最后的自立为帝,这一步步从李家的手中把大唐江山夺过来可以说也是费尽周折。可是,武则天为何死前留遗诏把江山还给李家?只因狄仁杰说
三让天下的唐睿宗李旦是一个怎样的人?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又名李旭轮,是唐高宗李治的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中宗李显为其兄长。睿宗一生,两次登基,三让天下,堪称传奇。 李旦作为武则天的小儿子,有机会登基称帝,本身就说明他生活在一个政治动荡的环境。当时的政治强人武则天,正在酝酿一件前无古人的大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而且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旦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个被称为“六位帝皇丸”,他的爸爸是皇帝唐高祖李治,他妈妈是中国第一女帝武则天。 他的哥哥李显是皇帝,他的侄子李重茂是皇帝,他的儿子李隆基是皇帝,他就是“唐睿宗李旦”。李旦和他的哥哥李显一样也是两次登基皇帝,他这两次登基皇帝都是比较惨的,一次是别人的傀儡,一次做了两年的皇帝就退位了。这六位皇帝之间有着非常错综复杂的关系,甚至
对唐睿宗李旦是个什么样的人?几次被废还能安然度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李旦是武则天最小的儿子,他跟他的哥哥李显一样都当过两次皇帝,比起他哥哥他要幸运许多,因为李显最后是被他的老婆女儿给毒死的,李旦是因病去世的,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李旦要比他的哥哥李显好很多。李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是怎么躲过皇宫中的危机的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李旦的一生充满戏剧性,李旦第一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李旦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历史文化承前启后,更能给我们带来生活的启示。在历史上,只要是身在皇家的人,对权力都有一种天然的亲近,他们见识过权力带来的好处,就更想拥有权力。而在这些皇帝里,有一个却是一类,这就是唐睿宗李旦。身为正统继承人的他,为何要”三让天下“呢? 作为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儿子,在他的身上看不到母亲的霸气,反而是长期处于母亲权威之下的惧怕和懦弱。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旦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龙朔二年(662年)六月,武则天在蓬莱宫的含凉殿诞下了唐睿宗李旦。睿宗是唐高宗李治的第八个儿子,也是高宗最小的一个儿子。为了令武则天高兴,五个月后,高宗迫不及待地封襁褓之中的睿宗为殷王。当时,高宗对武则天言听计从,宠爱到了极点。 爱屋及乌之下,李旦也成为了他心中的心头肉。他抱着李旦爱不释手,之后,又将他改封为冀王、相王等。除了这个名字,高宗对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李旦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他就是唐睿宗李旦。李旦的一生是平凡得几乎可以忽略的一生。因为他当皇帝不是当傀儡就是被让位。似乎就是一个任人宰割的羔羊。李旦的一生中,两次登上皇帝的宝座,三次把这个宝座让了出去。历史于是给了他一个很中肯的谥号:睿。也就是明智的意思。接下来就给大家说说这个三让的故事。 这李旦是武则天的第四个孩子。其实按理说,这个李旦当皇帝
一提起李旦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形象,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刘氏,唐睿宗李旦的皇后。李氏出身于官宦之家,在李旦还是豫王的时候,李氏便嫁给了李旦,且两人的感情也很好。李旦虽是皇太子,但是有武则天这样的母亲压阵,他始终只是武则天手中的一枚棋子。就是这样一枚棋子,武则天也嫌他碍事。 李旦在皇位上坐了五年后,被自己的母亲武则天废去,又重新做回了自己的皇太子之位。刚坐上皇位的武则天为了消除异
你真的了解唐睿宗李旦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又名李旭轮,是唐高宗李治的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中宗李显为其兄长。睿宗一生,两次登基,三让天下,堪称传奇。 李旦作为武则天的小儿子,有机会登基称帝,本身就说明他生活在一个政治动荡的环境。当时的政治强人武则天,正在酝酿一件前无古人的大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而且目前为止也后无来者
还不知道:李旦能善终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唐朝时期虽然涌现了很多优秀的文学,政治也一度达到了其它朝代难以企及的高度,这个时代可以说得上是影响了全世界对于中国的看法,也影响了中国的口碑。而作为一个繁荣的时代,不代表就拥有平静的局势,唐朝可以说得上是一个特别富有戏剧性的朝代,所以我们总是能够在很多的影视作品中看到对于这个时代的记载。 在这时期政变的出现让局势变得十分
