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诸葛亮兄弟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家族三兄弟分别效力三国,哪一支的结局最好?还是得靠关系。
三国魏、蜀、吴,诸葛龙、虎、狗。
这是说三国时期,著名的诸葛家族分侍三国,《世说新语》中记载:
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於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
分别效力三国,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为了家族延续,三国争霸,不管谁胜谁负,诸葛家族总归会有一席之地。
本文就简单介绍下诸葛家族这些在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名人及其后代的命运,看看谁及其后代混得最好?
一:第一代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
既然是说三国时期的诸葛家族,那么,就从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这一代说起,因为他们才是诸葛家族叱咤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
第一代中混得最好的毫无疑问是诸葛亮,他是蜀汉丞相,还是独掌大权的那种,其名望、政治功勋,在三兄弟中也是第一。
说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大概都了解,这是诸葛亮的标签。诸葛亮的声名延续一千多年不落,诸葛瑾和诸葛诞加起来都无法跟他相比。
跟着诸葛亮混的,还有他的亲三弟诸葛均,不过历史上仅有他在蜀汉做过长水校尉的记载,再然后就没了。
显然,诸葛亮的这个三弟的才能不怎么样,否则,诸葛亮的亲弟弟,在蜀汉政权混,怎么也不会如此悄无声息。
诸葛瑾其实也混到了东吴的顶层政治圈中,深得孙权信任,史载:“权亦重之,大事咨访。”
他是东吴政权外来派官员中的代表人物,到孙权称帝时,他的资历足够老,因为,张昭、周瑜、鲁肃这些外来派的代表,都比诸葛瑾死得早。
且孙权并不以诸葛瑾的亲弟弟诸葛亮在蜀汉政权被刘备重用而猜忌他,曾大度的表示:“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
很明显,诸葛瑾用他的态度折服了孙权。
诸葛瑾最后在东吴政权中做到了大将军一职:“权称尊号,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
这已经是武官官职的顶峰了,从品级上来讲,其实不比诸葛亮小,只不过,诸葛瑾的政绩、战绩和名望都不如诸葛亮。
从诸葛瑾的历史记载看,他能当上大将军,并非是因为能力超群,更多是凭借资历,以及孙权要考虑外来派和本土派官员的势力平衡。
但不管怎么讲,能做到大将军一职,诸葛瑾也能称之为三国顶流了。
诸葛亮和诸葛瑾都在各自的政权内部做到最高位,且都是善终,另一位在魏国混的诸葛诞,结局就要比他们差一些,他没能善终。
诸葛诞在魏国获得的官位上,其实比诸葛亮和诸葛瑾都要高上一些,他在魏国最后的官职是司空,司空是三公之一,品级还要在丞相和大将军之上。
不过,诸葛诞也是因为这个司空的官职,才起了要跟当时在魏国如日中天的司马家族扳手腕的心思。
曹魏甘露二年(公元257年),镇守淮南的征东大将军诸葛诞被司马昭升为司空,并要他入朝任职,这其实是明升暗降,要剥夺诸葛诞的兵权。
于是,不甘愿兵权丧失的诸葛诞发动了反司马氏的叛乱,及著名的“淮南三叛”中的第三叛。
但在司马昭的镇压下,叛乱失败,诸葛诞被杀。
好在他的儿子诸葛靓在东吴(诸葛诞叛乱,联系东吴一起,把儿子送到东吴去当人质),活了下来,并为其家族的崛起留下了后手。
从上述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的简单介绍可以看出,诸葛亮这一代,都混得不错,全是政治圈中的顶流。
但相比较而言,还是诸葛亮略胜一筹,后人会去武侯祠拜祭诸葛亮,可不会去拜祭诸葛瑾、诸葛诞,仅凭此,这一代的比拼中,诸葛亮就是遥遥领先。
二:第二代诸葛恪、诸葛靓、诸葛瞻
这一代中,政治上混得最好的是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但他没能善终。
