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1850年11月22日清末杰出的爱国者林则徐逝世
林则徐(1785—1850年)
林则徐是我国近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坚决抗击外国侵略者,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独立,而且在于他首先睁开眼睛看世界,孜孜以求西方知识,在近代中国开创了向西方学习的一代新风。
林则徐是福建福州人,在禁烟运动发生前,他担任过河工、漕运和盐政等重要职务。他在封建的仕宦生涯中,逐渐显露出精明能干的办事能力和清廉正直的作风。由于他对封建统治忠实,得到道光皇帝的重用,曾任江苏巡抚和湖广总督。在任期间,他看到鸦片的危害,提出了配制断瘾丸、强迫吸食者戒绝、大举搜查烟枪土膏等6条禁止鸦片的办法。1839年3月,林则徐奉命到广州查禁鸦片。他积极筹备海防,相信“民心可用”,号召人民组织武装团体,招募水勇5000人。公开号召民众起来保家卫国,宣布“如英夷兵船一进入内河,许以人人持刀痛杀。”林则徐通知外国鸦片贩子,限3天之内将鸦片全部交出,并须保证永不挟带鸦片。他自己则表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由于中国人民坚决斗争,英美鸦片贩子被迫缴出鸦片230多万斤。林则徐主持在虎门海滩将全部鸦片当众销毁。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清除烟毒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林则徐是当时反抗外国侵略的一位杰出代表,又是清代“睁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中国是亚洲的大国,与外国通商有着悠久的历史。然而政治腐败的清王朝,闭关自守,夜郎自大,长期对西方科学采取拒绝态度,使当时的中国社会充斥迷信愚昧,人们对于中国以外的世界茫然无知,清政府许多高级官吏不了解世界有多大,英国离中国有多远,也不知道美国在哪里,有的外国人讥笑“中国官府全不知外国之政事,又不询问考求,故至今中国仍不知西洋。”为了知己知彼,了解西方国家的情况,以利于今后的斗争,林则徐领着一些人在自己的衙门里翻译外文书报。那时译书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的事,因此,需要有很大的勇气。他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写的《世界地理大全》,把它编成“《四洲志》”。书中记述了世界五大洲30多国的地理和历史。接着又译辑了《华夏夷言》一书,以了解外国对中国事情的看法。由于不断开扩眼界,总结经验,林则徐的国际知识和策略思想,逐渐丰富起来。他把当时的主要敌人英国与美、法、荷、葡等国分开,从而孤立了敌人。他还把英国官方与商人分开,把正当商人与鸦片贩子分开,这些都是富有策略意义的。
林则徐主张买进西方大炮与船只来抵抗西方的侵略。这是他积极吸取外国先进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政治腐败的清王朝,军备废弛,武器落后,林则徐除了自行制造武器外,还从西方进口枪炮。他从美国商人手中购进一艘英制1080吨的甘米力治号轮船,把它改作兵船。1840年1月,他开始用从海外买进的200门现代炮,装备虎门要塞。
林则徐以严厉禁烟而传名,又以维护正当中外贸易而著称。他努力冲破闭关自守的封建意识的禁锢,认真地调查中国之外的世界,给当时闭目塞听,盲目排外的封建社会开倡了一个先例,成为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
清朝晚期,西方殖民主义扩张,大量将鸦片销往中国,使得不管平民百姓或是朝中官员都陷入其中!钱财输出巨大,且伤害身体。就在这时林则徐出现了,他主动请求肩负禁烟仪式。 公元1839年1月他赶紧去了广东,从烟管开始想要从开始制止,然而在进行强制戒烟,他因受皇帝的信任,在此过程中得罪了不少人,导致他差点被杀,多亏了侍卫的保护才必此大祸,在他到广东之后,要求所有买鸦片的把鸦片全部交上来,他选择广东作为开始是
【历史上的今天】1785年8月30日清朝后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林则徐诞辰 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林则徐出生在福建侯官鼓东街(今福州市鼓楼区)一个下层封建知识分子的家庭里。父亲林宾日,以教读、讲学为生。 嘉庆三年(1798年),林则徐中秀才,就读鳌峰书院。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后入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选为庶吉士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清朝人眼中的世界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1840年,林则徐完成“虎门销烟”的壮举,而后义律率英军攻占浙江定海,直抵天津大沽口。本来主战的道光皇帝这才感到害怕,并且略带惊讶地问了周围人一句话:“英国在哪?有多大?和俄罗斯是否接壤?中国新疆是否有旱路可通?” 堂堂一国之主,地理知识的匮乏竟然到达了如此程度,可想而知普通老百姓对世界地理的认知水平。话不多说,今天咱们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为什么到后来林则徐也变了?欢迎阅读哦~ 1 1842年3月,春风灌满开封城。此时距林则徐以“戴罪之身”来到开封祥符工地,投身黄河大堤修复工作已经半年多了。 在这段时间里,林则徐每天黎明便去河堤工地督工,常常深夜三四更才得休息。虽然“身体难支,屡欲乞疾”,但想到河南、安徽两省六府二十三县正在洪灾中挣扎的百姓,也为自己能“效力赎罪”,林则徐还是咬牙坚挺。 如今,黄河大堤已赶在春汛
