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71章 三线并进,事业拓展

翟江是个脑子很活的人,长远来看,名气意味着更多的金钱,翟江很高兴。

虹城晚报前期的宣传很给力,加之沙漠之舟公司印制广告散页散发到各中小学,所以活动现场人气火爆。

最关键,翟江讲课的效果非常好,一下子把“百家讲坛”第一期带到一个高度。

线下活动的火爆对《教育周刊》的改版形成呼应。

翟江的课程以文字版的形式全文刊登,让没有现场听课的学生家长趋之若鹜。

其他栏目也都干货满满,排版上也新颖别致。

文字表述鲜活、接地气,读起来好玩又有趣,别具一格。

这是骆千帆特意要求的,教育周刊必须在文字上成为整个《虹城晚报》的“天花板”和效仿对象。

为此,骆千帆特意施行“主笔制度”,必要的时候采、写分离——采访归采访,写稿归写稿。

这个时候张楚的文字优势显露无遗,受到骆千帆的器重和称赞。骆千帆还邀请周旭阳进行把关,最终呈现了非常不错的文字效果。

《教育周刊》第一期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广告不多。

广告商都不是傻子,没看到你最终呈现的版面,也没有看到市场的反响,他们是不会轻易投放广告的。

不过,一周以后的第二期报纸出版,刊登的广告明显增加。

等到第三期出版的时候,24版的《教育周刊》,大大小小刊登了二十多个广告,其中包括六个整版广告和六个半版广告,超出其他任何一份周刊。

等到出版第四期的时候,不仅广告继续增加,《教育周刊》精心打造的五个栏目,都拥有了长期的冠名商。他们看中的是《教育周刊》背后的学生资源。

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其他周刊加起来才四个冠名栏目。

而且到这个阶段,“汉东教育百家讲坛”的线下活动已经不需要任何宣传了。

有人为了拿到有限的门票,竟然私下里找水载舟和魏青山开后门。

还有很多记者编辑来找骆千帆为亲戚朋友要票。

有人建议售票,骆千帆拒绝了,保证人气和热度最重要。

至于挣钱,他有的是办法——“百家讲坛”线下活动开辟出场内外二十个展位进行招商,到最后,单靠线下活动就足以盈利,火爆程度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