东吴赤乌八年(公元245年),成长起来的诸葛恪在东吴丞相陆逊死后,担任了父亲诸葛瑾曾担任过的大将军一职。
当时,孙权对以陆逊为首的本土派官员,在政治上是坚决打压的,因为他们深度参与并干涉孙权的立嗣事务。
所以,外来派的诸葛恪获得了政治上的优待,一举成为东吴政治圈中的顶流。
当然,诸葛恪本也是孙权给下一代皇帝重点培养的属下,他曾被孙权安排进皇太子孙登(赤乌四年,公元241年去世)的幕府中,并成为太子幕僚之首。
从这一点看,孙权对诸葛恪是相当重视的。
东吴神凤元年(公元252年),孙权病逝,十岁的孙亮继位,诸葛恪是孙权指定的唯二的托孤大臣之一。
孙亮登基,又加诸葛恪为太傅,由诸葛恪独掌东吴军政大权(另一位托孤大臣孙弘想干掉诸葛恪,结果被反杀,诸葛恪成为唯一的托孤大臣)。
此时的诸葛恪,在东吴政权中的地位,已经不亚于叔父诸葛亮生前了。
但诸葛恪只掌权了一年多,就被东吴宗室孙峻干掉了。
诸葛恪掌权的当年,就率领东吴大军伐魏,并取得了“东兴之战”的胜利,并因功被孙亮加官进爵:“加恪都督中外诸军事、荆扬二州牧、丞相、阳都侯。”
政治权位上如日中天的诸葛恪于次年,即东吴建兴二年(253年),再次出兵伐魏,但这次却遭逢“新城之败”。
然后,诸葛恪回去后没两个月,他就被东吴宗室孙峻联合才十一岁的皇帝孙亮引诱进皇宫杀死。
诸葛恪的三个儿子一个都没有逃掉,全被诛杀,他这一支绝后。
诸葛恪有个亲弟弟诸葛乔,早年被过继给诸葛亮,所以人一直待在蜀汉,在诸葛恪满门被诛杀后,诸葛乔的后人得以延续诸葛瑾这一支的血脉。
诸葛恪的族弟,诸葛诞的儿子诸葛靓,在诸葛恪死后四年,被诸葛诞派到东吴当人质,诸葛诞兵败身亡后,就留在东吴为官。
根据历史记载,诸葛靓在东吴曾做到大司马一职,他因父亲死于司马氏之手,所以后来晋朝灭吴时,他反而成为了保卫东吴的急先锋。
东吴灭亡后,晋武帝司马炎不想继续追究诸葛诞一族的责任(诸葛诞的女儿嫁给了司马昭的弟弟,两家其实是亲戚),想善待诸葛靓。
但诸葛靓因父亲一事,坚决不为晋朝效力,隐居了。
最后说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他的结局很清楚,和长子诸葛尚在绵竹对战邓艾时战死。
诸葛瞻本来是蜀汉荆州派精心培养的政治接班人,可等到他准备接班时,蜀汉就灭亡了,他没能等到掌权的那一天。
在诸葛瞻战死之前,他已经是“行都护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并平尚书事”,如果蜀汉不灭,他将是下一位蜀汉的实际掌权人。
综上,诸葛家族在三国时期的第二代比拼中,诸葛恪略胜一筹,他已经混成了真正的权臣,活着时的政治地位可以比肩叔父诸葛亮了。
最惋惜的是诸葛瞻,不管他的才能如何,他到底是蜀汉政权内部,大多数官员默许的政治接班人,只不过没熬到那一天而已。
三:第三代诸葛京、诸葛攀、诸葛恢
诸葛瞻死后,留下两个儿子,诸葛京和诸葛质,因为是诸葛亮的后人,蜀汉灭亡后,他们只是被迁居到河东,并没有受到苛待。
诸葛京后来在晋朝做到江州刺史的职位,诸葛质隐居。
或许是才能不如上两代诸葛亮和诸葛瞻,也或许是晋朝到底不怎么放心诸葛亮的孙子,诸葛京在政治上,没能延续父祖的辉煌。
诸葛亮曾经的继子诸葛乔的儿子是诸葛攀,他这一支在诸葛恪被灭门后,又回到诸葛瑾名下。
诸葛攀在蜀汉的官职做到“行护军、翊武将军”,官职不高,历史对他的记载很少,他应该在蜀汉灭亡前就死了。
他的儿子诸葛显在蜀汉灭亡后,跟着蜀中的诸葛家族迁居河东,也没有为官的历史记载。
上述诸葛亮及诸葛瑾的第三代,除诸葛京有在晋朝当江州刺史的经历外,其余的大多都隐居了,政治上也没有太大的作为。
第三代中,在晋朝混得最好的,反而是反司马氏的诸葛诞的孙子,诸葛靓的儿子。
诸葛诞反司马氏被杀,诸葛靓在父亲被杀后,终身不事晋朝,可他们家跟司马氏纠葛太深,到东晋时,混成了真正的皇亲国戚。
前面讲过,诸葛诞的女儿嫁给了司马昭的弟弟,司马炎的叔父,即西晋宗室、琅邪王司马伷。
司马伷一共有三个儿子,全部是诸葛氏亲生,然后,两人的长子司马觐的儿子司马睿,在晋室南渡后,摇身一变,成了东晋的开国皇帝。
这样一来,诸葛诞就成了东晋开国皇帝的曾外祖,他的儿子、孙子,自然就是皇亲国戚。
并且,司马睿建立东晋后,权力是受制于江南士族,所以,对能帮助他的亲戚们,更加会看重。
所以,东晋建立后,诸葛诞的孙子,也就是诸葛靓的两个儿子诸葛恢和诸葛颐开始崛起(从辈分上算,他们高司马睿一辈,司马睿要称呼诸葛靓为舅爷爷,大概要称呼诸葛恢和诸葛颐为舅舅或表舅)。
诸葛颐的官位,在东晋做到九卿之一的太常,诸葛恢更牛一些,官位做到尚书令,还曾是晋康帝司马岳在位时期的辅政大臣。
所以,诸葛家族自三国时期崛起后的第三代大比拼中,诸葛恢遥遥领先,同辈中没有能跟他相比的。
四:总结
