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0年,关东各州郡守以讨伐董卓为名,推举勃海太守袁绍为盟主,联合起兵。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受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袁绍所召,率军进京讨伐十常侍。不久之后,董卓又招揽吕布杀掉丁原,很快就吞并了附近两大诸侯兵力。随后董卓废少帝,立刘协即位(是为汉献帝),且不久就弑害了少帝及何太后,从而篡夺了东汉王朝的大权。对于董卓的行为,自然遭到了天下群雄的声讨。
初平元年(190年),关东各州郡官吏推举袁绍为盟主,领车骑将军,讨伐董卓。反董势力分为三处:酸枣联军为兖州、豫州两路人马;河内联军为冀州人马;鲁阳联军为荆州人马。由此,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袁绍成为了盟主。那么,问题来了,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为何是袁绍当上了盟主,而不是曹操或者其他人呢?
一
首先,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是《三国演义》中的说法。在《三国志》等正史中,参与讨伐董卓的诸侯,并无十八路之多。公元190年前后,除了曹操率先起兵之外,还有袁绍、袁术、韩馥、孔伷、刘岱、王匡、张邈、桥瑁、袁遗、鲍信等十路诸侯。值得注意的是,就刘备、关羽、张飞等人,在正史中则缺乏参与关东诸侯讨伐董卓的记载。对于关东诸侯来说,之所以推举袁绍为盟主,而不是曹操等人,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方面,在东汉王朝衰微的背景下,袁绍“四世三公”的出身,促使其在关东诸侯中具有非常高的威望和号召力。袁绍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
二
在东汉时期,汝南袁氏无疑是名望较高的世家大族,袁安官至司空、司徒,安子袁敞及袁京皆为司空,京子袁汤为司空、太尉,汤子袁逢亦至司空,逢弟袁隗亦至三公、太傅。四世中居三公之位者多至五人,故号称“四世三公”。在当时讨伐董卓的诸侯,无疑是袁绍所在的家族威望最高,实力最强。
与此相对应的是,就曹操来说,《三国志》称其为汉相曹参之后,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历侍四代皇帝,颇有名望。对于曹操来说,其父亲是宦官曹腾的养子,在东汉末年,出生宦官之后的曹操,无疑受到了鄙视,比如官渡之战期间,袁绍就拿着这一点来攻击曹操。因此,从世家大族的出身上来看,曹操显然和袁绍、袁术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
说到“四世三公”的出身,袁绍的兄弟袁术也是具备这一条件的。但是,大家却没有推举袁术为盟主。这是因为在讨伐董卓之前,袁绍被东汉王朝任命为司隶校尉。东汉时,司隶校尉常常劾奏三公等尊官,故为百僚所畏惮。而且,司隶校尉拥有监督京师和京城周边地方官吏的权力,可以说是位高权重。比如蜀汉建立后,先是张飞担任司隶校尉,然后蜀汉丞相诸葛亮又兼任了司隶校尉。
基于此,担任过司隶校尉的袁绍,自然在地位上要高于自己的兄弟袁术。更为关键的是,袁绍敢于和董卓交锋。董卓进入洛阳后,决意实行废立,以建立个人的权威。在此基础上,董卓告诉袁绍,自己要废汉少帝刘辩,准备立刘协为皇帝。
四
最后,对此,袁绍一听非常生气,针锋相对地说:“天底下强大的人,难道只有董公你么!”说完横握佩刀,向董卓拱了拱手,扬长而去。在笔者看来,敢于和董卓正面交锋,自然也提升了袁绍在天下英雄豪杰中的威望,成为大家推举袁绍为盟主的原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董卓得知袁绍在山东起兵,就把袁绍的叔父袁隗以及在京师的袁氏宗族全部给杀了。而这,无疑让大家更加同情袁绍家族的遭遇了。乃至于不少豪杰选择归附袁绍,这也是袁绍之后能够崛起,成为汉末最强大诸侯的重要基础。
不过,在董卓挟持汉献帝迁都长安之后,袁绍虽然作为盟主,也无法改变关东诸侯貌合神离的局面,在粮草耗尽之后,关东诸侯各自解散,除了曹操之外,其他人都不敢追击董卓。自此之后,董卓在长安挟持汉献帝,而袁绍、袁术、曹操等诸侯,则在中原地区互相攻伐,为了地盘而兵戎相见。换而言之,东汉末年的诸侯割据局面,在讨伐董卓失败后愈演愈烈。对此,你怎么看呢?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三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更是群英荟萃的时期,都说乱世出枭雄,但凡有点本事、有点头脑的人,都会有所建树,最成功的无疑是曹魏、刘蜀、孙吴了。但在三国中还有最愚蠢的三个人,表面聪明实则愚笨,因自己的蠢害死了自己,这是哪三位人物呢? 第一位:袁绍 袁绍应该是三国中出现最早的枭雄了,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 自袁绍曾
袁绍是东汉末年群雄之一,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说起东汉末年到三国的这段历史,估计大多数人都是比较熟悉的,大众普遍认为,当时天下最厉害的诸侯便是曹操了,最终也确实是曹操占据了天下最广袤的土地,拥有天下最多的人口。然而事实上,当时天下,最强大的军阀原本并非曹操,而是袁绍! 相比于袁绍,其实曹操一直处于劣势!无论是家世还是名声,无论是地盘还是人口,曹操都比不过袁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曹操都是被
