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旦,即唐睿宗,曾用名李旭轮 、李轮、武轮,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第四子,唐中宗李显的胞弟,唐朝第五位皇帝,在位共8年,真正掌权时间只有两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嗣圣元年(684年),李旦登基,武则天垂帘听政,武周建立后,降为皇嗣,参与神龙政变,再次成为皇帝,后禅位于李隆基,于716年7月13日病逝,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庙号睿宗。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龙朔二年六月己未(662年6月22日),李旦生于长安。
李旦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所生第四子,初名李旭轮,出生不久便被封为殷王,遥领冀州大都督、单于大都护、右金吾卫大将军。他在兄弟中排行最小,因而深受父亲唐高宗的宠爱。
李旭轮成年后,谦恭好学,精通书法,对文字训诂方面的学问很有研究。他担任右卫大将军、洛州牧,历封豫王、冀王、相王,并更名为李轮。永淳二年(683年),李轮又改名为李旦,再次封为豫王。
傀儡皇帝
嗣圣元年(684年),武则天废皇帝李显为庐陵王,改立李旦为皇帝,并临朝称制,裁决一切政事。她以李旦的名义改年号为文明,册封正妃刘氏为皇后、长子李成器为皇太子。而后,李旦便被软禁在皇宫中,不得预闻政事,开始了傀儡皇帝的生活。他不但不能随意出入宫廷,甚至在皇宫中也不能自由行动。当时,英国公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宰相裴炎趁机请武则天还政于李旦,结果被武则天以谋反罪名斩首。武则天派三十万大军镇压扬州叛乱,徐敬业兵败被杀。
垂拱二年(686年)正月,武则天下诏,表示要还政于皇帝。李旦知道这是母后在试探于他,便数次上表,极力推辞,请求母后继续临朝。武则天遂顺水推舟,“接受”了李旦的请求,依旧临朝称制,把持朝政。
垂拱四年(688年),武承嗣将一块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字的白石献给武则天,声称是在洛水中发现的。武则天大喜,将白石命名为“宝图”(后改称“天授圣图”),又加尊号为圣母神皇。李旦作为皇帝,不但无法阻止,还要随武则天亲临洛水,参加“拜洛受图”大典。
当时,琅琊王李冲、越王李贞起兵反对武则天,结果都兵败身死。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纪王李慎、江都王李绪、黄国公李撰、东莞郡公李融、常乐公主等,或被逼自杀,或斩首市曹,或死于流放途中。李唐宗室几乎被杀戮殆尽。
艰难皇嗣
天授元年(690年),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人上表朝廷,请武则天称帝。百官、宗室、外戚、四夷酋长,乃至僧尼、道士,纷纷劝进。李旦迫于形势,也上表请母后称帝,并求赐武姓。是年九月,武则天正式称帝,尊号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李旦被降为皇嗣,赐姓武氏,迁居东宫,一切礼仪皆比照皇太子规格。太子李成器则降称皇孙。自此,李旦成为了武氏诸王以及酷吏的攻击目标,开始了艰难的皇嗣生涯。
天授二年(691年),魏王武承嗣的亲信张嘉福唆使洛阳百姓王庆之,纠集数百民众,诣阙上表,以“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为由,请武则天废黜李旦的皇嗣身份,改立武承嗣为皇太子。宰相岑长倩、格辅元反对变易皇嗣,被武承嗣诬以谋反,下狱被杀。凤阁侍郎李昭德不但杖毙王庆之,还借机劝谏武则天,保住了李旦的皇嗣之位。但后来,武则天在万象神宫举行祭祀典礼,竟不顾“皇太子为亚献”的礼制,避开了皇嗣李旦,改由武承嗣为亚献,并命梁王武三思为终献。
长寿二年(693年),武则天的宠婢韦团儿因引诱李旦被拒,怀恨报复,诬告皇嗣妃刘氏、德妃窦氏用巫蛊之术诅咒武则天。武则天将刘妃、窦妃秘密处死,埋在宫中。李旦对于两个妃子的失踪,丝毫不敢提及,在武则天面前也表现得泰然自若,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韦团儿还想加害李旦,结果遭到告发而被处死。不久,尚方监裴匪躬、内常侍范云仙因私下谒见李旦被杀。武则天又剥夺了李旦接见公卿百官的权力。
后来,李旦又被诬告谋反,武则天命酷吏来俊臣审理。来俊臣对东宫属官刑讯逼供,让他们“招出”李旦谋反的实情。乐工安金藏当众剖腹,以表明皇嗣没有谋反。武则天深受感动,不再怀疑李旦,命来俊臣停止审理。李旦因此而幸免于难。
安国相王