以上是诸葛家族自分别效力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大政权后,三代为官的基本情况。
从历史记载看,诸葛家族在那个时期是相当牛的,虽然是一代接一代的在衰落中,但连续三代,总有能做到顶级官位的人才出现。
第一代扛鼎的是诸葛亮,第二代扛鼎的是诸葛恪,第三代扛鼎的是诸葛恢。
之后的诸葛家族就没啥能跟前辈们比肩的名人了。
或许是诸葛亮以及后两代,把诸葛家族的气运消耗一空,三国至两晋后,诸葛家族再没有出现过能出将入相的人物。
于是,要聊诸葛家族,就只能在三国至两晋时期聊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晋书》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之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堪称“治世之能臣,忠良之楷模”,为了刘备和蜀汉政权付出了自己的一生。刘备在白帝城去世后,留给诸葛亮的是一个烂摊子和扶不起的刘阿斗,但诸葛亮没有抱怨,尽心辅佐阿斗,力图完成刘备匡扶汉室之遗愿。 公元234年,年仅53岁的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结束了传奇而又伟大的一生。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诸葛亮之所以只活了53年
诸葛亮临终密奏后主刘禅:“臣若不幸,后事宜付蒋琬”,指定蒋琬为丞相的第一继承人。蒋琬、字公琰,当时负责蜀军的后勤保障,蜀军出征,蒋琬经常能够出色完成运输粮草的任务。 诸葛亮去世后,蜀汉朝局不稳,蒋琬总览军政大权,却表现出谦恭过度,柔弱无力,他数次派姜维北伐,结果均徒劳而返,紧要关头,却因“宿疾”复发,病情加剧而去世。 接替蒋琬的是诸葛亮指定的第二顺位继承人——费祎,费祎最大的优点是记忆力超强,工
诸葛亮去世以后,蜀汉国先后经历了蒋琬、费祎两位执政大臣,共计十九年。此后,蜀汉国进入了姜维成为第一行政大臣的时代。然而,姜维由于常年在外,宦官黄皓开始弄权,姜维曾一度避祸沓中,所以他这个大将军和前两位相比其权限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不过,和前面的政权能够顺利有序交接一样,姜维的继任者也已经露出了水面,他就是诸葛亮的儿子,蜀汉国代理都护、卫将军,执掌尚书台的诸葛瞻。在邓艾偷袭阴平得手后,就是这个诸葛瞻
诸葛亮于公元181年,出生在琅琊郡阳都县,诸葛家族是琅琊一带的有名望的大家族。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说起中国历史上有著名的谋士,大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都是三国时期的著名谋臣,诸葛亮,自有史料记载以来,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所谓知天命者,并且还发明了木牛流马等神奇的物件,但是他的老婆黄月英却是个其丑无比的姑娘,那诸葛亮娶黄月英的理由到底是什么呢? 《三国志》有云:“亮少有群
还不了解:诸葛亮身份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究竟是不是布衣?他的家族到底是有多厉害?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人物,他有着很多精彩的表现,在帮助刘备匡扶汉室的过程中,他兢兢业业,不辞辛劳,为匡扶汉室倾尽自己一生的心血。诸葛亮神机妙算,他有着很多精彩的演绎,其中著名的有《火烧博望》、《借东风》、《空城计》等等名篇。在蜀汉后期,诸葛亮
对诸葛亮和曹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假如遇到的不是刘备而是曹操,会怎么样? 历史给了诸葛亮太多的垂青,他的成名是因为他的才华横溢和智慧,更是因为他碰到了一个好机会。如果不是遇到刘备,如果不是刘备的三顾茅庐,那么他会名垂青史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诸葛亮最初是在南阳躬耕,也就是一个亲自耕田种地的农民而已,只不过他喜欢在农闲之余朗诵文章诗歌,这就引起了周围许多人的好