袁绍,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曾投靠袁绍后又离开的人才,包括了当时最顶级的武将、谋士、豪杰。 这个“离职群”的人才,完全可以组成一支横扫天下的人才团队。 谋士:荀彧、郭嘉 荀彧、郭嘉,是曹操手下最杰出的谋士。 然而···其实,他们原本都是袁绍集团的离职员工。 荀彧原本是带着族人到冀州避难的,恰好遇到袁绍入主冀州。 袁绍以上宾之礼待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袁绍为什么不听田丰的谋划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东征占据徐州的刘备,参与议事人害怕出师之后,袁绍击他们的后方。前进吧怕营中军队不能征讨得胜,后遇吧又怕丢失了根据地。曹操说:“袁绍料事退钝又多疑,不会很快来袭击我们。多数人的心还没完全归附他,抓紧有利时机进攻他,必然能打败他。这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不能丢失。”终于出师东击刘备。 田
袁绍一手好牌,为何最后依然没让他称霸海内?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我们知道,三国这个时期是一个群雄争夺天下,英雄辈出的时代,尤其是在汉朝末期的那段时间,由于朝廷的权力和威势大不如从前,因此之前朝廷中拥有着重病的诸侯或者各个地区的太守都自行割据了一片地方,成为了独立的势力。这些势力虽然数量非常多,几乎每一个州都会有一个割据的势力,但是他们之间的实力差距却非常大,而且最后的结果大多都是被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袁绍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曹操被后世人无限推崇的关键操作。普遍认为,曹操将汉献帝弄到了自己的地盘,从此就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不管是对内管理百姓还是对外征战讨伐,都有了非常强大和无可争议的正统性,这才成为了霸主。 而相比之下,袁绍则没有迎奉汉献帝号令诸侯,被认为是目光短浅的战略失误。因此认为,他在和曹操争天下的过程中,失败也就成了必然。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袁绍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话说公孙瓒派儿子找来了黑山军作为援军,并把作战计划写成书信派秘史送出城去,其实计划也很简单,就是黑山军赶到后,举火为号,然后公孙瓒出城,和黑山军两相夹击袁绍军。 然而,不幸的是,袁绍的这位信使却被袁绍军抓获,信件也被截取。得知了公孙瓒作战计划的袁绍决定将计就计,赶在黑山军到达之前就举火。城中的公孙瓒看到信号,以为是黑山军已经赶到,就打开
你真的了解袁绍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各方诸侯并起,在当时的汝阳袁家,可以毫无争议的称为那时候的第一家族,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的易京之战中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点。 这时候的袁绍如日中天,整个中原唯他一家独尊。然而,仅仅在击败公孙瓒一年后,他又向曹操发难,自以为是的袁绍在官渡之战中惨败,
你们知道什么是四世三公吗 ,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了解三国的朋友都知道,袁绍老是标榜自己是“四世三公”,所以别人的身份地位都比不上他,别人也应该对他们恭恭敬敬、客客气气的。 就连后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也一直被袁绍嫌弃,说曹操不过就是个宦官之后,完全都不能跟他的“四世三公”相比。 事实上也是如此,不然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袁绍也不可能力压群雄,当上联军盟主。袁绍也利用“四世三公”这一名望为自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袁绍为什么没有像曹操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是要拒绝汉献帝,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曹操之所以横扫北方,在很多人意识中,曹操有秘密武器,而这个秘密武器正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其实袁绍也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机会,可惜袁绍没有抓住。 为何曹操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而袁绍拒绝呢? 笔者认为曹操之所以采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实力不足的原因所导致。 新版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打败仗投靠袁绍,袁绍为何还出迎200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三国之中,,曹操出身门阀大族,孙权出身贵胄之家,而刘备却出身市井贫民。他少小贫苦、孤单,无资财和社会背景,赤手空拳,凭借乱世而起。他奔逃转战于多个地方,备受颠沛流离之苦。半生戎马奔波,年到半百,还寄人篱下,寸土未有。在刘表的荆州痛哭自己年华已逝,脆弱的像个孩子。但是他用超一流的努力和坚持,硬生生改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官渡之战时,袁绍为什么没有像曹操一样缺粮,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东汉末年,北方经过长达近十年的兼并战争,在各自扫平了周边强敌后只剩下原先是盟友的曹操和袁绍两大军事集团,双方一决高下的态势日趋明显: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袁绍发布讨曹檄文,二月进军黎阳拉开了官渡之战的序幕,虽然白马之战和延津之战袁绍连续失利,但是其实力仍远在曹操之上。 袁绍投入的总兵力约在11万人左右
