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即唐高宗,小名稚奴,字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生母为长孙皇后,唐朝第三位皇帝,在位共34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628年六月,李治出生于东宫丽正殿。649年,李治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在位期间先后灭西突厥、灭百济、灭高句丽。同时宠幸武则天,在其末年时,重病缠身,遂使武则天逐渐掌握政权。683年驾崩,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天宝年间增谥为天皇大圣皇帝,后再增谥为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主要成就
政治
缓和矛盾
唐太宗末年的辽东战役使“贞观之治”出现危机,李治登基后的永徽四年(653年),江浙一带就爆发了陈硕真领导的农民起义,阶级矛盾再次尖锐。李治及正式登基即下令:“罢辽东之役及诸土木之功”,登基之初,就把唐太宗时的三日一朝改为一日一朝,勤勉执政。
人事方面
即位之后,重用太宗旧臣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君臣上下萧规曹随,照太宗时法令执行,颇有贞观之治之遗风。永徽二年(651年)九月,下令所占百姓田宅还给百姓。
李治有知人之明,他身边诸多贤臣如:辛茂将、卢承庆、许圉师、杜正伦、薛元超、韦思谦、戴至、张文瓘、魏元忠等人大多是自己亲自提拔,其中韦思谦曾受褚遂良打击,杜正伦被唐太宗冷落。
编纂法律
永徽三年(652年),编成《唐律疏议》,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典型的封建法典。它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风格和基本特征,成为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对后世及当时周边国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相对来说,这一时期的执法状况宽平公正,犯罪率较低。史载,有一次,大理寺卿唐临向李治报告说:监狱中在押的犯人只有五十多个,其中只有两人需要判死刑。
军事
永徽元年(650年),高侃擒车鼻可汗,平定漠北。
永徽六年(655年),高句丽与百济联军攻新罗,新罗遣使乞援于唐,李治遂先后派兵出击高句丽和百济。至龙朔三年(663年),唐大将刘仁轨大败援助百济的倭国军于白江口,破百济,其国王奔高句丽。总章元年(668年),唐军攻占平壤,灭亡高句丽。
在李治登基后不久,西突厥阿史那贺鲁破乙毗射匮可汗,自号沙钵略可汗。永徽六年(655年),唐遣程知节西击沙钵略可汗,从此连年用兵西域。
至显庆二年(657年),唐大将苏定方等大破西突厥,沙钵罗奔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一带),被擒。西突厥亡。李治以其地分置昆陵、蒙池二都护府。次年,徙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今新疆库车)。
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
经济
唐高宗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全国人口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的360万户,增加到永徽三年(652年)380万户。
李治统治后期的显著特点是持续多年的歉收。咸亨元年(670年),谷物严重短缺,致使政府禁止酿酒。7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歉收、洪水、干旱、虫灾和饥馑接踵而来,一直达到危机的程度。永隆元年(680年),粮价之高,前所未有,唐政府认为高物价是流通货币过多的结果,因此大量减少铸造新币,对私铸的惩办也比以前更加严厉。与此同时,从原有登记地区逃往其他地区而成为不登记、不纳税的占地者的流民占有令人不安的比例。李治是在经济和财政危机依然没有得到解决的情况下去世的。
虽存在这一系列问题,但唐高宗的政府仍提出了控制物价的措施,并取得部分成功,它们后来继续使用于整个唐朝。政府周期性地从自己的中央谷仓中拿出谷物以低价卖出,调露元年(679年)甚至用谷物换回私铸钱。更重要的措施是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年)在部分重要城市进一步发展常平仓,永徽六年(655年),京师成立了常平署,在物资供应充分时以高于当时市价的价格买回商品,物资短缺时再以低于市价的价格卖出,使物价浮动保持在一定限度内。后来每个州都设立了这种粮仓。
文化
李治另一个政绩是重新建立科举制度,并在他统治时期更多地通过科举制起用官员。中举和应试的人数开始迅速增多,科举制的影响开始在最高一级官僚机构中表现出来。高宗的几个宰相都有功名,相当数量的官员开始以这种方式走上仕途。但不能夸大这个趋势。官员中中举的人依然是少数,大部分官员仍靠世袭的特权入仕,甚至靠更普遍的方式从胥吏升任。例如在永徽七年(656年),不少于1400名胥吏有资格进入正途,而同一年只有22人通过进士考试。
外交
唐太宗统治时期,波斯萨珊王朝被阿拉伯的入侵摧毁。波斯国王伊嗣俟三世在贞观十二年(638年)派使团向太宗求援以抵抗阿拉伯人。率领使团的国王之子卑路斯王子在长安定居,其后高宗统治时期他成立了波斯人的流亡政府。高宗还允许他在长安建一座袄教寺庙。按照一种说法,李治于仪凤二年(677年)派出中国军队帮助王子重获王位。但中国军队护送卑路斯最远只能到龟兹,然后便返回唐朝。事实证明,卑路斯复位的企图完全失败了,他回到长安后死在那里,大批波斯少数民族滞留在中国的京城。