还不了解:诸葛亮死后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去世后,为何只有一人前去奔丧? 中国历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三国时期涌现出了许多的英雄豪杰,在兵荒马乱的时代,很多人为了成为一国之主,想方设法,各尽奇招,刘备为了得到诸葛亮的辅佐,三顾茅庐,而诸葛亮也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蜀国。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么,今天小编讲的是,诸葛亮去世后,为何只有一人奔丧? 刘备一生的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世人对于孔明有着很高的评价,不仅仅是因为他拥有决胜千里之外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对于蜀汉政权的绝对忠诚。 个人认为孔明之所以选择玄德做主公而不是孙权曹操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孔明志向远大 孔明即便隐居在南阳,也时常将自比管仲乐毅,这两位大才都是帮助君主成就大业的重要
对诸葛亮和一统天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为何没有一统天下,从《隆中对》开始,他就已经失败了。 引言 说起汉末三国的那段历史,诸葛亮是一个不可不提的人物,他是蜀汉的丞相,一生为报答先帝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忠臣、能臣的典范。 历朝历代,诸葛亮的形象一直是正面的,在各类文学作品的描绘下,他如同一个十全十美的完人。 论能力,诸葛亮军政全能,是一个全才,这在古今中外是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在三国时代,魏蜀吴鼎峙而立,持续了近六十余年的三家割据之势,当中魏有司马懿父子,蜀有诸葛亮、姜维师徒,吴有大帝孙权及陆逊等一干名将,起初各自麾下能人确实不少,一时间彼此兼并不易,又加上相互掣肘,实在难分高下。 直到蜀汉诸葛亮坚持与东吴和好,又在平定南蛮孟获之后,一心要北伐中原,与占据中原的曹魏拼个你死我亡,才将三国鼎
诸葛亮一生谨慎,尤其是对蜀汉的忠诚,感动了千秋万代的人.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我们所熟知的一代名相诸葛孔明,经蜀汉先主刘备三顾茅庐,盛情相请出山,作为蜀汉集团军师,辅佐以汉景帝玄孙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备为首的蜀汉集团,一心要兴复被曹魏集团鲸吞和东吴孙氏集团蚕食的大汉王朝。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北伐多次粮草不济,又加上蜀汉内部的些许猜疑,以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 ,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东汉末年,朝政腐败,义军四起,经过一番争斗,进入战火纷飞的三国时期。正所谓“乱世出英雄”,三国时期人才辈出,不仅猛将如云,谋士也是大放异彩,其中最出名的当属“卧龙”诸葛孔明! 躬耕南阳 三分天下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 武庙十哲,是指唐朝开元十九年,唐玄宗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所设置的庙宇,它以周朝吕尚(姜子牙)为主祭,以汉朝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尊太公望为武成王祭典与祭孔子相同。太公尚父庙更名为武成王庙,简称武庙。 武庙的主神是太公吕尚,以张良为副祀。张良等历代名将十人分列左右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接下来听听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徐庶和水镜先生推荐给刘备的,这说明在这两人看来,诸葛亮是辅助刘备的上佳人选。然而水镜先生在推荐完诸葛亮时,却说了“虽得其主,不得其时”八个字,这是什么意思呢? 水镜先生推荐孔明 刘备从蔡瑁等人手中逃脱后,偶然来到水镜先生的隐居之地,两人相谈甚欢,水镜先生告诉刘备,卧龙凤雏这二人,只需要得到一个人相助,便可以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熟读三国的朋友,都知道诸葛亮这个人非常聪明,被人评为“多智近妖”,可大家有没有想过,诸葛亮如此厉害,最终却未能统一三国,这是为什么呢? 虽然网络中有不少人对诸葛亮有非议,但不得不承认,诸葛亮这个人还是有真本事的! 首先,诸葛亮的战略能力非常强!刘备在东汉末年摸爬滚打数十年,结果除了混出一个仁义的名声,啥好处都
