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虎牢之战中,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洛阳、虎牢关逐个击破王世充与窦建德带领的军队,是一场极其重要的战役。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公元620年七月,随着唐朝先后击溃了薛举、李轨、刘武周等诸多割据势力,整个西北,都已经被唐朝纳入了掌控当中。而在当时的北方,有能力和李唐政权抗衡的,便只剩下了王世充和窦建德这两家了。
此时的王世充,占领了以洛阳为中心的广大地区;窦建德则是占据了河北、山东等地。这两家若是联合起来,势力甚至比唐朝还要更强。
按照李渊的战略规划,唐朝统一天下,会本着先北后南的顺序。先统一北方,然后再挥师南下。所以,到了这个阶段,唐朝的下一个目标,就只能是洛阳的王世充了。
七月,唐军在李世民的统领下,正式向洛阳发起了进攻。
在李世民的指挥下,唐军分兵五路,采取了先剪除洛阳外围势力,最后围攻洛阳的策略。第一路由李世民亲自率领主力,从正面进攻洛阳。第二路刘德威,从山西方向出发,进逼河南北部地区。第三路吏万宝,从南线包抄,进攻洛阳南方的屏障龙门。第四路黄君汉,从黄河南岸迂回进攻洛阳。第五路王君廓,进攻洛口。洛口是当时洛阳的粮仓所在,王君廓的任务,便是截断洛阳的粮草来源。
经过李世民的一番布置之后,唐军等于是从四面八方,围攻王世充镇守的洛阳,并且切断了洛阳的粮草来源。李世民的这番布置,可以说是打得堂堂正正,让王世充没有任何可以钻空子的地方。而且,几路军队所到之处,也在疯狂占领王世充的地盘。一旦会师洛阳,洛阳就成了孤城一座,再也没有任何外援。
面对李世民的进攻,王世充也想过很多办法去应对。但是,王世充本人统治水平极差,手下的大将都不服他,根本不愿按照他的布置去进行抵抗。唐军所到之处,王世充麾下的城池望风而降,根本挡不住唐军的进攻。
至于王世充本人,也曾主动率领军队,和李世民的主力进行战斗。然而结果,双方几次大战下来,王世充每次都败得极惨。因为唐军在武器装备、后勤补给、士兵数量方面,都碾压王世充。而作为军事统帅的李世民,打仗身先士卒,让唐军士气大振。但同时李世民又极懂兵法,不会让王世充钻任何空子。如此一来,王世充只能步步后退,最后退回到洛阳城内,打算死守洛阳城。
接下来,随着几路唐军合围洛阳,洛阳城已经彻底成了一座孤城。然而此时的李世民,却并没有选择下令强攻,而是选择了围而不攻。
李世民做出这个布置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洛阳城的城防,十分牢固,城内粮草也十分充足,军队数量更是超过十万。如果唐军强攻的话,势必会出现极大的伤亡。反倒是用这种围而不打的方法,可以慢慢耗光洛阳城内的所有粮草。一旦城内粮草耗光,王世充除了投降之外,再无任何办法。
到了这个时候,王世充的灭亡,似乎已经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了。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惊人的消息却突然传来:河北的窦建德,竟然亲自率领十万大军,前来援救王世充了。
窦建德的到来,让唐军已经稳定的胜局,再次出现了变化。
原来,就在王世充和李世民交战,并且落入下风后不久,王世充便主动向窦建德求援,希望窦建德能够来救援洛阳。王世充的理由也很简单,一旦洛阳陷落,那么河北的窦建德,也势必孤掌难鸣,被吃掉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
得到王世充的求援之后,窦建德也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决定前去救援。不过,窦建德在出兵的同时,却有着自己的打算。窦建德本着一石二鸟的心思,希望唐军和王世充两败俱伤之后,自己再出兵救援。如此一来,窦建德便可以直接攻下洛阳,而且同时打开通往关中的道路,彻底奠定自己的霸业。
不得不说,窦建德的这个计划,真的是做得极好。当窦建德来援的消息,传回唐朝这边的时候,李渊当即下令,让李世民率兵回撤。李渊最担心的,就是这个局面。
然而接下来,李世民却做出了不一样的判断。李世民当即返回长安,亲口说服了李渊,让李渊同意继续增兵,同时和王世充、窦建德两强开战。在得到李渊的同意之后,李世民返回洛阳,然后留下绝大多数的主力军队,继续围困洛阳。至于他自己,则是亲自率领三千五百名玄甲军,亲自赶赴虎牢关,阻击窦建德的十万大军。
三千五百精锐,阻击十万大军。这种方案,怎么看都让人觉得疯狂。然而李世民做出这个选择,却有他的道理。
李世民当时的依仗,其实有两个。一个是虎牢关易守难攻的地势,只要将虎牢关掌握在唐朝手中,完全有可能凭借少量兵力,将窦建德挡在虎牢关外。而且,窦建德是农民军,麾下缺少足够的攻城武器。凭虎牢关挡住窦建德,是可行的。
