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瑾,诸葛亮之兄,三国时期孙吴开国元勋。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大将军,古代领兵之最高统帅。始于战国,是将军的最高封号,汉代沿置,职掌统兵征战。在汉末三国时期,大将军可谓当时的一流将领,比如在曹魏,夏侯惇、曹仁、曹真、曹休、司马懿等人曾担任过大将军一职。在蜀汉,姜维曾任大将军一职。与此相对应的是,在东吴,诸葛亮的兄长,也即诸葛瑾,曾被孙权封为大将军。不过,诸葛瑾作为大将军,实在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纵观诸葛瑾的一生,可谓一点也不精通打仗,经常还吃到败仗。但是,诸葛瑾却在东吴平步青云,乃至于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封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不会打仗,却成为东吴的大将军,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一
在东吴的将领中,诸葛瑾实在才能平平,甚至可以说是不会打仗。黄初三年(222年),曹真、夏侯尚等围朱然于江陵,诸葛瑾派兵救援,渡江时被夏侯尚火烧船只,水陆同时进攻所击退。黄武五年(226年),诸葛瑾则被司马懿击败,还让司马懿斩杀吴将张霸,斩首千余级。对比他的兄弟诸葛亮,诸葛瑾的战绩实在太难堪了。对于诸葛亮来说,五次北伐中原,以弱小的蜀汉对抗强大的曹魏,依然可以攻城略地,斩杀张郃等曹魏将领。
所以,如果放在蜀汉的话,诸葛瑾不仅难以步步高升,很可能要被诸葛亮贬低不用了。可是,就是这么一位不会打仗的将领,却成为东吴的大将军。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封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
二
对此,在笔者看来,诸葛瑾能够成为东吴的大将军,显然不是因为他的军事才能。也即其之所以能够获得孙权的重用,原因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诸葛瑾是维护东吴和蜀汉联盟的重要桥梁。因为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兄长,而诸葛亮又受到了刘备的重用,所以,派遣诸葛瑾出使蜀汉,自然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比如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遣诸葛瑾使蜀通好刘备,与其弟诸葛亮在见面。
黄初二年(221年),刘备准备伐吴,孙权求和,诸葛瑾也主动写信给刘备,希望后者能够以大局为重。因此,对于诸葛瑾来说,虽然打仗不行,但是,在其他方面还是具有一定作用和价值。并且,诸葛瑾这个人比较会交流,比如他同孙权无论谈话、劝谏,从不急迫直言,而是点到即止,这让孙权也喜欢跟他交谈。
三
陈寿在《三国志》中记载:“瑾为人有容貌思度,于时服其弘雅。权亦重之,大事咨访。”
诸葛瑾仪表堂堂又温文大方,当时的人们都佩服他的高雅气质。孙权也对他甚为看重,每有大事就要征询他的意见。在鲁肃去世后,诸葛瑾无疑成为孙权的又一位心腹,这也是孙权不断提拔其官职,乃至于让他担任大将军一职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诸葛瑾的出身,也是其获得孙权重用的原因。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诸葛瑾因中原战乱而避乱江东。在江东,诸葛瑾显然不是一个本地士族。而就孙权来说,其在位期间,就致力于平衡江东的本地士族,比如陆逊家族,就是江东本地的世家大族。在此基础上,重用诸葛瑾这样的南迁士人,无疑可以保持东吴各方势力的平衡。
四
最后,进一步来说,江东士族在东吴已经非常强大了,如果不加以制衡的话,很可能会导致东吴内部势力的失衡,这是孙权不希望看到的结果。同样的道理,就蜀汉来说,我们发现刘备进入益州后,也在重用荆州势力和东州势力,前者包含了诸葛亮等人,后者包含了李严等人,以此制衡益州本地士族。在这一点上,刘备和孙权,显然是异曲同工的。因此,不仅诸葛瑾受到了孙权的重用,被封为大将军,对于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更是成为孙权的托孤大臣。
赤乌八年(245年),丞相陆逊病逝后,诸葛恪迁大将军,领荆州事。神凤元年(252年),孙权病危时,诸葛恪被选为托孤大臣之首,支持孙亮即位后,加封太傅,掌握东吴大权。只是,非常可惜的是,诸葛恪有些飘飘然不知所以了,建兴二年(253年),诸葛恪被皇帝孙亮联合托孤大臣孙峻所害,时年五十一岁。也即诸葛恪虽然非常聪明,却不如他的父亲诸葛瑾低调谨慎,所以遭到了杀身之祸。
诸葛瑾,字子瑜,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孙吴开国元勋。跟着小编一起探寻。 俗话有云“厚德载物”,又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说的是一人一生行善,必定在众人心中留有厚德,而使全家获利或享有荣光。 然而在历史当中,也有例外,曾经有一个贤明的文臣,他一生与人为善,上不顶撞君王,下不得罪百官同僚,两个弟弟居然都在敌国身居高位,其中一人还被后世视若神明,而他生有三个儿子,一人过继于亲弟,其他二人,一个生性俭朴