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在狄仁杰、王方庆等大臣的劝说下,决定将政权归还给李氏。她命人前往房州,将庐陵王李显接回洛阳。李旦数次称病不朝,请求将储君之位让于李显。是年九月,武则天复立李显为皇太子。
圣历二年(699年),李旦被复封为相王,兼领太子右卫率,后又遥领安北大都护。当时,武则天为了调解李氏与武氏的矛盾,召集两族子弟,在明堂盟誓,要两族和睦共处。李旦作为李氏代表,与李显、太平公主一同参与了盟誓。
长安元年(701年),突厥默啜可汗率军南侵。李旦被任命为天兵道元帅,统率诸军抵御突厥。他并未领军出征,只是名义上的唐军主帅。不久,突厥退兵,李旦又担任左、右羽林卫大将军。
长安二年(702年),突厥进犯并州。李旦被任命为并州牧,并充任安北道行军元帅。后来,李旦又改任雍州牧。
神龙元年(705年),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人发动神龙政变,诛杀武则天的面首张易之、张昌宗,逼迫武则天禅位于李显,是为唐中宗。当时,李旦统率南衙禁军,捕获韦承庆、崔神庆等张氏党羽,因功被拜为太尉、同凤阁鸾台三品,以宰相身份参预国政,并加号安国相王。不久,李旦辞去太尉及知政事之职。唐中宗又欲立李旦为皇太弟,但却被其拒绝。
政变登基
景龙四年(710年)六月,唐中宗驾崩(传说是被韦皇后毒杀)。韦皇后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帝,改元唐隆,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摄政。她派亲信控制南北衙禁军以及尚书省诸司,大肆网罗党羽,准备效法武则天,篡夺唐室江山。当时,李旦作为皇帝的叔父,被拜为太尉,与太平公主成为韦后夺位的主要障碍。韦党决意将二人置于死地。而李旦第三子李隆基则在京师暗中招揽豪杰,与太平公主密谋匡扶社稷。兵部侍郎崔日用本是韦氏一党,因惧祸将韦氏阴谋密报给李隆基。
六月二十日,李隆基在葛福顺、李仙凫等禁军将领的协助下,打着“诛诸韦以复社稷,立相王以安天下”的旗号,抢先发动兵变,杀死韦皇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而后迎李旦入宫辅佐少帝。李旦携李重茂登上安福门,安抚百姓。
当时,李隆基被拜为宰相,进封平王,并统率万骑禁军,控制了皇城内外。李重茂迫于形势,请求让位于叔父李旦。李旦起初极力推辞,后听从李隆基、李成器等人的劝说,接受了李重茂的让位。六月二十四日,李旦在太极殿登基,第二次即位为帝。他登上承天门,宣布大赦天下,改元景云,复封李重茂为温王。
当时,李隆基建有大功,而李成器则是嫡长子,都有被立为太子的资格。李旦为此犹豫不决。李成器以“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为由,主动辞让太子之位。刘幽求等政变功臣也大都支持李隆基。李旦遂立李隆基为皇太子。
内禅退位
李隆基被立为太子后,政治势力日益增长,成为太平公主干预朝政的主要障碍。太平公主为了长保权势,便想更易太子,于是在朝野散布流言,声称李隆基并非皇帝嫡长子,没有被立为太子的资格,但因李旦公开宣谕平息流言,未能得逞。她还在李隆基左右安插耳目,监视他的日常行为,并与窦怀贞等大臣结为朋党,密谋加害李隆基。后来,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矛盾逐渐公开化。她甚至将宰相邀截在宣政殿光范门内,暗示他们应当劝皇帝改立太子,遭到宋璟的严词拒绝。
景云二年(711年),李旦听从宰相姚崇、宋璟、张说的建议,命李隆基监国,并将可能威胁到太子地位的李成器等诸王全部削去兵权,同时让太平公主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但太平公主却到李旦面前哭诉,不但留在了京中,还将姚崇、宋璟贬出了朝廷。后来,李旦又欲传位给太子,虽在群臣的谏阻下未能如愿,但却将政务全部交给李隆基处理,自己仅掌握军务、死刑的处决权,以及五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
先天元年(712年)八月,李旦因彗星出现,禅位于太子李隆基,退为太上皇,但仍掌握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命权以及重大刑案的裁决权。他每五日在太极殿接受群臣的朝贺,仍旧自称为朕。而皇帝李隆基则只能自称为“予”。
当时,太平公主依仗李旦的信任,在朝中仍拥有强大的势力,七位宰相有五人出自她的门下,文武百官也大都依附于她。她公然提出要废掉皇帝,因宰相陆象先反对而未遂。后来,李旦有意遣皇帝李隆基出京巡边,但最终却因故延期,将日期改为明年八月。
先天二年(713年)七月,李隆基为夺回皇帝应有的权力,抢先发动先天政变,率羽林军袭杀窦怀贞、萧至忠、岑羲等太平公主党羽,随后赐死太平公主。李旦初闻变乱,与宰相郭元振登承天门避乱。他得知李隆基已扑灭太平公主的势力,遂下诏宣布窦怀贞等人的罪状,而后正式归政于皇帝,退居百福殿,颐养天年。至此,李隆基终于掌握了全部朝政。
晚年病逝