至于李世民的另一个依仗,便是麾下这三千五百名最精锐的玄甲军了。玄甲军是当时唐朝最精锐的部队,从武器装备到士兵素质,都远超其他军队。更远超窦建德的农民军。而在虎牢关特殊的地势下,窦建德虽然有十万大军,却很难展开全面攻击。凭这支精锐,依仗虎牢关挡住窦建德,也是可行的。
接下来的战争,就如同李世民之前判断的一样。李世民率领玄甲军,赶到虎牢关之后,凭借虎牢关天险,真的挡住了窦建德的大军。窦建德麾下因为缺乏攻城武器,明明在人数上占优,却根本拿不下虎牢关。
这种僵持的局面,很快就持续了一个多月。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窦建德大军因为始终攻不下虎牢关,加上补给开始慢慢耗尽,军队士气开始逐渐涣散。反观唐军这边,因为挡住了窦建德,士气一天比一天高昂。
一个月之后,李世民趁着窦建德大军松懈,且召集麾下将军前往中军大营开会的时候,突然率领麾下精锐,直接冲击窦建德大军,直冲窦建德大营。在窦建德麾下的大多数军队,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的时候,李世民便已经率军杀入窦建德的帅部,活捉了窦建德。
就这样,李世民率领三千五百精锐,大破窦建德的十万大军,创造了古代战争史上的一个神话。
活捉了窦建德之后,窦建德麾下的大军,也就彻底作鸟兽散。而当李世民带着被俘的窦建德,来到洛阳这边之后,王世充见到窦建德已经被俘,自己再没了援兵,也就彻底没了抵抗的心思,直接开城投降了。
就这样,李世民一战打垮了王世充和窦建德两大强敌,彻底奠定了唐朝统一天下的基础。而虎牢关一战,也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一个经典战例。
纵观李世民的这段经历,我们不难发现:李世民之所以能够一战平定两王,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李世民会审时度势,会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对战王世充的时候,李世民利用王世充麾下人心浮动的缺点,先除掉王世充的外围势力,然后再围攻洛阳。对战窦建德的时候,则是利用窦建德缺乏攻城装备的劣势,同时将虎牢关和玄甲军的优势,全部发挥出来,所以才能战胜窦建德。
所以,想要获得最后的成功,学会利用好自己的优势,找到对手的劣势,这往往是决定胜负最关键的条件。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李世民的故事。 玄武门之变被称作历史上最著名、最惨烈的“夺嫡政变”,这场由李世民发动的夺嫡战争,最后也帮他登上了皇位,熟悉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李世民为了稳定自己的政权,不仅对自己的手足痛下杀手,这也彻底的震慑了父亲李渊,最后不得不禅位李世民。李世民不仅一刀砍了亲哥哥李元吉的头,还在之后霸占了他的妻子,难道李世民
李世民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以血腥手段杀死大哥李建成、四弟李元吉,之后又逼父亲李渊立自己为太子。两个月后,李渊退位,成了不问朝政的太上皇,随之登基的自然就是李世民了,是为唐太宗。 李世民对父亲李渊,其实是怀有愤恨的。在李世民看来,自己英明神武,但李渊却一直坚持正统的嫡长子继承制,十分偏袒自己的大哥、太子李建成。因此,当玄武门之变成功后,李世民就大肆
你真的了解李世民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玄武门之变,使得原本并非太子的李世民当上了唐朝第二位皇帝,我们也知道,皇帝这个位子心肠太软的人是坐不久的,李世民自然不是这样的人。他能够让秦王一派与太子一派相抗争,又能从自己哥哥的手中夺来这个地位,更是明白这些道理。但是,弟弟李元吉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威胁,为什么李世民也不肯放过他呢?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历史上一次有名的宫廷政变,李世民通过这次宫廷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李世民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李世民英明神武,为何晚年却昏庸不堪,连自己都不忍直视呢? 李世民缔造了贞观之治,带领唐代坐上世界霸主的位置,曾攻灭了十几个国家政权。这样的千古一帝,为何晚年那么昏庸?他又昏庸到了什么程度,连自己都不忍直视呢? 李世民第一件昏庸的事,就是再也听不进劝诫。李世民能成为一代英主,很大程度是因为他有一个优点,这个优点就是听得进大臣的直言