林则徐禁烟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清朝是否应该禁止鸦片?如果应该,那么如何才能禁止鸦片呢?在这篇文章,笔者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很多人都不知道,当时在世界范围内,鸦片都是合法的。世界上第一个“禁烟令”,来自雍正。 雍正七年,上谕“不得销售鸦片,违禁者枷号一月,发配充军;私开烟馆者,首犯判役刑监候,从犯杖责一百,流放边疆……”不得不说,雍正这个禁烟令,还是特别狠的。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民族英雄林则徐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中国历史上,晚清时期是一部屈辱史。由于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西方列强把我国当作他们的出气筒。他们凭借着坚船利炮肆虐欺辱我们,强迫我国与他们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在这个危难时刻,还是有人勇敢地站出来,和他们进行斗争。这其中就包括我们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则,他因为在虎门进行销烟而扬名四海。 虎门销烟 在1839年6月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林则徐是怎么抗敌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林则徐这个人物在清朝末期的历史上是有着很大的影响力的,在当年的那个时代里,林则徐也算是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清朝大臣了,而他所做的最为有名的事情,就是1839年的虎门销烟了,不过,我们今天不说林大人销烟的事,而讲一下他是如何在销烟之后,面对英军的报复,组织抵抗的。 林则徐影视资料 当年禁烟之后,英国眼看着自己的财路被断了,又怎么能咽得下这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林则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55岁的林则徐站在前线。他一生重要的转折点和人生的重点,都将发生在广东。林则徐出生于福建福州,祖籍莆田,自幼家境不算富裕,靠着父母辛劳操持,勉强安稳度日。 因为父亲是在私塾教书,林则徐长大后得以进入学堂接受教育,后来又参加科举,踏上仕途,逐渐升迁。 在鸦片战争以前,林则徐已经升任湖广总督,身居高位
鸦片战争折腾了两年,以清廷向英国全面妥协而告终。事后琦善最受诟病,“汉奸”罪名压得他一辈子抬不起头。琦善后来得到起用,最恨的人就是林则徐—如果不是当时还在广州的林则徐(虽然已被罢官)怂恿广东巡抚告了他一状,“汉奸”罪名还落不到他的头上,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出乎意料的是,战后道光最恨的人竟也是林则徐。战争期间,对林则徐的发配令已下,但他仍在广州帮杨芳布局打仗,还在浙江前线以四品京
乾隆五十年(1785),林则徐出生在福建一个贫寒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教书养家,林则徐从小就专心向学、文思敏捷,从少年到青年时期,幸运地得到福州地区几个名家大儒的悉心指点,以及地方大吏的赏识和帮助。嘉庆十六年(1811),林则徐第三次赴京会试,殿试高中二甲第四名,“改翰林院庶吉士”,从此踏上仕途,26岁的年纪正是意气风发之时,金榜题名,踌躇满志。 此后八年多,林则徐一直在京城任不大不小的官,但做事认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转折性事件,这场战争彻底将我国从封建社会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打醒了。其中很有趣的一点就是,这场战争之中,英国人对我国的情况还是很了解的,但是清朝皇帝道光居然连英国具体在哪都不知道,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那么为何英国对清朝了如指掌,清朝对英国却几乎一无所知呢? 要说清朝对英国几乎一无所知,大家可能觉得冤枉了清朝,毕竟当年马戛尔尼使团就曾经出使清朝,见过乾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发展至今,各种武术门派不胜枚举。各门各派均有自己的独门兵器和技法,独创于我国南拳派的蝴蝶双刀及其刀法就是中华武术的精萃之一。蝴蝶双刀诞生于何时? 关于蝴蝶双刀的起源时间很难查到文字记载。较早的传说源于广东蔡李佛拳派的蝴蝶双刀。此传说是,林则徐训练水军时,广东蔡李佛拳派的宗师陈享曾经传授清军官兵蝴蝶双刀的刀法,用来抗击入侵中国的英军枪械刺刀。当时清军官兵所用的蝴蝶双刀是每人左、右
1985年8月30日,人民邮政精心准备的《林则徐诞生200周年》纪念邮票,顺利发行。 这套票共计两枚,一枚是他本人的画像,而另一枚则是虎门销烟的浮雕图像。 把人发行在邮票上,这是对历史杰出人物的一种尊敬,让世人铭记他的功勋。 那么生活在19世纪的林则徐,能够登上邮票,除了他在禁毒方面的杰出贡献,而且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他是第一个探求全新世界的人,让腐朽的大清帝国慢慢地接触新鲜事物,以至于后来