说到李旦,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禅让”可分“内禅”与“外禅”,“内禅”为帝王将帝位让给同姓人,“外禅”谓天子禅位于外姓,如尧让位于舜。 皇帝自称寡人,实际上极其有限,君王世家基本上不会有绝对的信任和真情,不要说对后宫嫔妃,皇上时刻防备着弟兄与儿子,其中包括早已册封的皇太子。一般而言,皇太子只能在皇帝驾崩后,才可以顺理成章承继皇位,但还有一些皇上死前就禅让,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李旦和李显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说到唐朝的一些皇帝很多人也还是非常的感兴趣的,那么也有人问了,这些皇帝也还是很有故事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说说这个李旦和李显吧,话说这个李旦和李显到底谁的能力比较强呢? 李显明显的不如李旦。李显在位的时候,唐朝的统治开始分化,而且严重的内乱又要开始了,他的皇后和女儿以及外戚们又开始蠢蠢欲动,威胁唐朝李姓的统治。而李旦在太平公主的威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李旦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唐睿宗李旦不是一个硬气的人,关于他的“软弱”,史书留下了不少证据。例如:第一次做皇帝时明明已经22岁了,却还让自己的母后,也就是武则天垂帘听政;后来武则天称帝了,李旦干脆被降格为皇嗣,古籍曰“囚禁”于宫中;更窝囊的是,唐睿宗两个爱妃皆被人秘密处死,他大气都不敢吭。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两度为帝,而且是在一番乱局之中。 这局有多乱,才可以
李旦,即唐睿宗,唐朝第五位皇帝,他曾将皇位让给三哥李显,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武则天篡唐建周是大唐历史中的一段插曲。大唐由高祖李渊开国,经太宗、高宗两朝,统治已深入人心。武则天虽启用酷吏,用高压政策压制住了反对的声音,但那只是暂时的。其实,上到文武百官,下至黎民百姓,思唐之心从未真正中止过。 武则天晚年逐渐明白人心思唐这一事实难以撼动,她从大处
李旦,即唐睿宗,唐朝第五位皇帝,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幼子,他一生坎坷,充满传奇,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便是他两次登基,三让天下。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对他的这种行为,很多史书都归结为,李旦性格恬淡,醉心于书法与学术研究,无心于天下。其实,李旦性格恬淡不假,而无心于天下却未必属实。 我们先来看一看他的三让天下: 李旦第一次登上皇位完全仰赖于母亲。武则天想成为女皇,便废除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李旦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唐睿宗李旦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孙子,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儿子。他的两次主动禅位,完美地显示了李旦庙号中“睿”一字的恰如其分,也开启了中国古代最繁荣的开元盛世。 唐高宗去世之后,武则天独揽政权。而她的第三子李显,不甘于被母亲控制成为一个傀儡皇帝,试图扶植自己的势力,却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于是李旦被扶植成了新一代的傀儡皇帝。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退位后还能安享晚年的皇帝是谁,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 在中国古代,一般情况下皇帝很少会主动退位,一般都是做皇帝直接做到死,也因此会产生很多皇帝晚年的时候性格大变,甚至变成昏君。 于是就有人要问了,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干脆让皇帝到了一定年龄之后直接退休呢?这样对大家都好,能够在死前就将皇位给自己的孩子,自己就能够享受养老的生活了,何乐不为?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政治这种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唐睿宗李旦的故事。 长寿二年(公元693年)元旦,自称为“金轮圣神皇帝”的武则天,在万象神宫举行祭祀活动。隆重的仪式过后,第二天一早,皇太子李旦的太子妃刘氏和德妃窦氏一起进官向武后贺年,武后微微露出一点笑容,简单地问了两句话,就命她俩退出。但是侍从们在宫外等了好久,却一直不见两位妃子出来,询问武后左右的宫