作为唐朝开创的奠基者,李世民在各方面的能力都达到了顶峰。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历史上,君主与臣子之间总是会有奇妙的关系。在征战之时,君主与臣子之间一般都是一心同体,一致对外,而一旦征战结束,主子成为了帝王之后,却会相互的猜忌,臣子可能会想要得到更好的地位,甚至是皇位。然而君主也可能会怀疑臣子,即便是当初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功臣。 这样的君主就如同李世民。毫无疑问,李世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好皇帝,接下来听听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李世民在他在位的那段时间里,虽然是面对着一些争议,但是他确实是一个非常适合当皇帝的人。 在他在位的期间,做出了许多不错的政绩,而关于他所做的一件事,在后来有着许多不同的评价,李世民曾放390名囚犯回家,并约定让他们在秋后自觉回来受死,结果如何? 虑囚制度 在现代,当地方的法院宣判了犯人死刑之后,这起案件还要到最高院进行最后的审核
了解唐朝那段历史的朋友,肯定都知道玄武门事变。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 每个战乱年代都会出现一些名望高、实力强的贵族势力,政权频繁更迭的北朝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我们纵观北朝,是以“关陇贵族集团”为核心的军阀势力贯穿于整个北朝,这个被誉为“八柱国”的领导集团几乎左右着北朝五个朝代的政权走势,联姻更让这些“柱国”之间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 《资治通鉴》中记载西魏时期:“大统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文章。 李世民,大唐第二位皇帝,19岁跟随父亲李渊自太原起兵,平定北方半壁江山,奠定大唐统一全国的基础。武德九年,29岁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太子李建成,同年李渊禅位,李世民登基为帝,改元贞观。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病逝,享年52岁,庙号太宗,在位23年。大唐风云人物志第二篇讲述千古一帝唐太宗辉煌的一生。 最会统兵作
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这是唐太宗时期一句谶言,但是李世民并不知道指的是武则天,他认为另有其人。 太宗年间,值守玄武门的左武侯中郎将李君羡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太白屡昼见”,即太白星老是在白天显现,他将这一天文异象禀报给了李世民。李世民相当重视,马上派人把唐朝最大的神棍李淳风叫过来,请他占卜一番! 李淳风一阵捣鼓
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627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在位,年号贞观。他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玄武门之变一直是很热的话题,关于李世民为什么能赢,回答也大多集中在李世民的战功和军队影响力上,其实这只是一方面,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被忽略了。 无论是《旧唐书》还是《新唐书》,其中的记载都可以发现,整个玄武门之变中,完全是秦王势力占据着主动性! 我们先来简
对李世民和亲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世民对亲人无比狠辣,为何被视为英主? 中国漫长的古代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皇帝,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也有何不食肉糜的,有长在深宫大院的,也有自小乞讨最后当了皇上做英主的,当然了,也有明成祖这种饮马瀚海封狼居胥的。 同样拥有杰出军事能力的唐太宗李世民则是个另类,历史上对于她的评价也一直两极分化,有的人说他是个难得的英主,他统一了全国
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这是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后妃,史料中有记载的一共有十五位,其中长孙皇后崩逝于贞观十年(636年)六月。其余后妃中,在唐太宗李世民去世之后,明确记载仍然在世的仅有六位,其余妃嫔因史料记载过少,生卒年无法判断。具体介绍一下吧。 唐太宗李世民 韦贵妃 韦珪最早嫁于隋朝民部尚书李子雄之子李珉,生下定襄县主。后于武德四年(621年)
