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董卓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董卓从一个名不经传的普通人,成为东汉末年人人惧怕的诸侯,期间都经历了什么事情?
三国的开始离不开一个人,董卓,这个在历史上名声不好,心胸狭窄,多疑残暴的“平民”,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权力的中心,又是怎样一路挖坑将自己坑害的呢?
一、野心乍起
传说董卓少年的时候在乡间转悠,从一个偏僻的地方捡到了一把刀,刀面没有雕刻任何文字,可是上面的云雾却十分特别,影影绰绰,很有气势,并且这把刀砍什么东西都不费吹灰之力,董卓看着特别就带回家中,后来认识了蔡邕,董卓拿给他看,蔡邕仔细检查后断定:这是项羽曾经用过的宝刀!
古时候民间传言,能够得到项羽宝刀的人就能获得天下,董卓欣喜若狂,可是董卓和项羽人品相差太远,哪怕有天意,也估计是老天会错了意。
图片:项羽的宝刀剧照
董卓的家族在西北岷县,是当地非常富裕的大族,董卓从小娇生惯养,又生得五大三粗,当地百姓都惧怕他七分。人们都说西北羌族人蛮横凶狠,董卓就决定去会一会,一直靠打猎游牧生活的羌族人没想到会碰上比狼群还可怕的董卓。
董卓有钱,羌族当地贵族都礼让三分,而他本身又力大无穷,喜欢骑射,凶起来一幅能吃人的样子,恶人的模样确实唬住了当地的羌族百姓,在西北一带,董卓是混得风生水起好不快活。
而且董卓也非常懂得收买人心,利用自己家中有矿的事实,对羌族人非常大方,只要羌族有人来拜访,宰杀大量牛羊,送上珠宝作为迎接客人的规格,慢慢的,虽然羌族人也畏惧董卓的凶蛮,但是对他提供的金银珠宝却更加离不开,因此,整个羌族都开始受董卓的控制。
董卓的“侠肝义胆”声名远播,一些在东汉官场失利的小人也前去投靠,对于这些人董卓来者不拒,全部纳入自己的麾下,而这些人的到来也给董卓带来了许多朝廷的消息:东汉朝廷已经力不从心了。这就勾起了董卓的野心。
二、残暴统治
如果董卓真的能够用自己在羌族的影响力帮助东汉稳固政权,那么就不会有后来曹操、刘备、袁绍的故事了,当时的平民百姓也能够多个几十年的稳定生活,可是人一旦有了野心,特别是有能力的人,就会改变一个时代的格局,董卓就是如此。
东汉末年,朝廷内部宦官专权,皇帝年少没有震慑力,当时的国舅爷何进掌权胡乱指挥,和宦官互相残杀,正在胶着的时候,西北羌族发生了大面积的暴动,东汉政权焦头烂额,又听说了董卓和羌族关系好,于是就恳请董卓出面镇压。
图片:董卓进入东汉朝廷剧照
没想到,董卓一去西北羌族就安分了不少,于是董卓被不断升迁,一度做到了郎中。这个时候董卓的政治细胞被打开了,他找到了一个能够让自己问鼎中央政权的快速办法:通过控制羌族,控制西北区域,一步步让东汉政权向自己妥协,同时还可以扩大自己的队伍,收编凉州大军。
在这样的中心指导思想下,董卓的自编军人数越来越多,而且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凉州、羌族的少数民族,打起仗来十分凶猛,因此,董卓在几次战役中都取得了胜利,步步紧逼洛阳城。
但是,这个时候董卓已经出现颓废之势,虽然表面上看他走得顺风顺水,但是他的残暴在很多事件中都能表露出来。比如在管理大军上,董卓完全没有任何管理能力,他的大军内部混乱不堪,由于是各路人马收编来的,士兵内部谁也不服谁,分成了几个帮派,没有打仗的时候,内讧十分严重。
再者,由于凉州大军大部分都是少数民族,他们长期在关外生活,性格野蛮,行为残暴,在进入中原之后,一路烧杀掠夺,残害妇女,无数家庭在铁骑下化为乌有。
可以说,董卓进入洛阳一路上就已经是横尸遍野,东汉人民毫无生存的希望。可是董卓需要凉州大军,他自然不会因为这些百姓的性命去扼制凉州兵,于是,董卓的残暴一下子就在民间传开了。
而更为过分的是,在进入洛阳城之后,董卓自己也展现了极度残暴的一面,控制政权之后,董卓开始对自己有异心的朝廷官员进行残害。有一天,董卓宴请百官,了解董卓为人的官员都战战兢兢,不了解这顿算不算得上“鸿门宴”,饭吃到一半时,董卓突然说要给官员们带来一场特别的表演。
这个演出居然是将对他有异议,反对他的官员、士兵集中到宴会厅中央,捆绑起来,当场割掉舌头,砍去手脚,活生生、血淋淋的场面让在场官员呕吐不止,心惊胆战。
董卓看到大家畏惧的样子,心里非常得意,自以为这样的方法能控制人心,可董卓实际上却是在给自己挖坑,没有建立威信,没有和平的统治,就连曹操都愤恨不已,各方割据势力蠢蠢欲动,好不容易抢夺来的政权已经危在旦夕,董卓却依然陷入在用“残暴”建立的威严中乐此不疲,日夜歌舞升平,生活奢靡非常。
图片:董卓宴请百官剧照
三、随心所欲的政权管理
