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八章 朝堂君臣疑

道果 战袍染血 1585 字 2022-09-13

但李坤也不是当年了,眉头一皱,就明白了许应一的打算。

不过,不等李坤再次开口,枢密副使耿赤也出列道:“还请陛下明鉴,北疆初平,诸军尚要威慑草原诸部,时有北上扫荡之举,若是此时调动,难免顾此失彼,况且,臣思逆贼之兵,恐有蹊跷,当先查明才是。”

这话说的颇为委婉,但李坤也听出了话中含义——

北疆精兵,经历一场大胜,却不好调动,一来是要震慑北疆,二来,则是出于战功分配方面的考量,再者来说,四路兵马中的很大一部分,其实是朝廷的官兵,被白莲教策反了,派兵过去,有自相残杀之嫌。

可明白归明白,又哪里能顺气?

“这关键时刻,国朝出现危险,居然无人能够为朕分忧!”他看着满朝文武,却想起了一个不在这里的人。

“皇上,臣觉得,当遣使过去,先将事情弄清楚再说,若能兵不血刃,无疑保存了南方元气。”这时,蔡阙也出面说来。

他也是政事堂中的一名宰执,从御史而来。

御史台,并非单纯的中央机构,在地方上也有分支,如当年的剑南御史李琦,就曾和邱言有过接触,其人最近也成了新党骨干。

这次岭南叛乱,御史系统的官僚也参与其中,其中更有与蔡阙亲近者,他也不愿皇帝太早降罪。

李坤深吸一口气,道:“既然诸位爱卿其意在此,那便先让人过去询问清楚,但也不能不做准备,将大江沿岸几座军镇的兵卒调动过去,以作应援。”

众臣见皇帝点头,知道一次妥协达成,便不多言。

只是散朝前,皇帝貌似无意的道:“对了,前几日,朕说要召邱学士回京,这事办得如何了?吏部的文书,可曾写好?”

这一问,又让在场官员的心思陡变,随后又是几句奏对。

………………

同一时间,被李坤记挂的邱言,则在看着手中战报,听着刘宏、杨晃的回复,微微点头。

“岭南叛乱,没有出乎我的意料,不过他们派出四路大军,其中一路直指剑南,倒是我没有想到的,本官在剑南的事情就要完了,却冒出这样的事情,不能不问,既然如此,不妨就再往南边走一遭。”

话说到这里,他抬头看着身前几名将领,说道:“之前训练的五千兵卒,可以调回来了,本官决定借道岭南,回返关中,便将这节制军争之权,再用一次。”(未完待续)

s:感谢“颓废的雾”投出的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