接下来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唐睿宗李旦,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唐睿宗李旦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孙子,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儿子。他的两次主动禅位,完美地显示了李旦庙号中“睿”一字的恰如其分,也开启了中国古代最繁荣的开元盛世。 唐高宗去世之后,武则天独揽政权。而她的第三子李显,不甘于被母亲控制成为一个傀儡皇帝,试图扶植自己的势力,却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于是李旦被扶植成了新一代的傀儡皇帝。 然而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唐睿宗李旦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这个事情还得从唐隆政变说起。唐中宗李显发动神龙复辟之后,第二次当上了皇帝,可大权却被武三思、韦皇后以及安乐公主等人把持。 公元701年,即唐隆元年,唐中宗李显被毒死,韦氏扶持李重茂登基,继续把持朝政。韦氏还想要更进一步,效法武则天成为第二个女皇帝,由于担心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从中作梗,于是,韦氏的弟弟韦温和安乐公主打算除掉他们。相王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小编为您讲述李旦的故事。 说起中国古代王朝的宫廷历史,总是少不了“母以子贵”的情况,那便是指母亲因儿子的显贵而显贵;诸如皇子受皇帝喜爱,被立为太子,那么他生母的地位自然是水涨船高,成为后宫之主也是指日可待。 那么历史上有没有“父以子贵”的情况呢,今天宋安之来说说,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什么样的精彩历史都有,远比小说精彩多了,其实还真有情况,严格来说,有两
古代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许多人为了争夺皇位闹得头破血流,为了皇帝杀亲爹的事在历史上也不少见,但有一个人却是特例,他原本可以当皇帝,但自己却把皇位让出来,而且还连续让了三次,尽管让了三次皇位,可他一生还是被逼迫当了两次皇帝,他就是李旦。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李旦是唐高宗的第八子,武则天的第四子,唐高宗李治去世后,李显登基即唐中宗,可他在位只有55天就被母亲武则天踢下台了,武则天想自己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唐睿宗李旦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对唐朝历史比较了解的朋友们都知道,唐睿宗李旦是依靠妹妹太平公主和儿子李隆基的支持才第二次当上皇帝的。按理=一般的常理来说,唐睿宗李旦登基后应该一视同仁,对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支持应该差不多,而且对儿子肯定要比妹妹亲。 李旦刚刚登基的时候确实对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一视同仁,但之后几年的李旦开始明显地支持太平公主而打压李隆基。这种有点偏心的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李旦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在武则天掌权的这段时间里,唐朝的皇位就像是一个皮球踢到谁那里算谁的。作为武则天唯二的两个皇帝,在哥哥李显被赶下皇位之后,皇位递到了李旦的手中,不接也得接。李旦就这样成为了皇帝,也同哥哥李显一样成为了武则天手中的傀儡。 但相比李显有野心想要摆脱母亲的手掌心,李旦就显得要乖很多,不仅没有瞎蹦跶,反而十分主动地将皇位递到母亲的手里。李旦的乖
对唐朝历史比较了解的朋友们都知道,唐睿宗李旦是依靠妹妹太平公主和儿子李隆基的支持才第二次当上皇帝的。按理=一般的常理来说,唐睿宗李旦登基后应该一视同仁,对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支持应该差不多,而且对儿子肯定要比妹妹亲。 李旦刚刚登基的时候确实对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一视同仁,但之后几年的李旦开始明显地支持太平公主而打压李隆基。这种有点偏心的支持倾向在李丹主动让位后达到了高峰,最终让李旦过了一把唐高祖李渊的
说到李旦,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唐玄宗开元四年六月癸亥(716年6月22日)上午,皓日当空,长安城外,百姓营营,一片祥和气象。太极宫百福殿内,却是一片压抑的气氛,太上皇李旦龙体欠安,已如燃油将近的枯灯,捱不了多长时间了。李旦55岁,在李唐皇族中,这个年龄不小了。他的爷爷李世民活了52岁,父亲李治活了56岁,哥哥李显活了55岁。他们都有遗传的心脑血管疾病,血压
对唐睿宗李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唐睿宗李旦是唐朝第5位皇帝,唐高宗第8个儿子。他的庙号里有个“睿”。 睿代表很聪明,李旦为何能得到这个字的头衔呢?其实这个李旦和李显一样,都是武则天的儿子。都曾被武则天推上皇位,随后又被蹬下去了。但李旦与李显不一样的是,武则天从来没有像对李显那样对李旦施加过“压迫”。相反,他也给了李旦武姓氏,让李旦成为皇子嗣,将来自己归天以后,就把
你真的了解李旦传位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作为开元盛世的缔造者,唐玄宗李隆基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但鲜为人知的是,按照宗法传承制度,李隆基本来没有机会成为皇帝。 自周朝以来,为了确保政权平稳交接,古代王朝从身份血统上制定了一套规则,就是所谓的“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嫡长子是帝位第一继承人,其次是嫡次子、嫡三子等,如果没有嫡子才会轮到庶长子等。唐睿宗李旦一共有六个儿子,李成器是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