董卓掌权之后颁布了一系列政治措施,但是这些措施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针对那些手无寸铁的普通百姓,如果是有钱有权的人犯了错,只要和董卓通融下,这些惩罚措施完全可以免去,可普通百姓要是犯了错,被杀头、没收财产那是分分钟的事,董卓用小人之心来统治一个朝代,怎么可能会长久?
在经济上也是一片混乱,东汉末年虽然朝廷已经有心无力,但是起码百姓还能维持温饱,董卓的混乱插入让百姓别说温饱,就连生存的机会都没有了。董卓粗暴的将市场流通的五铢钱全部没收,换成了重量更小的铜钱,通货膨胀瞬间达到了顶峰,买一袋米都要扛上几万枚铜钱。洛阳城的百姓生灵涂炭,民心已被颠覆,董卓下台的时间也快了。
四、挖坑埋了自己
董卓最后是被吕布和王允联合起来诛杀的,最后时刻,董卓还将生的希望寄在吕布这个“好儿子”身上,没想到吕布才是最后的致命一击。
图片:董卓被诛杀剧照
不得不说董卓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也是时代给予了他机遇,一个有勇无谋,残暴专权的地方豪门,居然能够控制东汉朝廷,不得不说,这也怪东汉末年朝廷统治太失败了。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董卓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西凉,又称凉州,是以董卓为首的西凉军事集团的发祥地。董卓凭借着西凉兵团,成功地成为汉末第一权臣,掀开了群雄逐鹿的三国篇章。而在董卓帐下,有着许多武艺惊人的西凉名将,比如广为人知的李傕、郭汜、樊稠和张济等。 然而,虽同为董卓爱将,李傕却诛杀了樊稠。那么,此事的背后,究竟有着哪些原因呢?且听本文细细道来: 众所周知,自董卓
对东汉董卓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董卓究竟有多残暴,为什么这次抹黑得如此彻底? 说到董卓,你能想到什么,蛮横残暴,一脸横肉,杀人如麻,造成天下大乱的根源,这些都是我们对董卓的第一印象。 但这并不是董卓的全部,董卓跟吕布 一样,都是被主流价值观所排斥的人物,都是从底层突然闯入的搅局者。 说董卓残暴,证据很多,但本质上,还是因为文人讨厌董卓的缘故,毕竟文人的气质和西北边塞常
董卓入京只有小部队的人为何其他人却束手无策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外戚阵营、宦官阵营、士族集团,东汉政权就靠这三股势力支撑着。不过在汉灵帝一死,这三大阵营就开始为皇位继承权问题闹事了,于是乎引来了豺狼董卓,领着军阀阵营霸占了汉室,进而改变了东汉末年时期的历史命运。 宦官和外戚的冲突。 1 189年汉灵帝自觉命不久矣,将遗诏交给负责守卫皇宫
还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人能继承董卓的势力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当时主力部队击败了叛军马腾韩遂,正在攻打朱俊和皇甫嵩,而这波军士十万余,西凉董卓只有3千飞熊军是自己的私军保护在身边,皇宫内的御林军和执金吾等部下全部是天下各地良家子守卫在皇宫,而外面则是一百多位太守在整个天下,执金吾卫杨奉和董卓不认识,徐荣更是一个地方将领后来被董卓提拔,公孙度,刘焉,刘表等都是董卓提拔
还不知道:董卓麾下五虎将是谁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东汉末年,皇权衰弱,宦官干政,大将军何进计谋消灭十常侍,邀请董卓带兵进洛阳。但是,当董卓赶到的时候,何进和十常侍互相残杀,已经都死了。京城群龙无首,陷入一片混乱,董卓带兵控制了洛阳,废少帝立汉献帝,权倾朝野。董卓在乱世得以称雄,主要依靠麾下的五虎上将,其中,我们最为熟悉的吕布却只能排倒数第一。 第一名:徐荣 徐荣在
还不知道:董卓入京为何不称帝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公元189年,刘辩继位,大将军何进为消灭宦官势力私自引董卓入京,因消息泄露,最后斗得两败俱伤,从此朝廷被董卓控制。烧杀抢掠,奸淫嫔妃,不顺眼的百官被当场诛杀已屡见不鲜。众大臣可谓敢怒不敢言。独霸朝纲的董卓为何如此残暴!却不选择做一个忠臣,扶乾坤于即倒而名留青史。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少年时尚武,并且力大无穷,武
还不知道:董卓权倾朝野为什么还被杀呢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公元192年四月,王允、士孙瑞与董卓的亲信吕布共同密谋诛杀董卓。按理说,吕布是董卓的义子,他年轻勇猛,武力不凡,本来是深得董卓的喜爱和信任。当时董卓将吕布当作他的贴身侍卫,不管董卓走到哪,吕布都形影不离的保护董卓的生命安全,按理说,吕布不应该参与到诛杀董卓的计划之中。然而有一次吕布不小心得罪了董卓,董卓在大
