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九章 心即真如!【第一更】

道果 战袍染血 1744 字 2022-09-13

“秩序之意乃是人道,为儒家大教推崇,而内外之道则划分正统、辅翼,以这大瑞的情势来看,我佛当然难成正统。”

“话虽如此,但这一句如果能流传出去,确立权威,就给我等立足确立了理论基础,从此有了根基,不必再为了传播佛光而绞尽脑汁。”

“我等取经归来,在这国都之地定下山门,为的就是揽中枢而南望天下,怎料儒家在前,道门居中,生出诸多阻碍,步步维艰,就是缺乏了立足点,如今有这邱言,他念合秩序,用人道之语来说,便是大儒,只要他的名声确立了,他所说出的话,也就有了分量,到时……”

三人西去求佛,历经种种磨难,心诚得见,待得回归中土,想要弘扬佛门,解救苍生,接引众生去那极乐世界,而非独享此乐。

但大瑞秩序健全,又有儒道等显学流传,尤其是儒家,崇尚的是秩序、天命,提倡的是内圣外王,乃是中土人道的秩序之本,那种种传统,早就潜藏在中土人的心底,为一国之文化。

与之相比,佛教作为外来之道,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水土不服。

无论是立教的三观,还是沙门倡导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俗,都与中原截然不同。

要知道,在在那竺坨兰,佛教徒的社会地位非常高,一入沙门,就算是面对世俗的父母,都再也不需要跪拜,有的时候,反而可以接受父母的跪拜。

这并不是贬低,只是这种思维方式,在中原人看来是很难想象的。

面对如此情形,三僧各有主张。

为首的空慧,主张与儒道相论,要用堂堂佛法,去折服他们,进而传播,到目前为止,大梵寺一脉所走的,就是这么一条道路。

不过,这条道路并不容易,盖因中原学派众多,诸家或显或隐,流传甚广,更背负传承之责,没人会轻易改弦易张。

而那空性,则主张走上层路线,即透过人脉,将佛教传播到王朝的上层,甚至做出适当更改,来迁就权贵,最终通过统治阶层的力量,强行扭转中原的祭祀和传统。

只是,这条路也不好走,作为王朝基石的官僚阶层,排斥方外之术,本身多是儒法传人,即便学佛,也只是作为修养心灵的辅助手段,不可能抛弃一切,为佛门奔走。

是以,发展到如今,空性最多影响些勋贵子弟,但这群人的影响力多在军队,管控更加严格,同样不会放任外来教派传播。

三人里的最后一人空义,则是主张言传身教,通过在民间行走,引领普通民众,从而潜移默化的传播佛光。

这条路看上去简单,可天下何其广大,人口众多,这般流传终究只是微末,不过在空义看来,传法尚在其次,重要的是接引众生,哪怕只有一人愿意皈依。所做的一切都有价值。

三僧的三种主张,各有不同,但传播佛光的想法却是一致的,若有方法能令佛教迅速传播,自然不会反对。

归根结底,中原讲究一个名头,名正则言顺。

那空慧的主张。与儒家、道门辩论,就是为了确立这么一个名头,定下正名,才能不被斥为歪门邪道。

空性的方式,同样是透过掌握话语权的一群人,去定下名声、名头。

至于空义的方法,则是透过民间的口耳相传,去慢慢汇聚大势,这种方法有利有弊。一旦扎根,则根基稳固,但稍有异动,就可能被朝廷注意,加以防范。

不过,定下名头的方法有许多。如果有声重之人承认,同样能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