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哥哥,在东吴是十分重要的人物,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说起三国,很多人自然就会想到诸葛亮,因为诸葛亮太出名太厉害了,在大家心目中如同神一般的存在。不过事实上,诸葛家族在当时人才非常多,除了诸葛亮,他的哥哥诸葛瑾、侄儿诸葛恪都是当时的顶尖人才,只是他们效忠的对象不一样,诸葛瑾、诸葛恪都是效忠东吴孙权的! 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大哥,早在官渡之战时期,他就投靠了东吴,后来他凭借
你真的了解诸葛瑾为何离开家乡,与曹操有直接关系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后汉三国时期不但是各种政治势力角逐的战场,也是各个家族之间竞争的舞台。早期的袁氏家族盛极一时,但最终灰飞烟灭,随之而来的是以中原曹氏、江东孙氏为代表的寒族势力的崛起。同时,随着政权的更替,一些新兴的家族也随之发展壮大。而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大概要算是琅琊诸葛氏了。 三国时人韦昭就在其《吴书》一书中指出:诸葛瑾担任东吴的
很多人都不了解三国时期吴国著名谋士诸葛瑾,虽少言寡语但却功绩累累,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三国时期吴国著名谋士诸葛瑾,虽少言寡语但却功绩累累。纵观我国数千年历史,忠心辅佐君主的王侯将相数不胜数。这次我们要来着重介绍一下三国时期著名的王侯将相。三国时期,群雄并起,各类人才各为其主,但很少有忠心辅佐君主的正义之士。但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也总有那么一些人,将国家的利益放在最前面,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所
诸葛瑾没做过什么事,为什么步步高升,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诸葛瑾从军42年,要么什么也没做,要么什么也没做,在一个不平凡的位置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他是汉末三国失败次数最多的记录保持者。但也作为一名仆人,他从领导那里得到的信任更是超过了他对天纵英才、敬业的兄弟的信任!这是不是说孙权恋爱了?相反,孙权是一个卑鄙无情的君主。 他的哥哥孙策为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上皇帝后,
三国的奇才诸葛瑾,能力不在诸葛亮之下,为何却不出名?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在三国中人人都知道诸葛亮,但是有不少人都不知道诸葛亮的亲哥哥诸葛瑾。有人会说诸葛瑾的才能比不上诸葛亮,所以也就没有诸葛亮有名了,其实非也。诸葛瑾的才华其实并不在诸葛亮之下,他和弟弟诸葛亮各为其主。诸葛亮我们都知道是刘备手下的谋臣,而诸葛瑾则是东吴孙权手下的。而且诸葛瑾在东吴取得的成功是一点都不
诸葛瑾是什么结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诸葛亮利用木牛流马的独特设计,将曹军引入了自己的包围圈。经过一番战斗,郭淮打败,仓皇而逃。前来增援的司马懿也遭到了北伐大军的伏击,伤亡惨重。司马懿被廖化追杀,只得扔下自己的金盔,脱身而去。此战过后,司马懿接到魏明帝曹睿的圣旨,说是孙权集结大军,兵分三路入侵曹魏东南地区。曹睿下令,让司马懿坚守营寨,不得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诸葛瑾。 诸葛瑾的一生,没有办成过一件事儿,却步步高升,善始善终。他的故事没有什么精彩,却极为耐人寻味。孙权的姐夫弘咨在史书上留下的唯一印迹就是推荐了诸葛瑾,似乎他这一辈子就只推荐了诸葛瑾一个人。 当时的诸葛瑾,是一个无背景、无财产、无工作经验的难民。可弘咨一见就他就惊为天人,孙权一见他就把他当成宝贝,留在身边委以重任。 诸葛瑾参加工作42年,要么不做事,要么不成事,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诸葛瑾。 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加封文武百官,其中有一人,居然被任命为大将军,他就是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若论才能,诸葛瑾远不及二弟诸葛亮,他的战绩更是非常尴尬,一生之中几乎没有打过一场胜仗。诸葛瑾虽然是常败将军,但却成为东吴军中的二号人物,他的地位仅次于名将陆逊,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常败将军 诸葛瑾是个文人,他早年间曾到京师洛阳游学,“治毛诗、尚书、左氏春秋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瑾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诸葛三君,功名鼎盛,彪炳人寰",这是近代国学大师余嘉锡的著作《世说新语笺疏》中的一句话,极言三国时代诸葛家族之兴盛。"诸葛三君",是指三国时代的三位名臣,蜀汉的诸葛亮,吴国的诸葛瑾,魏国的诸葛诞。 此三人都出身于山东世家大族琅琊诸葛氏。在汉末三国时期,诸葛家族人才辈出,在魏蜀吴三国建功立业,纵横捭阖,对三国历史走向产生过重要影响。诸葛亮位至