李世民,出生于武功别馆,唐高祖李渊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国家处于男尊女卑的社会环境,很多女性被生生剥夺了展现才能的机会,只能够过着相夫教子的平淡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无数的优秀女子被埋没。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在中国历史上,也曾经出现了很多个著名的女子,比如武则天便是其中之一。 当然,武则天想要获得这番
李世民,出生于武功别馆,唐高祖李渊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即是被逼无奈,也是蓄谋已久。这事还得从贞观九年李渊去世前的那一段时间说起。当时的李世民显然已经在帝位上坐了九年之久了,但有一件事一直让他耿耿于怀,于是他找到了当时负责编撰《高祖、太宗实录》的史官。 当然,李世民想干嘛这些史官很清楚,于是劝谏说您虽然当了皇帝,但这种先河是不能开的,不
李世民,出生于武功别馆,唐高祖李渊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人们对于占卜之术是很信奉的,因此对于一些玄学家、天文学家甚是推崇,就连皇帝都不例外。皇帝贵为一国之君,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享受过权力带来的各种好处之后,皇帝们便更难以放下手中的权势了,他们渴望知道自己的皇位能够坐多久,也渴望知道自己的江山可否千秋万代传下去
古代的时候,实行立嫡以长的制度,嫡长子继承了家族的爵位之后,也要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家里的鳏寡孤独,都是要嫡长子抚养的。李渊是唐国公李昺的嫡长子,他继承了唐国公爵位,也继承了家族的责任。李渊有一个哥哥,名叫李湛。由于李湛是李昺的庶子,所以没资格继承爵位。李湛生了两个儿子李博乂(音:义)和李奉慈之后就死了。李渊身为家族的继承人,肯定要承担起抚养李博乂和李奉慈的责任。 李博乂和李奉慈在叔父李渊家里长大
在众多王朝当中,存在着许多的皇帝。在古代的每一个人,可以说对皇帝都怀揣着一颗敬畏的心情。因为他是国家的主人,手中握着所有巨大的权力,而他的一举一动,都关乎着国家的灭亡。如果他不高兴的话,那么国家百姓也会为此遭殃。如果有人不懂得变通,惹怒了皇上,那么可以说他这辈子就会完了,可能就会引起杀身之祸。而在众多皇帝当中,每一个人的性格与治国策略都是不一样的。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唐朝的皇帝李世民!
在李渊建唐不久后,虽然他已经将太子的位子给了大儿子,但是却让二儿子心生不满,二儿子李世民觉得自己在建唐过程中所做的贡献是大哥远远比不了的,所以现在李渊不将太子之位给他也说不过去,但是太子之位已经确定给了李建成,而且满朝官员也都认可了李建成这位太子,李渊自然是不会听着李世民的三言两语就轻易的改立太子。 李世民看李渊这边行不通,于是就打起了其他的主意。只是太子之位是李渊的几个儿子都想当的,除了李世民
李世民,又称李二;他出生在武功别馆,就是山西省的武功县。他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说到这个皇位,它原本是和皇位无缘的。但是李世民策划了玄武门之变,一夜之间飞上枝头当上了凤凰。 在这一天,李世民在玄武门附近把他的哥哥李建成(太子),还有弟弟李元吉都射杀了;由于是在玄武门,所以史称“玄武门之变”。回去后,李世民把他侄子,嫂子,弟妹什么的也都送去团圆了! 后来,李渊就不得不把权力交给李世民,没过多久李世民
看过《隋唐英雄传》的朋友都知道,罗艺是隋朝末年杰出的农民起义军首领。 在此之前,罗艺是隋炀帝位于涿郡的行宫——临朔宫的镇守将军。 因不满隋炀帝的暴政,而响应其他地方的农民起义军,举起了反抗隋王朝统治的大旗,并且占据了军事要地——幽州。 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后,罗艺于武德元年十二月,主动前来投奔李渊,被封燕王,赐姓李,官职为幽州总管,继续镇守他的幽州。 随后,罗艺在协助唐朝中央军对抗窦建德和刘黑闼的
秦始皇和汉武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两大千古之帝,他们有一共同点,那就是晚年的时候都希望长生不老。 除了他们,历史上还有很多皇帝都追求过长生不老,但是他们无一例外都没有成功,其中就包括英明一世的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年轻的时候,一点也不相信什么长生不老,他对道教的方术向来是不屑一顾的,还公开批判秦始皇和汉武帝求仙长生,认为这两位皇帝都是英明一世糊涂一时。 然而,当他的身体越来越差,年龄越来越大的时候