还不知道:董卓为什么会招人恨呢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董卓是三国中最令人痛恨的大奸臣,没有之一。当时的各方诸侯、官员和老百姓每一个都恨他恨的牙痒痒,甚至啖其肉,喝其血也不能消除他们心中之恨。董卓进京时,童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的传唱就表达人们对董卓的恨。童谣中“千里草”组成“董”字,“十日卜”就是“卓”字,再加上“不得生”,合起来的意思就是人们诅咒董卓
董卓进京后为什么被讨伐呢,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董卓在进京之前,表现还是不错的,是获得了大家认可的。何以董卓到京城没几年,就变得千夫所指。所有的诸侯都联合起来讨伐他,最后连他自己的亲信加义子的吕布也反对他,把他杀死了呢? 说董卓在进京之前,大家都比较认可他,有以下证明。 其一,董卓获得朝廷认可。史料记载,“卓有才武,旅力少比,双带两鞬,左右驰射”,是一个武功高强的人。
董卓入京为何各方势力奈何不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东汉政权靠三根支柱支撑:外戚集团、宦官集团和士族集团。不过在汉灵帝驾崩后,这三大集团围绕皇位继承权问题在中央展开了火并,使得以董卓为代表的军阀集团得以趁虚而入,进而彻底改变了东汉末年的历史走向。 宦官和外戚的矛盾 189年汉灵帝驾崩前,他将遗诏托付给上军校尉(负责护卫皇宫)宦官蹇硕,立次子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到董卓大家也都知道这个人也是个狠人,他也干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情,但是这些都没完,因为他的下场实在是太惨了,其实在历史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很多,为何唯独这个董卓下场这么惨呢?这个就显得十分的有研究意思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的原因吧!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一个十分英明的策略,能让你掌控最大的权势,并且拥有了朝廷的大义,但是同样
还不知道:董卓挟天子为什么会被反对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三国时期,很多人都干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情,但是,为什么只有董卓干了这件事情之后,遭到了全天下人的反对,十八路诸侯一起站起来声讨他。那么是因为董卓的运气不好,还是要因为他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让大家非常气愤呢? 董卓是凉州陇西临洮人,这个地方土地贫瘠,“男寡耕稼之利,女乏机杼之饶”,这样的环境和成长经历
董卓不死会怎么样,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灭掉的时间会是在曹操和袁绍官渡之战之前。在当时的格局下只有曹操、袁绍和袁术有这个实力,袁术是因为称帝曹操才出兵灭的他,如董卓不死,那传国玉玺就不会流落到民间,袁术也不会称帝。可袁绍和袁术都不会攻打董卓,这一点从天子逃难时发天子诏要求护驾就可看出,袁绍和袁术根本没有看出天子的重要性。所以只有曹操最有可能
对董卓入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东汉末年,十常侍霍乱朝政,国家动荡不安,宦官与外戚争夺权势日趋激烈。为干掉大将军何进的外戚势力,十常侍欲图谋害何进,结果走漏风声让何进半路跑了。何进逃回去后,决定报复十常侍。司隶校尉袁绍向何进建言,可引西凉刺史董卓率领兵马入京铲除十常侍。然而结局是宦官杀死何进,袁绍等尽灭宦官。董卓趁机拥兵入京,废少帝,立献帝,把持朝政。那么在袁绍建议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董卓讨伐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呀,那故事可真是太多了。大家都知道,曾经的那个时代虽然非常的动荡,但是也可以说是英雄辈出的,产生了非常多的英雄故事,让大家即使到了现在也依然怀念着那时的事情,虽然那些事情已经距离我们非常的遥远,但是只要一想起来,还是有很多人会对于那段历史很了解,而小编今天要跟大家聊的就是有关于那个时代的故事。 