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尊卑有别,长幼有序。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皇帝的正配称为皇后,而就嫔妃,即妃嫔,则是指君主的妾室。在后宫之中,皇后的地位,自然是无人可以撼动的。而在皇后之下,贵妃也是地位较高的嫔妃。比如在《琅琊榜》中,越贵妃仰仗于皇帝的宠信,得以和言皇后分庭抗礼,甚至在一开始隐隐占据上风。
除了贵妃,在不少明朝和清朝的影视剧中,我们还看到了皇贵妃的存在,比如顺治十三年(1656年),董鄂氏入宫,深受顺治帝宠爱,所以晋封她为皇贵妃。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这位皇贵妃去世后,顺治皇帝甚至将其追封为皇后,谥号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史称孝献端敬皇后。那么,问题来了,在历史上,皇贵妃和贵妃有什么区别呢?
一
首先,就皇贵妃和贵妃来说,一字之差,导致地位千差万别,也即皇贵妃和贵妃都属于嫔妃,但是,皇贵妃的等级,却是在贵妃之上。说到皇贵妃和贵妃的区别,则不得不提到皇贵妃的设立历史了。皇贵妃,明朝创立,清朝沿用,在皇后之下设皇贵妃一人。历史上第一位皇贵妃是明宣宗宣德帝朱瞻基的续后孙氏。由此,如果是在明朝之前的影视剧中出现“皇贵妃”的称呼,显然是非常严谨的了。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明史》中,第一任皇贵妃是明宪宗的宠妃万氏,但是,实际上,最早获得这一个尊号的是明宣宗宣德皇帝的宠妃孙氏(孝恭章皇后)。在靖难之役后,朱棣登基称帝,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而他的嫡长孙朱瞻基,也因为靖难之役,最终继承了明朝皇帝之位。
二
朱瞻基即位后,册封孙氏为贵妃,胡氏为皇后。按照惯例,贵妃只有金册,没有金宝,也即只有皇后既有金册,也有金宝。金宝指金质的皇后之宝,皇后之宝作为皇后身份的证据,只有在举行了相应的册封礼之后才有效。经过册封程序后,宝玺便被置于皇后宫中,以证皇后的身份和地位。
由此,对于皇后和贵妃来说,虽然都有金册,也即经过了正式的册封,但是,前者因为地位尊贵,还有金宝这一物品。对此,朱瞻基这位皇帝因为十分宠爱孙贵妃,所以创立了皇贵妃这一称呼,以此破例让她得享像皇后一样的金册金宝。因此,在历史上,最早获得皇贵妃这一个尊号的是明宣宗宣德皇帝的宠妃孙氏(孝恭章皇后)。
三
由此,就皇贵妃和贵妃之间的区别,自然也就十分明了了,也即皇贵妃和皇后一样拥有金册、金宝,而贵妃则只有金册,并无金宝。对此,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地位和等级上有着天壤之别,皇贵妃相对于贵妃,自然更加受到皇帝的宠爱。进一步来说,因为皇后是不可以轻易废立的,因此,对于皇帝来说,皇贵妃是自己能够给予最受宠爱妃子的最高地位了。
比如明宪宗朱见深宠妃万贞儿,于成化十二年(1476年)被册封为皇贵妃。对于明宪宗朱见深这位皇帝,尽管十分宠信万贞儿,却没有办法不顾反对册立她为皇后。因此,明宪宗朱见深将万贞儿封为皇贵妃,在她去世后,明宪宗朱见深主持皇贵妃的葬礼一如皇后之例,而这,自然是一般贵妃无法享受到的待遇了。
四
最后,清朝,皇贵妃是仅次于皇后的等级,为顺治帝册封他所宠的董鄂妃时所设,此后逐渐形成惯例。比如康熙皇帝之后的典制,就明确规定了后宫妃嫔中,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皇贵妃品级最高,仅次于皇后,贵妃次于皇贵妃。此外,清朝的后宫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律,就是皇后和皇贵妃不可以同朝,以免影响皇后的地位。