唐高宗时期,中国第一次与征服萨珊王国的阿拉伯人建立了联系。第四位哈里发奥斯曼派出的第一个阿拉伯使团在永徽二年(651年)向唐王朝贡献方物。
长孙无忌和唐高宗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长孙无忌是唐太宗最信任的宰相,位列凌烟阁第一功臣。是他在唐太宗犹豫立谁当太子时,力挺唐太宗嫡三子李治。唐太宗说,稚奴(李治小名)仁懦,是不是不适合治理国家。长孙无忌却说,陛下您适合打天下,而李治的性格正适合守天下。 就这样,李治在舅舅的力保下,当上了太子。唐太宗晚年时,他虽然身体不好,但还要征战四方,就是为了给儿子留下一个和平
舅舅高士廉把长孙皇后抚养成人,子孙却被唐高宗逼得自相残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长孙皇幼年丧父,被无赖哥哥长孙安业赶出家门。舅舅高士廉承担起抚养外甥女长孙氏的责任,长孙氏在舅舅的呵护下长大成人。长孙氏长大以后,依照伯父长孙炽约定的婚约,嫁给了唐国公次子李世民。(此事典出《新唐书》语“异母兄安业无行,父丧,逐后、无忌还外家”) 长孙氏随夫君李
很多人都不了解软弱的唐高宗为何能灭掉高句丽?两个有利条件都被他碰上了,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高句丽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在今中国东北南部和朝鲜半岛中北部存在的一个政权。中国隋朝的第二任皇帝隋炀帝曾视高句丽为“眼中钉,肉中刺”,不惜连续三次发动倾国之兵攻打高句丽,试图将之征服,可结果高句丽没有灭亡,隋朝却因穷兵黩武导致国力耗尽,百姓民不聊生,引发了遍及全国的大规模起义。隋朝就在一浪高过一浪
高阳公主是唐高宗的姐姐,为何唐高宗当皇帝后,要把她赐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唐朝贞观年间,长安街头捕快抓小偷的时候,从小偷身上搜出了一只宝枕。仔细一查,发现这只宝枕竟然是宫中之物。 官府一见是宫中之物,自然不敢怠慢,于是对小偷好一番拷打,又顺藤摸瓜,于是牵扯出一桩宫廷丑闻来。 什么丑闻呢?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李世民一生有14个皇儿,21个公主,高阳公主虽说是庶出的公主
你真的了解唐高宗为什么要封武则天为皇后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在永微六年十月十三日,高宗皇帝李治正式下达了废后的诏书,其内容为:王皇后、萧淑妃企图用毒酒害人,废为庶人,其母亲兄弟一律除名,流放岭南,并没收全部家产。诏书以最快的速度传达了下去,也让朝堂内外为之一惊。王皇后一代外戚世族,皇室玉牒就这样刮去了他们的名字,大宗的房子和钱财也凭空而去了。 在废王皇后的诏书颁下来之后,在十月十九
说到唐高宗和王皇后,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武则天成为唐高宗的妃子的时候,高宗已经有了一位王皇后,然而后来,高宗废掉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武皇后,这件事可以说成为了武则天生命中一个重要的节点。那么,是不是真的因为武则天杀了王皇后的女儿,才让她丢掉了皇后的位置呢?毕竟废后是一件大事,决定权也在皇帝手中,难道真的因为这样,武则天就得到了皇后的头衔吗? 永徽六年(65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唐高宗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唐高宗李治一共有八个儿子,其中五个都做过或者差一点做过皇帝,这是一个很高的比例,没办法,家人和朝臣都太能折腾了。 第一个太子是庶出长子李忠,李治还是太子的时候,一名姬妾在东宫生的。因为是长子,寄予厚望,因而高宗登基以后很快便立为太子。然而仅仅三年以后,李忠以“非嫡”为由被废黜。轻言废立,也是挺无奈的。 第二个太子李弘,是武则天的孩子
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发生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出巡,身边竟然只有一名盗贼当保镖,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在古代,天子出巡是件大事,安全保卫工作更是重中之重,谁胆敢让天子有点闪失,绝对脑袋搬家。所以,天子出巡,派遣军队保卫是必要措施。像隋炀帝,三下江南、西巡陇右,动辄三四十万部队护驾,这种做法有些夸张,但带三四万战斗力强悍的御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唐高宗为什么会让武后参政?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唐高宗昏庸懦怯,很多人都把这当成定论。似乎继唐太宗贞观之治以后不久,便是武则天的统治,高宗不过是其傀儡。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李治虽不及其父聪明神武,但决非昏庸懦怯之辈。他在位34年,其历史地位是应该承认的。 即位后表现颇为能干。 唐太宗共14子,其中长子李承乾、四子魏王李泰、九子晋王李治,为长孙皇后所生。李承乾“
还不知道唐高宗为什么要追谥儿子为皇帝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中国历史上,太子死后,被追谥为皇帝的,不乏其人。如北魏文成帝拓跋濬即位后,追谥生父景穆太子拓跋晃,为景穆皇帝;隋哀帝杨侗被拥立为皇帝后,追谥生父元德太子杨昭,为孝成皇帝;明朝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追谥生父懿文太子朱标,为兴宗孝康皇帝。可以说,追谥曾经当过太子的父亲为皇帝,是后辈子孙称帝后,表现孝道的一种惯例