开元四年(716年)六月,李旦在百福殿病逝,享年五十五岁。是年十月,李旦被葬于桥陵(在今渭南丰山),庙号睿宗,追谥大圣贞皇帝(《新唐书》作大圣真皇帝)。
天宝八载(749年),李旦被改谥为玄真大圣皇帝。
天宝十三载(754年),李旦又增谥为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唐睿宗李旦为什么要多次把皇位给让出去,他是真的不想做皇帝吗?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唐睿宗李旦是唐朝第5位皇帝,唐高宗第8个儿子。他的庙号里有个“睿”。 睿代表很聪明,李旦为何能得到这个字的头衔呢?其实这个李旦和李显一样,都是武则天的儿子。都曾被武则天推上皇位,随后又被蹬下去了。但李旦与李显不一样的是,武则天从来没有像对李显那样对李旦施加过“压迫”。相反,他也给了李旦武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为何李旦比李显更适合称为“六味帝皇丸”,因他一生诠释了一字,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我们都知道,唐朝皇帝唐睿宗李旦有个特别的称呼,叫做“六味帝皇丸”,他爹唐高宗是皇帝,他妈武则天是皇帝,他哥哥李显是皇帝,他侄儿李重茂是皇帝,他儿子李隆基是皇帝。 和他有相似命运的是他的哥哥李显,也是爹是皇帝,妈是皇帝,弟弟是皇帝,侄儿是皇帝,儿子是皇帝。 不过,李旦和李显有个很大区别,就
很多人都不了解武则天为何选择李旦继位?狄仁杰的这句话分量很重!,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二十五日,太子李显即皇帝位,标志着一代女皇的政治生命结束。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则天驾崩上阳宫,女皇的人生生命也最后结束,死时八十二岁。大家都知道,武则天从昭仪到最后的自立为帝,这一步步从李家的手中把大唐江山夺过来可以说也是费尽周折。可是,武则天为何死前留遗诏把江山还给李家?只因狄仁杰说
三让天下的唐睿宗李旦是一个怎样的人?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又名李旭轮,是唐高宗李治的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中宗李显为其兄长。睿宗一生,两次登基,三让天下,堪称传奇。 李旦作为武则天的小儿子,有机会登基称帝,本身就说明他生活在一个政治动荡的环境。当时的政治强人武则天,正在酝酿一件前无古人的大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而且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旦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个被称为“六位帝皇丸”,他的爸爸是皇帝唐高祖李治,他妈妈是中国第一女帝武则天。 他的哥哥李显是皇帝,他的侄子李重茂是皇帝,他的儿子李隆基是皇帝,他就是“唐睿宗李旦”。李旦和他的哥哥李显一样也是两次登基皇帝,他这两次登基皇帝都是比较惨的,一次是别人的傀儡,一次做了两年的皇帝就退位了。这六位皇帝之间有着非常错综复杂的关系,甚至
对唐睿宗李旦是个什么样的人?几次被废还能安然度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李旦是武则天最小的儿子,他跟他的哥哥李显一样都当过两次皇帝,比起他哥哥他要幸运许多,因为李显最后是被他的老婆女儿给毒死的,李旦是因病去世的,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李旦要比他的哥哥李显好很多。李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是怎么躲过皇宫中的危机的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李旦的一生充满戏剧性,李旦第一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李旦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历史文化承前启后,更能给我们带来生活的启示。在历史上,只要是身在皇家的人,对权力都有一种天然的亲近,他们见识过权力带来的好处,就更想拥有权力。而在这些皇帝里,有一个却是一类,这就是唐睿宗李旦。身为正统继承人的他,为何要”三让天下“呢? 作为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儿子,在他的身上看不到母亲的霸气,反而是长期处于母亲权威之下的惧怕和懦弱。