我们都知道那个时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董卓为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我们了解三国历史不外乎两本书,一本是陈寿先生的《三国志》,一本是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前者是历史学专著,在叙述一件事或者一个历史人物的时候,引用很多渠道的权威记述,很少加个人主观评价。后者是大杂烩,也就是把在故事里掺和点史料,完全用个人感情代替历史事实。 比如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曹操是个中性人物,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很多人都不了解董卓夺权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汉末朝政崩坏,各种内忧外患爆发,各种政权明争暗抢。然而,最后是董卓领凉州军入洛阳,独揽了朝廷大权。当时董卓入京的时候,所带的兵马不过三千,但是京城中的禁军却有数万兵马,这董卓是如何夺得朝廷大权的呢?小编认为,这其中断不是三千兵马,跟那数万兵马顽强抵抗夺得大权,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 根据历史记载,何进四处征召各地的势力和
对董卓进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导读:说白了桓灵以后汉朝几乎要寿终正寝,即便没有董卓也会有其他军阀起事终结汉朝的统治。东汉末年吏治腐败,宦官专权。黄巾起义的烽火遍布整个北方,东汉王朝无奈之下诏地方州牧自行募兵平定叛乱。地方州牧手里有权有兵,割据一方。外戚何进和宦官势力角逐,何进想引进西凉兵诛杀十常侍以独揽大权。董卓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入京,引爆了天下分崩的变局。 中平六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董卓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三国时期,很多军阀都干过“挟天子而令诸侯”的事情。可是,为什么只有董卓干了这件事,引起了全天下人的公愤,十八路诸侯一起站起来声讨他。那么,董卓究竟干了什么,他的运气为什么这么不好呢? 董卓是凉州陇西临洮人,出生在羌胡混杂的边境地区。由于当地土地贫瘠,“男寡耕稼之利,女乏机杼之饶”,董卓从小就“少好侠,尝游羌中,尽与诸豪
在历史长河中,董卓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说起东汉末年,相信大家都已经被《三国演义》所广传得耳熟能详了。本篇文章就来谈谈三国时代的那个生性残暴的董卓,董太师。 董卓,成长在一片记满了英雄故事的土地上,家的北边有匈奴,西边有诸羌,四方的庙宇中,供奉着卫青、霍去病以及汉伏波将军马援的石像。 或许董卓从小的理想就是像他们一样,用武艺与策略,守护华夏,护佑大汉子民
董卓为何会失败,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客观讲,董卓的形象有很大被妖化的成分(喜欢拿道德说事的人先别急着开喷),他的失败有个人的失误,但从根子上讲,他出现在了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地点。因此,历史赋予董卓的使命是破坏,而不是重建。 通常认为,董卓亡于人心离散,理由无非以下几点:擅权专政,失去臣僚之心;残忍好杀,失去百姓之心;取代皇权,失去天下人心;自私好色,失去拥趸之心。 其实这些都是
董卓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董卓死后,西凉军群龙无首,他的儿子也没有丝毫的办法。这究竟是因为什么? 董卓是东汉末年的权臣,先后参与了镇压黄巾起义、凉州之乱等战役,京中动乱时期,董卓率兵救驾,立了大功,后来进京掌握大权,招揽了吕布吞并了附近的两大军阀,实力进一步巩固。接着废少帝,立献帝,掌控了朝中大权,公元190年,终于爆发董卓讨伐战,192年,董卓被王允用连环计诛杀
董卓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三国第一猛将吕布,叛丁原拜董卓为父,董卓送其马中皇者赤兔马,然而却只让吕布当一个小小的中郎将。有人认为是董卓不信任吕布。直到董卓死后,人们才明白董卓的用意,确实很高明。 公元189年,董卓受召进京讨伐十常侍,并成功迎救了皇帝。之后董卓收服了几支无所归属的部曲,还诱使吕布杀了丁原,吞并并州军。董卓愈加猖獗,甚至直接越俎代庖,掌握了东汉朝廷。
