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亡国之君金哀宗,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公元1233年十一月,南宋名将孟珙奉命率军两万,配合蒙古大军合围金国小朝廷最后的驻地——蔡州城。经过三个多月的苦战,金将武仙救援蔡州失败,蔡州金军陷入了内无粮草,外无援军的窘境之中。次年正月,金哀宗深知金国大势已去,自己不愿为亡国之君,遂将皇位传给了大将完颜承麟,希望他能在城破之时突围,延续金国国祚。
公元1234年正月十一,孟珙亲率宋军攻破蔡州南门,突入城中,金末帝完颜承麟率百官与将士奋起抵抗,金哀宗见城已破,遂自缢于幽兰轩。得知金哀宗死讯,金军将士纷纷死战,最终金末帝完颜承麟、丞相完颜忽斜虎皆死于乱军之中,立国一百二十年的金国随之灭亡。
金哀宗执政的这十年,金国既有回光返照的光辉时刻,也有权臣乱政的黑暗时光,我们又该如何去看待这位在历史上争议极大的“亡国之君”呢?
公元1223年十二月,那位智商常年不在线,还极其爱折腾的金宣宗突然去世。此时,太子完颜守绪尚在回京的途中,尚未接到金宣宗死讯,野心勃勃的金宣宗庶长子、太子完颜守绪的二哥完颜守纯便趁机发动政变,企图阴谋换篡位。
哪知因消息走漏,太子完颜守绪得知了金宣宗死讯,星夜兼程赶回了汴京城,控制了枢密院,而后又调集了三万禁军守卫宫城,将完颜守纯及其党羽全部软禁,自己扶灵登基,是为金哀宗。
在挫败了兄长篡位的阴谋之后,面对着老爹留下的烂摊子,金哀宗也无奈了……
金宣宗在位时期,因忌惮蒙古兵锋,进行了“贞佑南迁”,使得黄河以北疆土或是落入蒙古手中,或是落入一些野心家的手中,南迁之后的金国朝廷能够有效控制的地区仅剩河南全境,关中、河东一部,国土大面积缩水。
而后,又因南宋断绝岁币,金宣宗又以“失之于北,取之于南”的理由发动了南征,结果不仅给了蒙古趁势攻陷重镇太原的机会,还使得“枢府武骑尽于南伐”。可以说,此时的金国不仅失去了西夏这个小弟,还因为这场南征激怒了极有可能加入己方阵营的南宋,再加上虎视眈眈的蒙古,金国几乎已经到了亡国的边缘。
所幸,此时主持攻略西夏、金国的蒙古名将木华黎病逝,而成吉思汗又在西征的路上,一时之间蒙古群龙无首,便停下了对金国的攻势。
金哀宗趁此良机,一改此前对西夏、南宋的敌视态度,连忙遣使重新与两国修好,而后又在国内大胆启用了一批能臣骁将,如完颜合达、完颜陈和尚、胥鼎等人,并且针对金宣宗时期的弊政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使得金国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恢复。
公元1225年年底,成吉思汗回到了蒙古草原,这才得知了木华黎死讯和西夏与金国重新缔结盟约的消息。为了彻底剪除金国羽翼,成吉思汗抱病发动了对西夏的灭国之战。夏末帝遣使向金哀宗求援,金哀宗仅仅只把此前两国交战之时,金国掳掠西夏的人口以及俘虏放回,并未派出援兵驰援西夏。
而后,金哀宗又趁蒙古大军主力进攻西夏之时,于公元1226年主动出击,收复了平阳、太原等重镇,重新稳固了此前赖以抵御蒙古大军的“关河防线”。
不仅如此,为了激励将士战心,金哀宗下令为殉国的将士修建了忠勇庙,又多次亲自前去祭拜,以此褒扬这些将士。
公元1227年,夏末帝开城投降,西夏灭亡,与此同时,成吉思汗在六盘山病逝,蒙古大军遂偃旗息鼓,暂时停止了对金国的进攻。
可是,此时金哀宗又犯了历史上大部分“前明后暗”的君王都会犯的错误——贪图享乐。在蒙金战事稍歇之时,金哀宗便开始大兴土木,选拔秀女,充实后宫,开始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在此期间又重用了一批奸佞小人,其中便有那位血债累累的蒲察官奴。
在金哀宗大兴土木,营建宫殿之时,完颜陈和尚率四百忠孝军大破八千蒙古军,取得了大昌原之战的胜利。可是,此时的金国已然积重难返,纵然如完颜陈和尚、完颜合达等人取得了不小的战果,但是在蒙金战争的大势面前却不值一提。
公元1231年十一月,窝阔台命拖雷率四万偏师强行借道南宋境内,进攻关河防线侧后,自己则会率军南下,配合他一举歼灭金军主力。其实窝阔台此举是包藏祸心的,他想要借南宋与金国之手,打压甚至是消灭拖雷,所以窝阔台并未按时出兵牵制金军主力。
哪知拖雷有惊无险的成功“借道”南宋兴元府,抵达三峰山一线,与匆忙赶到的三十万金军主力展开决战。此时,敌众我寡,按理来说,拖雷只能固守待援,等待窝阔台大军合围金军主力。可是,此时的窝阔台才刚刚出兵攻克了河中府,尚未渡过黄河,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感到钧州三峰山一线。可就在此时,天降暴雪,匆忙赶来的金军准备不足,非战斗减员严重,士气低落,拖雷趁机突袭金军,一举歼灭了金军主力,擒杀金军大将完颜合达、完颜陈和尚等人,史称“三峰山之战”。
在三峰山之战后,金哀宗见主力死伤殆尽,良将又悉数战死,金国已然大势已去,便匆匆逃出了汴京城,使得汴京沦陷,金国宗室遭遇了比北宋灭亡还要屈辱的“青城之祸”。
就在金哀宗一路辗转逃到归德,重新聚集了数万将士之时,因金哀宗君臣关系失和,蒲察官奴发动政变,软禁了金哀宗,屠杀金哀宗随行大臣三百余人,随行将士三千余人,使得金国最后的元气在归德消散。虽然不久后金哀宗诛杀蒲察官奴,再度重掌大权,可是此时归德形势恶化,此时摆在金哀宗面前的仅有逃亡蔡州这一条路了,而后便有了文章开头那一幕的发生……
