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眼果蝇

目前他的主要猜想有两个:

1.因为从它们还是受精卵的阶段就在用查克拉侵染,催生。

2.因为它们融合了和自己有紧密联系的寄坏虫细胞质。

想找出事实,没有任何花里胡哨,没有任何捷径,唯一的方法就是做许多组实验,控制各种变量,挨个去验证。然后在这个过程中还会再生发出更多问题:为什么会这样?不这样会怎样?为什么不会这样?……

多熟悉的感觉啊,太美妙了!太美妙了!

志玄真的很享受这个过程,他真心地热爱科研工作,并且愿意为科研事业奉献终身。

他满怀笑意的想道:“也许我现在也是一只白眼果蝇,之所以会在这复活,就是因为这个世界希望我能在临死前抖擞精神,把生物技术传下去。”

作者有话要说:发现大家并不知道前边的梗是什么,那以后解释一下,今天第一个是卡尔小刺猬的系列表情包,第二个是高中生物书上写的:“白眼果蝇临死前抖擞精神,和红眼果蝇xx,将宝贵的变异基因传了下去。”摩尔根正是靠着这只白眼果蝇,证明了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基于这只白眼果蝇的一系列发现开启了遗传学的新时代,也让他获得了1933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说起来还有个很有趣的故事,摩尔根做这个实验的目的其实是想证明孟德尔是错的。他本想推翻这个假说的实验,恰成了最有力的证明,还挺逗的。

如果有朋友有相同的疑问呢,我的回复是这样的,也许可以打消您的疑虑:

对,萨顿说的,摩尔根的实验证明的。

可能我没说清,我只是想表达,摩尔根做这个实验是因为他质疑孟德尔定律,后来他的实验却恰恰证实了染色体学说。

摩尔根反对孟德尔定律的原因是:“生物的性别肯定是由基因控制的。那么,决定性别的基因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

染色体学说是1903萨顿在论文里提出的,他认为:“染色体带有基因;每一个性细胞只具有每一对染色体中的一个,具有哪一个是随机决定的。”在他的上一篇发表在1902年的论文里,他证明染色体成对存在,并且指出染色体极可能就是孟德尔在其工作中假设的遗传因子。摩尔根那只历史性的白眼果蝇,在1910年5月才出现。

基于此,我觉得可以认为这个学说是对孟德尔学说的延伸。

染色体遗传学说,现在百度里的说明就是:“是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对孟德尔学说的进一步发展。”

所以我这样说,就是并没有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这话是孟德尔提出的。

我只是说摩尔根本来想证明孟德尔遗传定律是不对的,最后却恰进一步发展了孟德尔学说,这个事情很drama。

参考文献(就不写全了):【1】供核细胞对绵羊体细胞克隆效率的影响

【2】体细胞核移植后表观遗传重编程的异常及其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