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邈,字汉南,三国时期蜀汉官吏。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在三国时期,曾出现了许多名流千史的英雄人物,他们的事迹也诞生了许多的成语,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成语是“狼顾虎视”。这个成语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一位官员李邈提出的,他甚至还因为这句成语而送了命。
如此得不偿失的事情,居然真的发生过,让我们来走进那段兵荒马乱的历史。说起李邈,作为诸葛亮手底下的官员,一开始诸葛亮是十分信任他的,但是由于一件事情,诸葛亮冷落了他,也让李邈深深的记恨起来。具体是什么事情呢?
在北伐战争中,马谡街亭失利,这是诸葛亮在历史上最失误的一次用人,诸葛亮忍痛打算处死马谡,谁知道此时李邈居然说:秦赦孟明,用伯西戎,楚诛子玉,二世不竞。这让诸葛亮认为李邈是一个固步自封,不能审时度势的人。
其实说到底,李邈就是想为马谡求情。但是,马谡犯了那么大的错误,谁都不敢在诸葛亮面前提这件事情,而李邈却大肆妄言,甚至举了两个先人的例子,来讽刺诸葛亮。诸葛亮是何等人物?怎能听不出他话里的意思。
从这之后,诸葛亮渐渐的冷落了李邈,甚至不再重用他。之后李邈离开了北伐大军,二人再也没有交集,但是这时候的李邈,却已经深深地记恨上了诸葛亮。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后主刘禅悲痛不已。就在这时,李邈做了他此生最愚蠢的一件事情,他上书给刘禅:“吕禄、霍、禹未必怀反叛之心,孝宣不好为杀臣之君,直以臣惧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今亮殒没,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
李邈提出了一个成语:狼顾虎视。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威严而凶狠,而李邈恰恰认为,诸葛亮便是这样一个功高盖主的人,不仅如此,李邈认为诸葛亮的死,可以让刘禅感到庆幸,不再受诸葛亮的威胁。
原来,由于诸葛亮在世的时候,曾经多次发动北伐战争,此举动是为了稳固国家的安定,但是在一部分的大臣们看来,诸葛亮手握重兵,在边疆驻扎居心不轨。而李邈曾经受过诸葛亮的冷落,内心记恨不已,在诸葛亮病逝后,他向后主刘禅上书,认为诸葛亮功高盖主。
李邈的愚蠢做法根本就是撞到了枪口上,而诸葛亮作为国家重臣,他的去世,让这个本就摇摇欲坠的国家更加恐慌。刘禅此时已是分外悲痛,在看到李邈的上书后,他更加气愤,于是立刻下令,诛杀李邈。
就这样,李邈因为自己的口出妄言而丧了命,他的所作所为,根本便是自寻死路。提到“狼顾虎视”这个成语,大家想到的不是成语本身的意思,而是李邈的愚蠢与自大。
这个成语故事来源于《三国志杨戏传》注引《华阳国志》,《三国志·蜀志·杨戏传》“亮南征,留邵为治中从事,是岁卒”,裴松之注引晋·常璩《华阳国志》:“亮身仗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
很多人都不了解安汉将军李邈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诸葛亮去世之后,蜀汉国主刘禅素服发哀三日以示悲悼。在此举国哀悼之际,却有一位蜀汉大臣,为诸葛亮之死而上疏称庆。此人便是蜀汉犍为太守、安汉将军李邈,据《华阳国志》记载:...十二年(234年),亮卒,后主素服发哀三日。(李)邈上书曰:“吕禄、霍禹未必怀反叛之心,孝宣不好为杀臣之君,直以臣惧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
每当一提起诸葛亮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据《华阳国志·卷十》记载,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后主刘禅“披麻戴孝”,为诸葛亮哀悼三天。当时整个蜀汉,上到皇帝刘禅,下至平头老百姓,无论你是掌权的(如蒋琬、费祎),还是被贬的(如李严),都沉浸在失去丞相诸葛亮的悲伤中。然而,蜀汉却有这么一个官员,吃着国家的俸禄,却发出了不 “和谐”的声音。他就是李邈,向刘
你真的了解李邈为何要在诸葛亮死后上书诬告他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在三国时期,曾出现了许多名流千史的英雄人物,他们的事迹也诞生了许多的成语,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成语是“狼顾虎视”。这个成语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一位官员李邈提出的,他甚至还因为这句成语而送了命。 如此得不偿失的事情,居然真的发生过,让我们来走进那段兵荒马乱的历史。说起李邈,作为诸葛亮手底下的官员,一开始诸葛亮是十分信任他的,但是
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于228年至234年,对曹魏发起的五次进攻战。 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出武功五丈原。因未能成功抢占北原而与魏军僵持达百余日。秋,诸葛亮逝世,汉军退回汉中,至此诸葛北伐结束。当诸葛亮去世的消息传到蜀汉都城成都时,不管是后主刘禅,还是文臣武将,几乎都是非常悲伤的,也即诸葛亮之死,是蜀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