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旦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龙朔二年(662年)六月,武则天在蓬莱宫的含凉殿诞下了唐睿宗李旦。睿宗是唐高宗李治的第八个儿子,也是高宗最小的一个儿子。为了令武则天高兴,五个月后,高宗迫不及待地封襁褓之中的睿宗为殷王。当时,高宗对武则天言听计从,宠爱到了极点。 爱屋及乌之下,李旦也成为了他心中的心头肉。他抱着李旦爱不释手,之后,又将他改封为冀王、相王等。除了这个名字,高宗对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李旦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他就是唐睿宗李旦。李旦的一生是平凡得几乎可以忽略的一生。因为他当皇帝不是当傀儡就是被让位。似乎就是一个任人宰割的羔羊。李旦的一生中,两次登上皇帝的宝座,三次把这个宝座让了出去。历史于是给了他一个很中肯的谥号:睿。也就是明智的意思。接下来就给大家说说这个三让的故事。 这李旦是武则天的第四个孩子。其实按理说,这个李旦当皇帝
一提起李旦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形象,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刘氏,唐睿宗李旦的皇后。李氏出身于官宦之家,在李旦还是豫王的时候,李氏便嫁给了李旦,且两人的感情也很好。李旦虽是皇太子,但是有武则天这样的母亲压阵,他始终只是武则天手中的一枚棋子。就是这样一枚棋子,武则天也嫌他碍事。 李旦在皇位上坐了五年后,被自己的母亲武则天废去,又重新做回了自己的皇太子之位。刚坐上皇位的武则天为了消除异
你真的了解唐睿宗李旦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又名李旭轮,是唐高宗李治的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中宗李显为其兄长。睿宗一生,两次登基,三让天下,堪称传奇。 李旦作为武则天的小儿子,有机会登基称帝,本身就说明他生活在一个政治动荡的环境。当时的政治强人武则天,正在酝酿一件前无古人的大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而且目前为止也后无来者
还不知道:李旦能善终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唐朝时期虽然涌现了很多优秀的文学,政治也一度达到了其它朝代难以企及的高度,这个时代可以说得上是影响了全世界对于中国的看法,也影响了中国的口碑。而作为一个繁荣的时代,不代表就拥有平静的局势,唐朝可以说得上是一个特别富有戏剧性的朝代,所以我们总是能够在很多的影视作品中看到对于这个时代的记载。 在这时期政变的出现让局势变得十分
说到李旦,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禅让”可分“内禅”与“外禅”,“内禅”为帝王将帝位让给同姓人,“外禅”谓天子禅位于外姓,如尧让位于舜。 皇帝自称寡人,实际上极其有限,君王世家基本上不会有绝对的信任和真情,不要说对后宫嫔妃,皇上时刻防备着弟兄与儿子,其中包括早已册封的皇太子。一般而言,皇太子只能在皇帝驾崩后,才可以顺理成章承继皇位,但还有一些皇上死前就禅让,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李旦和李显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说到唐朝的一些皇帝很多人也还是非常的感兴趣的,那么也有人问了,这些皇帝也还是很有故事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说说这个李旦和李显吧,话说这个李旦和李显到底谁的能力比较强呢? 李显明显的不如李旦。李显在位的时候,唐朝的统治开始分化,而且严重的内乱又要开始了,他的皇后和女儿以及外戚们又开始蠢蠢欲动,威胁唐朝李姓的统治。而李旦在太平公主的威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李旦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唐睿宗李旦不是一个硬气的人,关于他的“软弱”,史书留下了不少证据。例如:第一次做皇帝时明明已经22岁了,却还让自己的母后,也就是武则天垂帘听政;后来武则天称帝了,李旦干脆被降格为皇嗣,古籍曰“囚禁”于宫中;更窝囊的是,唐睿宗两个爱妃皆被人秘密处死,他大气都不敢吭。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两度为帝,而且是在一番乱局之中。 这局有多乱,才可以