每当一提起袁绍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袁绍在东汉末年的崛起是谜一样的速度,被董卓逼出京城一年后,袁绍以渤海太守的身份成为讨伐董卓关东联军的盟主,又过了一年,袁绍以渤海太守的身份挤走了他的直接上司冀州牧韩馥,自己成为冀州牧。 之后,袁绍仅仅用了七八年时间就统一了整个河北四州,这个速度绝对是东汉末年所有诸侯中速度最快的,为何袁绍统一河北四州的时候有勇有谋,攻打
你真的了解袁绍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官渡之战是两大雄主争夺北方掌控权的重要一战,此战决定了谁能够成为雄霸一方。战斗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曹操以少胜多大胜,而占尽良机的袁绍却失败了,并且还将自己手下有才能的人全部诛杀,自己的几个儿子没有一个有本事的,只知道自己争斗,所以在袁绍兵败退回冀州,不久病死。曹操逐个击破他的儿子,最终将北方统一。 1、袁绍优势 兵力优势他绝对是占据着最大的优势,
很多人都不了解袁绍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三国两晋南北朝在历史年代歌里面有这么一句“三国两晋南北朝”,我们都知道,魏蜀吴三分天下,魏国曹丕篡汉称帝为开始,三国经历了六十年,随后被司马氏篡夺天下,才有后来的八王之乱,五胡乱华。 为什么东汉末年政权混乱都没有发生五胡乱华,而在晋朝一统天下,却让胡人霍乱中原大地呢?原因就在于汉朝的政治正确:攻伐北方异族!这个贯彻汉朝四百年的政治行为,正是汉朝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袁绍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官渡之战后,得胜的曹操也是元气大伤。他和袁绍都为此战投入大量粮草,需要时间恢复生产,曹操没乘胜进攻河北就有“养伤蓄力”的意图。更重要的是,袁绍虽大败,但领地并没萎缩,占有河北四州,北靠关系良好的游牧部族,而曹操只是解除了袁绍在北部的威胁,自身实力并没增加。在综合实力仍强于曹操的情况下,袁绍为何没有卷土重来? 最直接的一个原因是,这时袁绍
你真的了解袁绍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公元200年,袁绍召集四方之兵共计十余万并吞兵于官渡,打断渡河占据许都,击败曹操,就此统一北方。虽然袁绍在前期犯下了一定的错误,他在曹操攻打占据了徐州的刘备时选择了袖手旁观,而在战事之初派出的颜良和文丑也被曹操率军设计击败,但即便如此,袁绍靠着强大的兵力数量与充足的粮草,逐渐将曹操的主力军击溃。 在两军决战之际,曹操只能被动的防守,而且还几乎坚持
你们知道袁绍为什么要推举刘虞做皇帝?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当年董卓撤退之后,关东联军也没有再继续追击,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处于一个相对和平的状态。此时天下的局势大致是这样的: 董卓占据了北方的西部,不足四分之一的地区;关东联军占据了北方的东部,大于四分之一的地区;剩下的南方是没有发生动乱的四个大州。这三大版块,虽说名义上都属于汉献帝所有,可此时的汉献帝却被董卓牢牢控制在手中。 作为关东联军来
袁绍在三国中的表现就是明明有着一手的好牌,却频繁出错,一直被人诟病,让人觉得这是个刚愎自用、有勇无谋的家伙。在对抗曹操的官渡之战更是输的一败涂地,导致悲催的下场,而历史上的袁绍真的是一个如《三国演义》所写的一样吗?今天小编给大家来看看一个真实的袁绍,来还原一位真实的英雄,他的悲剧人生和那些生前身后事。 袁绍,字本初,汝南郡汝阳县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在群雄和各路军阀中,袁绍是出身最为高
对袁绍为何不肯奉迎汉献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东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4月,王允和吕布合谋杀了董卓。董卓旧部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求赦不得,经谋士贾诩一挑唆,豁将出来进犯长安,劫持了朝廷和汉献帝刘协。 历朝历代,亡国之君都是不了的,倒霉的有,不幸的有,惨遭屠戮的有,被凌辱的也有。笔者认这其中为最遭罪的还是数汉献帝,虽然他最终得已善终,但说起来这孩子还真是可
袁绍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袁绍确实在官渡之战中失败了,但,我们要明确的是,官渡之战只是一场袁攻曹的战役,失败了,袁依然强大,曹操那时候远远没到能灭袁绍的地步。 这官渡之战就好比曹操的赤壁之战,虽然输了战役,但不能否定袁绍的伟大。 古代行军打仗不确定性太多,没有谁能够保证每战都必胜。 即使牛逼如曹操,也曾经被马超打得割须弃袍,被张绣打败死了儿子曹昂和大将典韦,被吕布打得