对诸葛亮打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六出祁山为何都是失败而归?诸葛亮如此聪明,为何总打败仗?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国丞相,因事必躬亲,操劳过度,积劳成疾而过世。 根据史记记载,诸葛亮有六出祁山,北伐曹家,每次都是失败而归,但是这也丝毫没有影响在历史上诸葛亮的绝世英明,诸葛亮六出祁山失败的原因,有客观也有主观 历史学家分析了很多关于诸葛亮失败的原因,客观条件下,在当时背景下
对诸葛亮军事能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的诸葛亮五次北伐,真的没打过胜仗,没有军事能力吗? 今天看到有人说,“诸葛亮历史上带兵没赢过”“魏延强于诸葛”的言论。 说实话但凡是看过一点史书的人,都不会说出这种话啊。 而且,相信魏延的午谷之计谋能实现的不是意淫,就是游戏玩多了。(以后写文章分析一下子午谷吧。) 且不说诸葛亮的带兵打仗能力远高于魏延,同时代在治军打仗中,能
三国刘备死后,蜀国的朝政基本是诸葛亮在执掌。诸葛亮不仅将蜀国内政治理得井井有条,还发起了五次北伐。诸葛亮说是为了蜀国的发展进行了五次北伐。其实就是这五次北伐,导致了蜀国最先灭亡。接下来,我给大家分析一下原因。 三国刘备死后,蜀国的朝政基本是诸葛亮在执掌。诸葛亮不仅将蜀国内政治理得井井有条,还发起了五次北伐。诸葛亮说是为了蜀国的发展进行了五次北伐。其实就是这五次北伐,导致了蜀国最先灭亡。接下来,我
很久以来,人们都以为诸葛亮是在刘备驾崩后的蜀汉实际领导者,可以说其权利不在后主刘禅之下。但是有朝堂的地方就有党争,再强势的权臣也会有政敌,比如野蛮如董卓,最后也被王允和吕布算计死了;比如霸气如曹操,有时候也对荀彧杨彪曹植很头痛。诸葛亮为了不让刘禅心生疑虑,有时候不得不对自己的政敌持包容态度——如果对异见者赶尽杀绝,确实也对季汉丞相声名有损。现在想来,诸葛亮在蜀汉阵营内,除了公开叫板的李严李正方,
众所周知,被称为卧龙之才的诸葛亮,在当今的艺术作品中可以说是一个被神话了的人物,这个世间的事情是没有他不知道的,无所不能。试想一下,如果按照他这样的表现,怎么会是一个普通人能做到的事情呢?有的人真的是生前繁华啊。诸葛亮在死后,他的家族却被皇帝铲除了,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中很是常见。在人死后的陵墓问题是同为中国人绕不开的话题,每一个帝王在这件事上也不会掉以轻心。毕竟很多人都认为还有来生的打算的,就算是
“既生瑜,何生亮”。而在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真正能够与诸葛亮并称一时的,恐怕只有司马懿了。人们往往在讨论二者谁强谁弱,但一个事实却是改变不了的:六出祁山的诸葛丞相,终因司马懿的抵挡,死于五丈原,一生的辛劳,随之化为流水。 对于诸葛亮在与司马懿的龙争虎斗中败亡,历朝历代给予了诸多的阐释。 首先是政治因素。战争是政治的延续,面对曹魏的不断蚕食,孙吴的虎视眈眈,蜀汉不得不以巴蜀一地之力,斗曹魏千乘
蜀汉政权作为三国中最弱小的一方,自己除了要跟曹魏去争夺天下,暗中还要小心孙吴在背后捅刀子,更要命的是他们自己内部也有很深的矛盾。 而这个矛盾几乎葬送了蜀汉政权,让这个政权毁为一旦。而这个矛盾也促使了诸葛亮必须得马不停蹄的北伐,即使知道自己要输,自己打不赢,也要咬着牙北伐。这个矛盾就是荆州与益州的矛盾。 首先我们先说说益州。益州本来是刘焉的地盘。刘焉此人虽然是汉室,但是却野心极大。他在灵帝时进入益