李旦,即唐睿宗,唐朝第五位皇帝,他曾将皇位让给三哥李显,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武则天篡唐建周是大唐历史中的一段插曲。大唐由高祖李渊开国,经太宗、高宗两朝,统治已深入人心。武则天虽启用酷吏,用高压政策压制住了反对的声音,但那只是暂时的。其实,上到文武百官,下至黎民百姓,思唐之心从未真正中止过。 武则天晚年逐渐明白人心思唐这一事实难以撼动,她从大处
李旦,即唐睿宗,唐朝第五位皇帝,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幼子,他一生坎坷,充满传奇,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便是他两次登基,三让天下。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对他的这种行为,很多史书都归结为,李旦性格恬淡,醉心于书法与学术研究,无心于天下。其实,李旦性格恬淡不假,而无心于天下却未必属实。 我们先来看一看他的三让天下: 李旦第一次登上皇位完全仰赖于母亲。武则天想成为女皇,便废除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李旦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唐睿宗李旦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孙子,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儿子。他的两次主动禅位,完美地显示了李旦庙号中“睿”一字的恰如其分,也开启了中国古代最繁荣的开元盛世。 唐高宗去世之后,武则天独揽政权。而她的第三子李显,不甘于被母亲控制成为一个傀儡皇帝,试图扶植自己的势力,却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于是李旦被扶植成了新一代的傀儡皇帝。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退位后还能安享晚年的皇帝是谁,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 在中国古代,一般情况下皇帝很少会主动退位,一般都是做皇帝直接做到死,也因此会产生很多皇帝晚年的时候性格大变,甚至变成昏君。 于是就有人要问了,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干脆让皇帝到了一定年龄之后直接退休呢?这样对大家都好,能够在死前就将皇位给自己的孩子,自己就能够享受养老的生活了,何乐不为?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政治这种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唐睿宗李旦的故事。 长寿二年(公元693年)元旦,自称为“金轮圣神皇帝”的武则天,在万象神宫举行祭祀活动。隆重的仪式过后,第二天一早,皇太子李旦的太子妃刘氏和德妃窦氏一起进官向武后贺年,武后微微露出一点笑容,简单地问了两句话,就命她俩退出。但是侍从们在宫外等了好久,却一直不见两位妃子出来,询问武后左右的宫
接下来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唐睿宗李旦,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唐睿宗李旦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孙子,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儿子。他的两次主动禅位,完美地显示了李旦庙号中“睿”一字的恰如其分,也开启了中国古代最繁荣的开元盛世。 唐高宗去世之后,武则天独揽政权。而她的第三子李显,不甘于被母亲控制成为一个傀儡皇帝,试图扶植自己的势力,却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于是李旦被扶植成了新一代的傀儡皇帝。 然而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唐睿宗李旦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这个事情还得从唐隆政变说起。唐中宗李显发动神龙复辟之后,第二次当上了皇帝,可大权却被武三思、韦皇后以及安乐公主等人把持。 公元701年,即唐隆元年,唐中宗李显被毒死,韦氏扶持李重茂登基,继续把持朝政。韦氏还想要更进一步,效法武则天成为第二个女皇帝,由于担心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从中作梗,于是,韦氏的弟弟韦温和安乐公主打算除掉他们。相王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小编为您讲述李旦的故事。 说起中国古代王朝的宫廷历史,总是少不了“母以子贵”的情况,那便是指母亲因儿子的显贵而显贵;诸如皇子受皇帝喜爱,被立为太子,那么他生母的地位自然是水涨船高,成为后宫之主也是指日可待。 那么历史上有没有“父以子贵”的情况呢,今天宋安之来说说,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什么样的精彩历史都有,远比小说精彩多了,其实还真有情况,严格来说,有两