【林姓起源】 1、林姓出自子姓,血缘始祖相传源自名臣比干,“三代孤忠”的他以忠正敢言而闻名,后被暴君纣王挖心,他的夫人妫氏逃难到今天河南卫辉、淇县一带的长林,生下一个儿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赐他儿子林姓,并封在博陵(今河北安平县一带),此人就是林坚。林姓由他最早发源,后人尊他为受姓始祖。林坚的子孙后来形成了着名的西河郡、济南堂、下邳、晋安林氏、九牧林等郡望,还有问礼、九龙、忠孝等堂号,成为林姓最
道光十八年(1838年)十一月十五日,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令其前往广东查禁鸦片。接到任命后,林则徐稍做准备,十一月二十三日即起程。林则徐深知当时钦差出行实际就是一次腐败之旅,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使自己这次出行成为一次廉政之旅,以实际行动抵御当时的恶劣风气,刚刚行至京郊良乡时便发出《奉旨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传牌稿》。在传牌稿中首先说明:“照得本部堂奉旨驰驿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并无随带官
塞外杂咏 林则徐 天山万笏耸琼瑶①,导我西行伴寂寥②。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③。 注释 ①万笏(hù户):天山群峰。笏,古代朝会时所拿的一种狭长板子,有事则书于上,以免遗忘,形似一曲背老人。这里以其形状群峰。琼瑶:美玉,比喻天山上的积雪。 ②寂寥:这里是寂寞、空虚意。 ③满头晴雪:指诗人的白发。共难消:与天山上的积雪一样不易消除。[1] 鉴赏 1840年,英军入侵天津海口,清政府派直隶
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远的大事,那么整个虎门销烟的过程是怎样的呢?前前后后的准备工作又是怎样的呢? 1839年1月,林则徐抵达广东。履任之后,他就像当年治理黄河那样,一条条对照禁烟令,哪个疑点都不放过,并且谁的人情也不给。这位钦差大臣或许还不知道自己将在世界禁毒史上所留下的份量,他只知道国家需要他守护。鸦片这个大患不除,国家就难以看到明天,所以他决不会轻言放弃。 林则徐致信洋商,要求鸦片贩
道光十九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后,道光帝欣喜万分,誉为:“可称大快人心事!”不久,林则徐过55岁生日,道光帝又亲笔书写“福”、“寿”二字的大楷横匾,差人送往广州,以示嘉奖。可是鸦片战争爆发后,道光帝大翻脸,称林则徐“误国误朕”又是为何呢? 林则徐在世界上也享有很高的威望,包括英国很多学者都称赞林则徐,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12月,第42届联合国大会又把虎门销
自从近代鸦片战争以来,我国就开启了一部以屈辱构成的历史,西方列强对我大清强取豪夺恬不知耻,奈何国力落后,我只能任人摆布。 自清末以来,我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充满了屈辱的血泪史,然而,国乱方见诚臣,在这段时间也出现了无数的民族英雄和国之脊梁,在这些国之脊梁中,虎门销烟的林则徐绝对是妇孺皆知的一位。 林则徐于乾隆五十年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由于家中姊妹众多,而作为一名私塾先生的父亲收入又低,所以,他小时
在清朝时期鸦片大量流入中国境内,把整个清朝搞得说是乌烟瘴气,为此清政府下令禁烟,并且派林则徐督查此事,这也就有了后来的虎门销烟,但当时林则徐销毁鸦片选择是用海水浸泡,他为什么当时没有选择最方便的火烧呢? 说起来,林则徐之所以采用“海水浸化法”,其实和他为人严谨刚直,有很大关系。自从接到销毁鸦片的命令以来,林则徐就曾多次受到朝中驰烟派琦善等人的威逼利诱,甚至当时还传出了“他不会活着到达广东”的流言
你真的了解林则徐晚年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屈辱。由于巨大的贸易逆差,英国无法用工业品打开中国的大门,就无耻的选择向中国出口鸦片,用来掠夺中国的白银。中国老百姓吸食鸦片之后,面黄肌瘦营养不良,甚至为了鸦片卖儿鬻女。为了抵制鸦片对中国人民的侵害,以林则徐为代表的禁烟派在虎门销毁了大量烟土,被后世誉为民族英雄。 林则徐 但是几十年后,由于两次鸦
很多人都不了解林则徐销烟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在1839年6月3日,道光皇帝亲自委派的禁烟钦差大臣林则徐,在虎门海滩进行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销毁鸦片的行动。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使得当时的人们免受鸦片的侵害,成为世界禁毒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那么,你知道林则徐在虎门海滩一共销毁了多少鸦片吗?并且,为何明明一把火就可以烧光鸦片,林则徐偏要劳神费力地用海水浸泡呢? 根据史书上的记载,在1
虎门销烟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因为根本就烧不干净,渗入到土里的鸦片就会被吸食鸦片者挖出来,这样就达不到销烟的目的了。 如果大家细读一下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过程,大家就会发现他不但爱国,更是一个聪明睿智之人。 1838年3月10日,林则徐奉命到广东销烟。 当时的情况是,除了以林则徐为首等少数官员之外,清朝当时大多数官员都是不赞成销烟的。特别是在鸦片中转的广东地区,当地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