在清朝的后宫中,贵妃只是代表皇帝的一个宠妃,就是再得宠也是不会影响皇后的地位的,但是,相对于贵妃,皇贵妃不仅是宠妃,还具有较高的地位,比如皇贵妃去世后,可以被追封为皇后,董鄂妃去世后被顺治皇帝追封为皇后,谥号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史称孝献端敬皇后。综上,皇贵妃相当于副皇后,是可以和皇后纳入到一个等级的,而贵妃则要低一个等级,这一字之差,自然就是千差万别了。
皇贵妃这个职位,最早起源于明朝。拥有这个位置的嫔妃,地位仅次于皇后。因为是刚刚设立的关系,皇贵妃职位为后宫带来许多弊端。因为皇贵妃在嫔妃中最有分量,又得皇帝喜爱,所以可以直接对皇后产生威胁。 这也造成后宫的混乱争斗。当清朝继承明朝制度后,就对皇贵妃制度,进行了诸多改变。到康熙时,清朝的后宫制度已经基本完善。当时对嫔妃等级、数量、待遇,都有较为详细的规定。 在康熙时规定,后宫中皇后、皇贵妃各一人,
还不知道皇贵妃的权力有多大?电视剧太假,皇贵妃根本不是皇后的对手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近些年清宫剧是非常受欢迎的,电视剧描述了清朝皇帝后宫的生活。对于皇帝来说,后宫佳丽三千是自然而然的。不过历史上妃子多的都是昏君,没有哪一个明君是沉迷美色的。清朝皇帝在前部分还是非常不错的,尤其是康熙和乾隆。 大部分清宫剧也都是与乾隆、雍正有关系,这时候的清朝发展到达了巅峰。宫斗剧
皇贵妃这个职位,最早起源于明朝。拥有这个位置的嫔妃,地位仅次于皇后。因为是刚刚设立的关系,皇贵妃职位为后宫带来许多弊端。因为皇贵妃在嫔妃中最有分量,又得皇帝喜爱,所以可以直接对皇后产生威胁。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这也造成后宫的混乱争斗。当清朝继承明朝制度后,就对皇贵妃制度,进行了诸多改变。到康熙时,清朝的后宫制度已经基本完善。当时对嫔妃等级、数量、待遇,都有较为详细的规
大家好,说起清朝皇贵妃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前些年热播的清宫剧《延禧攻略》中有一个剧情是继后那拉氏得知皇帝要册立魏璎珞为皇贵妃时惊慌失措的表现,她瞬间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的,不少人会想,后就是后,妃还是妃,纵然名头再大,前头冠着一个“皇”字,不还照样是妾室,皇后乃是六宫之主,有什么可怕的呢? 其实不然,对于清朝的宫廷贵妇来说,嫔、皇贵妃、皇后三个职位可是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皇后自不必说,母
你知道乾隆的皇贵妃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乾隆皇帝的五位皇贵妃呢,两位是生前就有封号。三位是死后追封。 慧贤皇贵妃高氏(?——1745)大学士高斌之女,原为包衣,后入满洲镶黄旗。 雍正年间选为四阿哥弘历使女;1734年,雍正帝将高氏从使女中超拔为宝亲王侧福晋。1735年封贵妃,1745年封皇贵妃,同年薨,终年在35岁以下,无子女。 1752年,慧贤皇贵妃与孝贤皇后、哲悯皇贵妃同日
清朝后宫的妃子,从贵妃晋为皇贵妃,可以称为是人生的“飞跃”。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皇贵妃对于后宫嫔妃来说,是极具诱惑力的,但对于中宫皇后来说,却是个极大的威胁。在清朝,贵妃每月宫份600两,配置宫女8人;皇贵妃每月宫份800两,宫女还是8人;而皇后每月宫份1000两,宫女10人。 其实表面看来,皇贵妃也只是比贵妃宫份多一些,可比起皇后来说,还是有差距的。不管怎么说,皇后才是正妻。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