唐高宗为什么会反隋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世人都是知道唐太宗的丰功伟绩,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父亲高宗的功劳,其实,在大唐的建立上,高宗也是建树颇丰。只不过因为太宗的皇位是活生生的杀兄逼父夺来的,所以为了烘托自己的功劳以及表现自己当权的正统性,所以太宗将历史改编,让自己成了唐朝建立的唯一功臣,很多人都是只知太宗不知高宗。 事实上,如果没有这位父亲的作为,未来的大唐绝没有半点成立的可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唐高宗。 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第三位皇帝,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李治的性格导致后人很容易将他和懦弱无能的皇帝画上等号。很多人就只知道他是李世民的儿子,武则天的丈夫,大唐最后的基业也毁在他的手上,从而让人觉得他是一个很无能的人。要我说,李治的功绩并不比李世民和武则天差多少。可是,别人依旧说,李治并没有什么功绩,否则在历史上也不可能会碌碌无名,相反就是因为李世民和武
说到唐高宗,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在历史上,死后被追谥为皇帝的太子不乏其人,如北魏文成帝拓跋濬即位后,追谥生父景穆太子拓跋晃为景穆皇帝;隋哀帝杨侗被拥立为皇帝后,追谥生父元德太子杨昭为孝成皇帝;明朝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追谥生父懿文太子朱标为兴宗孝康皇帝。 可以说,追谥曾经当过太子的父亲为皇帝,是后辈子孙称帝后从下到上表现孝道的一种惯例。与他们相比,唐高宗李治以父亲身份从上到下追谥儿子李弘为皇帝,不
唐高宗为什么要废王立武?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她一生的政治成就和传奇经历,其锋芒都掩盖了丈夫唐高宗李治的历史地位。武则天最初走上政治舞台,离不开李治的信任和支持。武则天自贞观十一年进宫,到永徽六年,十八年过去了,武则天一路历经坎坷,终于从唐太宗的才人变成唐高宗的皇后。在唐高宗李治“废王立武”的事件中,不仅仅是武则天夺取后宫之主的胜利,更
唐高宗李治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在中国历史上被严重低估的帝王,是唐高宗李治。他的父亲,是流传千古的一代明君李世民。他的妻子,是空前绝后的一代女皇武则天。相比之下,他的形象暗淡无光。士官们讥讽他昏懦无能,民间百姓评价他是典型的“妻管严”。 但其实他的一生励精图治,文治武功,成就辉煌。 李治共在位34年,是唐朝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 一、对内,他是个仁慈的君主。 当年继位之
从长孙无忌之死,看唐高宗李治的帝王心术。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家规模庞大的商业集团的董事长,然而,总经理却是你的亲舅舅,那么,你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 是商业集团不赚钱吗?是某笔投资会亏损吗?不,都不是,你只会关心一件事:你作为董事长,能不能说了算。 长孙无忌兔死狗烹 或者说,是你这个董事长说了算,还是身为总经理的舅舅说了算?下面的人听谁的? 一山不容二虎,两虎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长孙无忌为什么要反对唐高宗学习父亲唐太宗的广开言路?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众所周知,唐太宗被称为“千古帝范”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广开言路、积极纳谏。从唐太宗之后,几乎所有皇帝都以唐太宗为纳谏的榜样(虽然大部分学得不怎么样),唐太宗之子唐高宗也是如此。 在登基不久后,唐高宗下令百官上书言事以广开言路。让人奇怪的是,唐高宗的舅舅兼首席托孤大臣长孙无忌却反对阻扰唐高宗
唐高宗李治被称为“懦夫皇帝”?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的第三位皇帝,在父亲唐太宗创造出了“贞观之治”的盛况之后,子承父业的李治是幸运的,幸运的是,他继承了父亲唐太宗的辉煌基业;但同时他也是不幸的,不幸的是,因为唐太宗的优秀成就,无论愿意不愿意,李治都无法脱离父亲唐太宗的光环,加上在他之后的唐朝统治者武则天还是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夹在两者之间的李治
房遗爱谋反案政变后,唐高宗是如何处理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隋朝末年,李渊父子建立唐朝,唐朝是一个繁盛的朝代,但是,在长达289年的唐朝历史上,发生过多达20多次宫廷政变,几乎每一位唐朝帝王都遭遇过宫廷喋血。唐朝初年的三次政变为例: (一)武德年间,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唐高祖李渊大权旁落,从此李世民成