古代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许多人为了争夺皇位闹得头破血流,为了皇帝杀亲爹的事在历史上也不少见,但有一个人却是特例,他原本可以当皇帝,但自己却把皇位让出来,而且还连续让了三次,尽管让了三次皇位,可他一生还是被逼迫当了两次皇帝,他就是李旦。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李旦是唐高宗的第八子,武则天的第四子,唐高宗李治去世后,李显登基即唐中宗,可他在位只有55天就被母亲武则天踢下台了,武则天想自己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唐睿宗李旦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对唐朝历史比较了解的朋友们都知道,唐睿宗李旦是依靠妹妹太平公主和儿子李隆基的支持才第二次当上皇帝的。按理=一般的常理来说,唐睿宗李旦登基后应该一视同仁,对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支持应该差不多,而且对儿子肯定要比妹妹亲。 李旦刚刚登基的时候确实对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一视同仁,但之后几年的李旦开始明显地支持太平公主而打压李隆基。这种有点偏心的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李旦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在武则天掌权的这段时间里,唐朝的皇位就像是一个皮球踢到谁那里算谁的。作为武则天唯二的两个皇帝,在哥哥李显被赶下皇位之后,皇位递到了李旦的手中,不接也得接。李旦就这样成为了皇帝,也同哥哥李显一样成为了武则天手中的傀儡。 但相比李显有野心想要摆脱母亲的手掌心,李旦就显得要乖很多,不仅没有瞎蹦跶,反而十分主动地将皇位递到母亲的手里。李旦的乖
对唐朝历史比较了解的朋友们都知道,唐睿宗李旦是依靠妹妹太平公主和儿子李隆基的支持才第二次当上皇帝的。按理=一般的常理来说,唐睿宗李旦登基后应该一视同仁,对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支持应该差不多,而且对儿子肯定要比妹妹亲。 李旦刚刚登基的时候确实对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一视同仁,但之后几年的李旦开始明显地支持太平公主而打压李隆基。这种有点偏心的支持倾向在李丹主动让位后达到了高峰,最终让李旦过了一把唐高祖李渊的
说到李旦,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唐玄宗开元四年六月癸亥(716年6月22日)上午,皓日当空,长安城外,百姓营营,一片祥和气象。太极宫百福殿内,却是一片压抑的气氛,太上皇李旦龙体欠安,已如燃油将近的枯灯,捱不了多长时间了。李旦55岁,在李唐皇族中,这个年龄不小了。他的爷爷李世民活了52岁,父亲李治活了56岁,哥哥李显活了55岁。他们都有遗传的心脑血管疾病,血压
对唐睿宗李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唐睿宗李旦是唐朝第5位皇帝,唐高宗第8个儿子。他的庙号里有个“睿”。 睿代表很聪明,李旦为何能得到这个字的头衔呢?其实这个李旦和李显一样,都是武则天的儿子。都曾被武则天推上皇位,随后又被蹬下去了。但李旦与李显不一样的是,武则天从来没有像对李显那样对李旦施加过“压迫”。相反,他也给了李旦武姓氏,让李旦成为皇子嗣,将来自己归天以后,就把
你真的了解李旦传位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作为开元盛世的缔造者,唐玄宗李隆基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但鲜为人知的是,按照宗法传承制度,李隆基本来没有机会成为皇帝。 自周朝以来,为了确保政权平稳交接,古代王朝从身份血统上制定了一套规则,就是所谓的“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嫡长子是帝位第一继承人,其次是嫡次子、嫡三子等,如果没有嫡子才会轮到庶长子等。唐睿宗李旦一共有六个儿子,李成器是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