还不知道官渡之战时袁绍为何没有听取田丰的建议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如果你说三场最强大的大规模战斗是哪一场,恐怕“官渡战争”不是这场战斗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强大的一场战斗无论是战略目标还是战略实施,“官渡战争”本身都是毫无疑问的,后世没有太多的争议。 然而,有一个局外人对这场战斗的看法,这导致了数千年以来的广泛讨论。 (机构曹操和袁绍在这场战争中有两个主要的战
大家好,说起袁绍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古人打仗有时候很奇怪,看起来很正义的事儿,有人号召,来帮忙的可是不少,比如讨董卓,再比如秦朝末年项羽和各位诸侯联合救赵,声势那叫一个浩大。可结果呢,一个个都在那儿看热闹,项羽比较厉害,靠着自己的队伍直接击败了秦军,把诸侯们也都打服了,曹操不行,他既劝不动队友,也打不过对手,所以也只能仰天长叹:“诸君不听吾计,徒唤奈何呢?” 一、为什么都喜欢看热闹?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袁绍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东汉末年,统治日趋黑暗,宦官专政愈演愈烈,残酷迫害以官僚士大夫和太学生为代表的"党人"。袁绍虽自称隐居,表面上不妄通宾客,其实在暗中结交党人和侠义之士。 黄巾起义爆发以后,东汉朝廷被迫取消党禁,大赦天下党人。袁绍这才应大将军何进的辟召。何进是汉灵帝刘宏皇后的异母兄,以外戚贵显,统领左右羽林军,对宦官专政不满。而袁绍有意借何进之力除掉宦
袁绍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如果要问在官渡之战前谁最有资格统一中原,我相信在当时肯定很多人的第一印象肯定是袁绍,在当时袁绍统一了河北,其巅峰时期的阵容之豪华连曹操都甘拜下风,毕竟其祖上四世三公,家族底蕴庞大,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也因此袁绍成为了汉末诸侯之首,也被公认为最有可能一统中原的人,那么袁绍巅峰时期的阵容有多豪华呢?估计曹操看了都会羡慕: 沮授和田丰:河北的顶级谋
关于袁绍的事迹你知道吗?下面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兴平元年(194年),陶谦将徐州牧让给刘备。有意思的是,对刘备坐领徐州反应最积极的割据军阀不是刘备的老同学公孙瓒而是公孙瓒的死敌袁绍,袁绍甚至说:“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这是为什么呢? 众所周知,刘备当上徐州牧的时候,曹操正在兖州与吕布激战。但鲜为人知的是,割据冀州的袁绍面临的局势也很困难。袁绍当时最大的对手是割据幽州的
每当一提起袁绍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公元200年,决定北方霸主命运的决战在黄河沿岸的一个渡口,在此以前谁都不会想到军事力量远弱于袁绍的曹操会赢得胜利,但是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打脸,曹操胜了,而且是大获全胜,最终奠定了其北方霸主的地位。 在官渡之战结束后,当时曹操军中俘虏了一个人,当曹操看到这个人的时候颇为可惜甚至想纳他为己用,可惜的是他拒绝了曹操的招降,事后
袁绍为什么会斗不过曹操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出现了许多的军阀,彼此之间发生了大量的争斗。其中最著名的、影响最深远的有三大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 官渡之战的对决双方,分别是袁绍和曹操。战争的结果我们都知道,那就是以袁绍的惨败而告终。这个结果,是战争初期很多人都预料不到的。因为开战的时候,袁绍实力明显远远强于曹操,甚至曹操军队很多人都
曹操出兵打刘备,袁绍为何不直取曹操大本营?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官渡之战”是三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此战的结果想必喜欢三国历史的朋友应该都非常清楚,最终是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从而奠定了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在“官渡之战”正式爆发前夕,曹操还另外打了一场仗,那就是征讨占据下邳、沛县一带的刘备,以解决将来同袁绍作战时可能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那么问题来了,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袁绍为何会拒绝迎接汉献帝,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官渡之战是影响三国历史走向的一次重大战争,在这场军事较量中曹操以绝对劣势的兵力打败了北方强大的袁绍。曹操之所以能取得官渡之战胜利的因素有很多,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是在官渡之战前曹操曾将汉献帝接到了自己的地盘成为他手中的王牌,曹操以朝廷的名义不仅对外作战师出有名而且还能借此给他招揽许多人才。从后来历史发展来看曹操挟汉献帝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