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灯下见江河(1)(谢骛清之所以着急和她要船...)

夜阑京华 墨宝非宝 2529 字 5个月前

思来想去,“哦”了声。

“这里的填料鹌鹑和龙虾不错。”她又说。

他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就是位子不好定。”她想提醒他。

这种地方,钱搞不定的,毕竟政要多。

谢骛清打开雪白的餐布,从一套餐具里挑出吃蛋糕的银叉子。

“如果你想吃,晚上让人给你安排位子,”他没看她,而是以目观察碟子里的四个美貌胜过口味的小蛋糕,“作为船票的谢礼。”

“不用,我晚上有事。”她摇头。

其实船票对她来说,真不是大事。她对他解释:“这两张票,我虽然没收钱,但不是大事。我们家每个客轮都留有特等票,就是为了方便送给家里的朋友。每年往来十几趟客轮,我送出去的船票要有上百张了,”她笑,“真不是大事。”

何未想想,又补充道:“而且你是白谨行的老同学,不看僧面看佛面。”

谢骛清没回答,点点头。

两人继续一个耐心为蛋糕相面,一个捧茶杯思考还有什么话题能聊。

“明天,准备去哪儿?”他忽然放了叉子,竟先问她。

何未舒了口气,笑着答:“准备带家里人逛个好地方。”

她想等客轮顺利出海后,带莲房去商业街。

谢骛清再次点头。他把衬衫袖口的纽扣松解了,挽了两折,边整理袖口边问:“去得地方熟悉吗?”

“这里我常来,哪里都熟,”她说,“莲房没来过,想带她去大使馆附近走走,买个帽子。她喜欢帽子,自己舍不得买。”

他凭着这几句话猜她要去的是法国大使馆附近的商业街。天津在上世纪就被打开,成为通商口岸,商业发展得好,大小商店密密麻麻排了一长条街。他擅长巷战攻城战,经验丰富,走过的路绝不会忘。有过什么建筑,高矮如何,是否有最佳射击角,是不是适合设伏……稍微回忆就有谱了。那个商业街有个十字路口——

有个两层帽子店正在十字路口的东南角,女孩子应该喜欢。

“注意安全,”他提醒她,“如果有事,随时找我。”

怕她误会自己多管闲事,加了句:“我既然在天津,该替老白照顾你。”

“没事,不会有事。”何未答。

谢骛清立身而起,进了里间。

这间房是他的。四姐住隔壁,房间没配电话。从到了天津,不再受监听的四姐终于有了自由,特地跑到这间房打电话。所以她眼下在何处继续那所谓的“没打完的电话”,不得而知。

谢骛清一进屋,和往常一样顺手解军裤的皮带,到半途中直觉不对,停了,重新扣好。他刚才在餐厅懒得应付那些人,借故走开,想回屋子里透透气,顺便把好久没穿过的军装脱了,换西裤衬衫……没想到,屋里不只有四姐,还有先他一步离开餐厅的何未。

眼下一个年轻女孩子在外间,换衣服是不可能的了。

必须找点儿适合又不会引起门外众军官们遐想的事情做,谢骛清环顾房间,决定找几份报纸拿出去,两人分着看报。

谢骛清刚够到盛着报纸的篮筐,准备翻最新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

他接了,带着数日未好好睡过的疲倦,轻“喂”了声。他把电话听筒夹在脸下,手里翻报纸的动作未停。

“清哥儿,”二姐在电话那边柔声、带着几分好奇地问,“听说,你房里的女孩子,漂亮的像西府海棠?”

谢骛清手停住,冷淡地回说:“喜欢海棠的话,改日我让人送去你府上。”

“九年前你都为国捐过躯了,今日,当为自己活一回了,”二姐姐轻声道,“这两张船票可不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在这时局里,人家女孩子是冒了风险的。你当知恩。”

……

屋外头,何未实不想听,却不得不听。

先是听到一句要送海棠,她联想到,既然送花,应该是送给女孩子的。

谢骛清像在肯定她的想法,跟着、低声说:“没必要见到女孩子在我身边,就胡乱想。”

他的声音,继续低声解释:“是,我是和她单独在一个房间相处过。”

何未联想到白谨行说的胭脂堆、荣华洞,复又想到谢四小姐说的,谢骛清被人骗到房里的事。她约莫猜到,此刻屋里的人应该是被准女朋友误会,正在费力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