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对错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了。

长元立刻抓狂:“啊啊啊啊啊啊啊那你刚才的话会让季文瑜误会了啊!!他要是会错意,觉得你这人不行,回头上天了新仇旧恨一起算总账怎么办?!天上地上他官都比你高啊好像啊啊啊啊啊!!”

第67章 章二十

最后, 叶思眠还是被长元拉去跟季文瑜解释了一通。

季文瑜微笑点头, 然后第二次看叶思眠离开。

之后很多年,叶思眠就被皇上丢在那个职位, 修完书就去印证,印证完要准备内部推广, 推广完就在国都等下面的反馈, 然后指点一下, 或者亲自过去, 然后再回来。

最开始的时候,国都那边人手不够,叶思眠、陈曦光以及下面的一些官员因为以前的经验全部被调回来也不够用,天南海北问题太多, 四处情况也各有不同, 回一个问题需要讨论半天寻找旧例, 或者实地考察千里奔波,讨论一个乡镇也需要考虑周边人物, 以免出现差错。

后来慢慢的,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 当初求助的人也变成了可以施以援手的人, 而更多的示例也随着他们的奔走而流传开来, 比如百姓不配合怎么办, 比如地方土地被少数人掌握怎么办, 比如有哪个有点权势的人拦着某个方案的执行怎么办……

每次开会都像开诉苦大会, 个个都把自己遇上的问题全部倾诉, 再在后面说出解决办法。

一般来说,大部分人遇到的问题都有重叠。

毕竟世上人就这么多,农耕问题也就依托在一块土地上,这边出问题了,那边估计也就这样,所以这边的老人偶尔说出几个方法了,那边情况相似的官员也能如获至宝地去找人询问,然后开始试验行不行。

于是很多很多年之后,当初的那本书终于在1.0、2.0、3.0……的出现后,出现了最终版本。然后终于公开发售。

那一年,叶思眠这一世已经五十多岁了,虽然因为早年在四处奔走中锻炼出来的体质还能再苟,但是考虑到其他人已经够用,皇上就把他调到一个闲职,平日里就守着点手下的人修复和整理储藏文献就好。

后又几年,当初推行的最终版本被手下的人拿来收藏,叶思眠翻了两下,确认内容后让人用比纸更耐时间的材料进行最终抄录,最后存好。

当抄录完后,叶思眠这辈子刚好六十,就请了当年的一些同僚过来,一起叙叙旧。

当初几百人,不断在那来了又走,走了又来,有人做着做着就专职去了其他机构,并且在没有回来,也有人做了几十年,往上升了几级,也一点不想离开。后来,在这种来来往往中,那本书就一点点磨出来了。

一笔一划都后都是故事,也都是血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