大家好,说起诸葛瑾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加封文武百官,其中有一人,居然被任命为大将军,他就是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若论才能,诸葛瑾远不及二弟诸葛亮,他的战绩更是非常尴尬,一生之中几乎没有打过一场胜仗。诸葛瑾虽然是常败将军,但却成为东吴军中的二号人物,他的地位仅次于名将陆逊,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常败将军 诸葛瑾是个文人,他早年间曾到京师洛阳游学,“治毛诗、尚书
诸葛瑾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三国时期是一个群英璀璨的时代,无数英雄豪杰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期留下了浓墨的一笔。他们的名字被人们所熟知,各自的故事也是耳熟能详。 然而有一个人,虽然位高权重,但他的声名不显,如果不是因为他有个卧龙弟弟,恐怕很少人会知道这个人。他就是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便是在东吴阵营中,他的名气也要远逊于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人。当然了,他的一生相比
诸葛珪,字君贡,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生身父亲。诸葛珪一生有三男二女,三个儿子包括长子诸葛瑾,诸葛亮是老二,老三名叫诸葛均。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东汉末年大名士庞德公之子庞山民,一个嫁给了荆州军阀刘表部下的房陵太守蒯祺。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诸葛珪一生虽然默默无闻,但诸葛三兄弟在三国时代却都混得不错,老三诸葛均担任蜀汉长水校尉,老二诸葛亮自不必多说,是名满天下的蜀汉丞相,叱咤三国的风云人
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加封文武百官,其中有一人,居然被任命为大将军,他就是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若论才能,诸葛瑾远不及二弟诸葛亮,他的战绩更是非常尴尬,一生之中几乎没有打过一场胜仗。诸葛瑾虽然是常败将军,但却成为东吴军中的二号人物,他的地位仅次于名将陆逊,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常败将军 诸葛瑾是个文人,他早年间曾到京师洛阳游学,“治毛诗、尚书、左氏春秋”,后
历史上的诸葛瑾真是个庸才?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由于在《三国演义》中重蜀抑魏,轻视东吴的写法,导致很多东吴的将领谋臣都成为了衬托他人的可笑角色。如当年同样单刀赴会的鲁肃,最终却落得一个中庸无用,只会做和事佬,并凸显出关羽的英勇与诸葛亮智谋过人的角色。不仅是鲁肃,后来在东吴官至大将军的诸葛瑾,也在书中彻底沦落为一名庸才,他除了是诸葛亮的哥哥,其他什么都不是。同为琅琊诸葛氏,诸葛瑾就真的
吴国,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大将军,始于战国时期,通常是地位最高的武将官职。东汉时期,大将军的地位,甚至要在三公之上。到了三国时期,大将军不仅执掌天下兵马,甚至还能通过加封录尚书事的形式,从而处理朝廷事务。比如蜀汉历史上,蒋琬、费祎作为诸葛亮的继承人,都曾被刘禅册封为大将军。而就东吴来说,历史上一共出现了五位大将军。 一、诸葛瑾
吴国,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接下来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大将军,古代领兵之最高将领。始于战国时期,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东汉时期,大将军原位在三公下,到汉和帝在位时,窦宪出任大将军,由于权势太大,朝廷震动,联合奏请以大将军位列三公之上。在此基础上,进入到汉末三国时期,大将军实际上不仅主管兵马作战事宜,也对朝廷事务具有极高的话语权。 对于曹魏来说,第一任大将军是夏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