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第 121 章

而民众的反应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对他行为的认可,这也是一次成功的实验。

年轻人们还是很愿意脱离宗族的掌控的,知道这一点后洪武帝就大概知道以后要怎么办啦!

比起经历了战火,刚刚重新建立宗族尊严不过十六年的大明,有着漫长链接的云南部落之中,这种起源于血缘的链接要更加牢固。

所以……

“迁云南部族入山东。”洪武帝大笔一挥,将两方人马进行了对调,山东乃礼仪之乡,又是临海城市,经济和文化都相当发达,比起云南那一亩三分地来说更可谓是天上人间,除了陆上远了点,倒也没什么缺点。

史无前例的民族大迁移和大融合,就在洪武帝的一念之间开展了起来,自此,云南罗罗族的衣服内多了汉族的编制技法,而汉族的服饰内也多了云南部族特有的鲜艳花纹。

云南的后人在听前人讲古时,常常听到他们其实来自于应天府,而山东的不少村庄后人会发现自己的家族似乎比起周围的村落多了许多特殊的节日。

要到很久很久以后,互联网和手机让信息更为便捷时,他们或许才会看到这一段往事,随即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前人曾经还有这样一段过往。

不过那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

对于如今的大明政-府而言,刚刚解决了移-民问题,他们又迎来了新的难题——今岁朝贡的国家创下了历史新高,更麻烦的是,这些人都带来了庞大的商队,人还没来多少,会同馆倒是都被塞满了。

但这些人都没另一批人显眼。

一群穿着裘皮大衣、留着络腮胡的狼狈使节团带着他们的公文狼狈不堪得抵达了应天府,或许是因为长途跋涉,或许是经历了不少苦难,这些人的模样比起街上的乞丐还要狼狈。

顺便说一句,应天府的乞丐们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开始搞起个人卫生了,换了衣服不说还剃了胡子,看起来比寻常农户都干净,非常不符合乞丐的固有形象。

经由被紧急拉来的官军翻译,众人得知这些人是来自于极北之地的莫斯科公国的使者。

莫斯科公国和大明之间隔了一个北元政权,作为被北元打得嗷嗷叫只能一退再退的民族,这些络腮胡看到大明雄壮的王城,锋锐的铠甲之后简直要落下泪来。

他们将自己千辛万苦带来的野兽皮、鹿角等物高高举起,这些东西显然不轻,壮汉们一个个肌肉泵张。

“噗通”一声下轨后,络腮胡们流下了宽面条泪,他们本来是在极北之地的人,日子本来就不好过,现在北元骑兵被大明欺负得没办法,只能往北跑,别看北元骑兵在明军面前只敢玩游击,遇到别的邻居他们可还是能耀武扬威炫耀拳头的。

三番两次被打劫的莫斯科公国使者悲催表示:我们愿意成为大明的藩属国,大佬!求包-养、求主持正义啊!他们愿意为大明奉上最好的贡品。

最好的贡品之一——被高高举起的一只黑白相间的小狗崽歪了歪脑袋,额头的火字纹衬得一双蓝眼睛格外的机灵,看上去像是一条高贵不凡又聪明伶俐的犬。

作者有话要说:因为之前几次翻车……作者君惊喜发现完全可以晚点更新,0点后更新那就是第二天的份,只要我天天都是0点更新,全勤一样能有!

别说,灵感真的是越夜越美丽……

不过不行,这样太伤肾和头发了,清明节我要存存稿,努力校正时差!作者君已经买好了储备粮,还买了台微波炉,准备来个大战!英雄清明节!

是的,很多云南人翻翻族谱会发现自己来自南京,一方面是移民,还有一些是驻云南的大军。

宗族的问题一直到现代才真正意义上的解决,如何解决的呢……

因为住房问题。

房子越早越小,只能容得下一家三口,最多也就一家五口,为了生存,越来越多的宗族被拆散开,人的单位从以前的xx村、xx屯,变成了xx楼几零几,于是宗族的影响力越来越弱,最后除了少部分还聚集而居的地方外基本已经名存实亡了。

宗族有多可怕,直到00年那时候还有私刑。

宗族的□□和排外性有多可怕,感兴趣的可以搜一下博社村,是《破冰行动》中塔寨村的原型,那就是典型的宗族势力恶性发展的结果。

但是在以往,宗族又的确不能一竿子打死,毕竟大明最低的行政规划就到县城,后续的管理不接上,就得靠宗族自管。

今天,今天是个肥肥的5k更新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