诸葛亮北伐时期,魏国表面上是占据绝对优势的,但是却始终处于被动防御态势,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是魏国虽然有绝对优势,但是在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吴蜀在诸葛亮秉政之后就又重新建立了联盟关系,首尾相应,两国在北伐时相互策应。 所以,魏国需要同时在荆州,江淮和关中三个战场进行防御,魏国的优势还没有大到同时在三个战场上都能有把握击败对手。所以,魏国只能战略上采取守势,被动防御。 其次,正因为魏国处于绝对优势地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因其忠义无双,为蜀汉鞠躬尽瘁,被后人誉为人臣的楷模。刘备从三顾茅庐到坐拥半壁江山,风光的背后,离不开诸葛亮精心辅助。而诸葛亮六出祁山,匡扶汉室的决心,更让后人叹服。 再次分析为何诸葛亮最后一计更为高明。诸葛亮与司马懿,在最后一计中,都希望不暴露自己的墓地,却也同时达到了目的,至今为止,两人的墓地的确切位置,仍未被发现。然而为何诸葛亮的计策却技高一筹呢?以下做
说到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不得不提他一手三分天下,施下空城计、草船借箭,可谓是家喻户晓。 他在影视剧里的形象都是身穿长袍,头戴冠帽,手持羽扇,手里那把羽毛扇成了诸葛亮的标志。诸葛亮风里雨里,屋里屋外,一年四季都拿着那个羽毛扇子,这是为什么呢? 一开始羽扇并不是诸葛亮专用,周瑜也一样用羽扇,后来成为他个人标志,可能与一个故事传说,或者说与一个女人有关。这个女子,就是诸葛亮的妻子黄月英。 有传说黄月英才
在古代的时候,臣子一旦有了权势,就想要谋权篡位,让自己坐上这天下最尊贵的位置。然而每次改朝换代,往往会爆发了战乱,让百姓痛苦不堪。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权臣,他们为了得到更大的权力,经常会发动政变,搞得人心惶惶的。 但不是所有权臣都想当皇帝的,也有一些权臣是真心实意的为君主办事的。我们今天讲的就是,历史上最忠心的权臣,他就是诸葛亮。诸葛亮在蜀汉后期成为了一位权臣,他明明位高权重,掌控着整个国家,但是他
诸葛亮北伐又称诸葛亮北伐中原,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一统天下,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不过,对于诸葛亮北伐来说,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诸葛亮遗言命令部下将自己葬在汉中定军山,依山势修建坟墓,墓穴仅能容纳下棺材。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的家人
在我们看过的史料、影视剧、历史书中,人物大多都分为两派——好人和坏人,而在这些人物中又可以分为两类——聪明人和蠢人,我们常常为了那些聪明人物的绝妙计策而拍手叫绝,又为心肠恶毒的坏人或是画蛇添足的蠢货而气的跺脚。 那么在历史中,最聪明的人究竟是谁?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一个聪明人物排行榜,来看看这其中有没有你心目中的聪明人物! TOP5——刘基 也许有人会不知道刘基为何人,但提到他的字伯温后,便无人
诸葛亮眼看就要直破魏国了,却错用了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街亭,这次北伐失败错在用人。街亭失守,蜀军粮草被断。司马懿带军把直攻西城,为了能让蜀军安全的撤离汉中,诸葛亮可是跟司马懿赌了一次心理战,城门打开,在城楼奏演了一出“空城计”。 司马懿率领15万大军,面对只有诸葛亮和个书童的城门,却被诸葛亮一首曲子,吓得直接退步。莫非司马懿真被诸葛亮的一招空城计所吓到?其实非也,千万不要小瞧司马懿,司马懿选择退
武侯墓,即诸葛亮墓,位于汉中市勉县的定军山脚下,因诸葛亮曾获封武乡侯而得名武侯墓。建兴十二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与魏司马懿在渭河两岸相抗,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葬汉中的定军山下。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葬于其山,因即地势,不起坟垄”。现存墓冢系后代起封。 诸葛亮墓周围有定军山、少祖山下沿的九条小山岗环抱,九条山岗由青沟、罔子沟、井沟、斩地沟、田家沟、牛角沟、瓦洞沟、龙嘴沟八条小溪分割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