大家好,说起董卓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189年何进召地方诸侯进京共诛十常侍,第一个赶到洛阳的是在河东观望的董卓,董卓在收降了中央禁军和吞并了丁原部分并州军之后实力大盛,一举掌控了东汉朝局。 董卓的势力至少有三个派系,除了自己的嫡系西凉军之外,还有吕布的一部分并州军和东汉朝廷的中央禁军,实力不容小觑,他们在董卓死后各奔东西,除了段煨之外其余结局都不怎么好,那么董卓死后其麾下十余名大将结局有
大家好,说起董卓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董卓是三国史中重要的人物,也是《三国演义》中最早出场的“大反派”。 在东汉政坛上,董卓可谓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为所欲为、炙手可热。可这位一代枭雄,却仅仅控制东汉政权三年,便身死政败,横尸街头,落下遗臭千年的千古骂名。 董卓匆匆而亡的背后,固然与其自身贪婪残暴、倒行逆施关系紧密,但究其根源,更与其一生紧密相连的凉州力量有关。 “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董卓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东汉末年,还没有到三国并立的时候,权臣董卓可谓是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他手下掌握着当时最为出名而且强大的兵团之一西凉军,又权倾朝野,可以决定皇帝的废立。如果对西凉军不是很了解,可能并不清楚董卓手中的军队势力。那么,今天就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董卓手下的武将到底有哪些人,这些人你又是否都了解呢?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黄巾起义之后,西凉军成为
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人行事常有出人意表之处。无论是扫灭六国一统宇内,还是首开先河修筑万里长城,抑或是统一度量衡、修筑古代“高速路”秦直道,或者是建造恢弘磅礴的阿房宫,乃至营建规模庞大的秦始皇陵,虽然都毁誉参半,但却处处透出一股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除了上述这些事件,秦始皇还干了一件事,也非常令人耳目一新。话说秦始皇历经十余年奋战,依次击灭六国后,并未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高枕无忧。六国的残余势力,依然在蠢
董太后和董卓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在中国,很多姓氏相同的人,很多年前说不定就是一家人。而东汉末期,汉灵帝的母亲董太后自然是姓董,而董卓也是姓董,那么,董卓决意扶立刘协为皇帝,是不是与董太后有什么关系?董卓与董太后之间又有什么关系,他们会不会是一家人?如果不是,那么董卓又为什么要支持刘协,他将刘协立为皇帝又有什么目的? 董卓驻兵进城后,大刀阔斧地准备废黜少帝,另立陈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董卓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东汉走向衰落的最大转折点其实就是董卓干出来的,当时董卓的官职只是一位刺史,为什么一夜之间就成了能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呢?董卓扶持刘协当皇帝就是为了挟持他,而刘协的一生也都是再被挟持。董卓没能像曹操那样是因为他的情商太低,而且比曹操更加容易暴怒所以也不得人心。如果没有董卓可能汉室王朝就继续延续下去了。 黄巾起义失败后,东汉王朝已处
董卓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三国时期,由于不满和愤恨董卓的行为,各路大军组合成了一个讨董联盟,推举袁绍作为盟主,意欲推翻董卓。然而,由于各军人心不齐,都想着等待别人出手,自己坐收渔利。然而,身在洛阳的董卓却下令迁都长安,带着洛阳百姓和天子一道,顺便还焚毁了洛阳诸多古建筑。董卓为什么要选择迁都?他这么做到底有什么样的目的? 董卓也算的上是一代枭雄,他是在后汉政权崩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