纵观金哀宗的一生,其实对金国是功远大于过,亡国之责也不能全归结于他一人身上。在天下大势面前,金哀宗虽无力挽狂澜的能力,但是也曾做出积极抗争,更何况金国早已在野狐岭之战、“贞佑南迁”后便元气大伤,积重难返,灭亡已成定局。
在三峰山之战后,金哀宗曾审视自己执政的这十年,发出过“国家南渡二十年以来,所在之民破田宅,鬻妻子,以养军士。今敌至不能迎战,徒以自保。京城虽存,何以为国!天下其谓我为何等人!朕思之再三,存亡自有天命,只有不负国民就好!”的感叹,最后逃到蔡州,选择了“君王死社稷”。不管怎么说,金哀宗的气节永远值得我们钦佩!
金朝最后一个皇帝金哀宗,如何评价他的一生?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金朝的亡国之君是完颜守绪,也就是金哀宗。他在位十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给人的感觉和明朝亡国之君崇祯一样,都不太像亡国之君,但恰恰是这样,所以很多人觉得可惜。 完颜守绪登基后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大胆启用了一批文武兼备的官员,同时重用了抗蒙名将完颜合达、完颜陈和尚、胥鼎等人,收复了不少土地。 而在国内同样积极鼓励农业生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金哀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四月,金军攻破汴京(今属河南开封),徽钦二帝及王公大臣被俘北上,数以千计的后妃、公主、王妾、族姬、命妇、宫女被押送北国,惨遭凌辱,大多死于非命。 被驱逐的百姓不少于十万人,成为亡国之奴,北宋积累了一百六十多年的财富被劫掠一空,徽钦二帝最终客死异乡,这是北宋史上最为悲惨的一段历史——“靖康之耻”。
金哀宗执政后的金朝是什么样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1224年,金朝的最后一任皇帝金哀宗继位,金朝国祚的最后十年也是金哀宗生命的最后十年。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亡国之君大多会因为表现不佳被贴上“无能”“暴虐”等标签。但金哀宗是个例外,《金史》给他的评价:“图存于亡,力尽乃毕……‘国君死社稷’,哀宗无愧矣。” 一个末代皇帝究竟做了什么让他得到如此口碑?而他执政的最后十年还
你真的了解金哀宗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公元1214年,昏聩无能的金宣宗放弃中都城,率金军主力南下,宣布迁都汴京。此时的金国在面对蒙古的攻伐上,屡战屡败,毫无还手之力,金国的国土因此大幅缩水,到了金宣宗在汴京站稳脚跟之时,河北大地早已失去控制,金国朝廷能够直接控制的土地只剩下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狭小地块。 此时,南方的宋朝看到金国已然日薄西山,在经过一系列的争论之后,当时的南宋君王宋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历史上金哀宗完颜守绪是什么结局,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金哀宗完颜守绪(1198年-1234年),金朝第九位皇帝。他应该算是一个存在感很低的一个皇帝了,金国灭亡时候的场景不比靖康耻好到哪儿去,想必这也是天道循环吧。 金宣宗驾崩后,完颜守绪时年25岁即皇帝位,次年改年号为正大。哀宗本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即位后,鼓励农业生产,停止侵宋战争,与西夏修好,进行内部改革,铲除
金国灭亡时,金哀宗完颜守绪是什么结局?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历史上每一个朝代的灭亡,都有不同的原因。或是君主无能,或是权臣作乱,或是君主荒淫无道等等。有时候也不能怪他们无能,也许王朝到了他们这一代已经积重难返,即使开国皇帝在世,也不一定能扭转局面,他们很多的时候只是背锅侠而已。亡国之君的下场有这么几个:1、投降、比如秦王子婴、南陈陈叔宝、徽钦二帝等!2、自杀殉国。比如明朝崇祯皇帝
完颜守绪,即金哀宗,是金朝第九位皇帝,也是金朝的末代皇帝。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历朝历代亡国之君经常被历史所诟病,毕竟王朝在他手上灭亡。近些年来随着对历史的不断挖掘,有些亡国之君并非纯粹昏庸无能。比如说隋炀帝杨广,在位期间建造东京洛阳,修通大运河等历史功绩。跟明成祖朱棣等伟大帝王相比虽有一定差距,可比起大部分的亡国之君要好许多;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皇帝朱由检,他的勤政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