大家好,说起唐高宗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取得了“废王立武”的最终胜利,基本打倒了把持朝政的长孙无忌集团。在“废王立武”的过程中,李勣的支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导致唐高宗与长孙无忌翻脸。 唐高宗在登基初期面临着让他非常不爽的朝局,长孙无忌一党完全保持了朝政。不过当时朝廷的很多官员不支持长孙无忌,只是他们也不信任唐高宗的实力,不敢公开出来支持皇帝。因此唐高宗需
李治,即唐高宗,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唐朝第三位皇帝,很多人都觉得他是一位懦弱的皇帝,事实真的如此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你们以为懦弱是我的弱点,其实那是我最好的武器。” 公元628年(贞观二年)7月21日,李治出生。 李治之前,父亲李世民(此处可穿越至649年7月10日的长安)开创贞观之治,李治之后,老婆武则天(此处可穿越至690年8月18日的洛阳和公元705年12月
在现代很多影视剧中,唐高宗李治被塑造曾一个怯懦软弱的形象,但历史上的高宗李治,根本没这么唯唯诺诺。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唐高宗是唐代一个十分特别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唐王朝地盘达到最大,实力强悍,可他取得的成就大多都被其父亲与妻子抢走了风头,甚至许多人都觉得李治是武则天手里的扯线木偶。 仁慈归仁慈,但并不昏聩 李治是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所生的孩子,从小就以仁孝出名,与他的大
唐高宗登基后,为什么要赐死自己的姐姐?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唐朝贞观年间,长安街头捕快抓小偷的时候,从小偷身上搜出了一只宝枕。仔细一查,发现这只宝枕竟然是宫中之物。 官府一见是宫中之物,自然不敢怠慢,于是对小偷好一番拷打,又顺藤摸瓜,于是牵扯出一桩宫廷丑闻来。 什么丑闻呢?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李世民一生有14个皇儿,21个公主,高阳公主虽说是庶出的公主,但由于相貌和性格都和李世民颇似
历史上的唐高宗真的很懦弱无能吗?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唐朝在历史上无疑是非常强大的,后世有强汉盛唐之说,这就形容了唐朝的强大。早在唐太宗时期,唐朝就走向了巅峰,出现了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在唐太宗之后,唐朝没有陷入下坡路,在这之后,唐朝一直保持着强大。 直到安史之乱的出现,从这之后,唐朝就走向了衰亡。唐太宗驾崩之后,唐高宗李治即位,这时候的唐朝仍然是强大的,值得一提的是,在李治时期
李治,即唐高宗,小名稚奴,字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生母为长孙皇后,唐朝第三位皇帝,在位共34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628年六月,李治出生于东宫丽正殿。649年,李治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在位期间先后灭西突厥、灭百济、灭高句丽。同时宠幸武则天,在其末年时,重病缠身,遂使武则天逐渐掌握政权。683年驾崩,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天宝年间增谥为天皇大圣
李治,即唐高宗,小名稚奴,字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生母为长孙皇后,唐朝第三位皇帝,在位共34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628年六月,李治出生于东宫丽正殿。649年,李治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在位期间先后灭西突厥、灭百济、灭高句丽。同时宠幸武则天,在其末年时,重病缠身,遂使武则天逐渐掌握政权。683年驾崩,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天宝年间增谥为天皇大圣
唐高祖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说到唐高宗,很多人都会想到他与武则天那不伦之恋,还有给人的印象比较内敛柔弱。不过唐高宗在政治上还是有所作为的,在他统治时期唐朝版图达到历史峰值,也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永徽之治”。然而,高宗也是一位风流天子,比如说与武媚娘、武顺母女…… 接下来我们就说说唐高宗的那些风流韵事。 一,私通媚娘,纳入后宫。 早在李治还是太子的时候,就与大他四岁的太
唐高宗将妹妹以皇后之礼下葬,背后是何原因?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994年10月下旬至1995年6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历史博物馆和昭陵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队,对位于陕西礼泉县烟霞乡东坪村北的一座唐朝古墓进行了发掘清理,而这座古墓的主人,便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幼女、唐高宗李治的胞妹新城长公主。然而,这位唐朝公主去世后,却是以皇后之礼下葬,而其墓中壁画上的人物则全部被刮去了脸部,这又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