武德九年,一场著名的历史事件,改变了大唐的历史走向。 此次影响深远的事件,就是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通过这次变动,成功从哥哥李建成手中,夺得储君之位,并上位登基称帝。 开贞观之治,展大唐风采。 李世民是如何在这场乱斗中上位,许多电视剧都有展现。 武德九年,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一系的矛盾达到顶点。 李世民趁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上朝之前,带一百多名亲兵埋伏在玄武门内。 李建成和李元吉一道来
唐太宗李世民是位明君,但也是位冷酷无情的皇帝,他通过玄武门之变,杀死兄弟,夺取了皇位。但在唐朝历史上,有一位皇帝比李世民还要残忍,此人不仅杀害了自己的兄长,还通过谋杀的手段,害死了自己的父皇。不过这位皇帝在历史上知名度并不高,那么此人到底是谁呢? 这位谋杀父皇的皇帝就是唐穆宗李恒!唐穆宗李恒是唐朝第12位皇帝,他的父亲是唐宪宗,母亲是懿安皇后郭氏,他的外公就是“醉打金枝”的主角郭暧。李恒在兄弟中
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能够建立世间少有的太平盛世,人民生活富足安康?人们把他的统治期间的丰功伟绩称颂为贞观之治,没有哪个皇帝比他更懂得身上肩负的责任,没有哪个皇帝拥有如他一般无与伦比的治国才能,没有哪个皇帝比他拥有更强的洞察世事真相的能力,他是贤能皇帝的模范,他的时代是中国历史的顶峰。正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英明君王,给中国上下五千年增添了美好的一笔。 李世民能够成就大业,与他的知人善用有很大的关系,若是
李世民为秦王、天策上将的时候,就特别注意招揽人才,作为自己的谋士、智囊。《旧唐书·太宗纪》说:“于时(武德四年)海内渐平,太宗乃锐意经籍,开文学馆,以待四方之士。行台司勋郎中杜如晦等十有八人为学士。每更置阁下,降以温颜,与之讨论经义,或夜分而罢。”又《儒学列传》说:“给五品珍珍膳分为三番更直,宿于阁下。”十八学士是:杜如晦、房玄龄、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李玄道、蔡允恭、薛元敬、颜相时,苏勖、于志
唐太宗李世民作为开启贞观之治的盛世明君,他的一生因玄武门之变饱受争议,也因后宫清明而广受好评。唐太宗的后宫除了有贤明大度的长孙皇后,还有很多与他感情深厚的嫔妃。这些女人有的在历史上都有名,受后代名家推崇,成为后代嫔妃典范。一起来看看唐太宗李世民的后宫,除长孙皇后之外,有哪些贤德之人。 有“又一长孙皇后”之誉的徐惠: 说到徐惠大家应该不陌生,她不仅文采出众,是唐太宗后宫里的才女,也是一个以劝谏闻名
李世民,16岁雁门之围救出隋炀帝;17岁成功抵御突厥;18岁太原举兵攻破长安;22岁统一中原地区,进封天策上将;经过5年征战,27岁登上帝位。李世民的履历可以说时速罕见,是少有的军事天才,但他对李唐江山贡献真有那么大吗? 李世民的功劳被夸大了,李唐平定天下李世民算是开国最大的功臣。晋阳起兵是李渊最重要的助手,信晋阳起兵是李世民策划的。攻克长安,李世民并无勋迹,超不过其长兄李建成,新唐书有详细考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李世民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隋唐时期是历史上一段王朝交替的时期,后人将这一时期描写成为了小说。于是就有了后来的隋唐英雄传,相信人们对这部小说是非常熟悉的,正是因为小说的描写,才让人们对隋唐时期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 乱世出英雄,无论是三国时期还是隋唐时期,都出现了很多厉害的武将以及厉害的谋士。隋朝末年,唐高祖李渊在太原起兵,此时的他已经开始着手建立唐朝。李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李世民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同时把李建成的五个儿子(他一共有六个儿子,长子早夭)和李元吉的五个儿子杀得干干净净。李世民也因此获得太子之位,并很快逼李渊退位,自己当了皇帝。 李世民当了皇帝以后,做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娶了仇人李元吉的齐王妃杨氏为妻。并且此后对杨氏非常宠爱,在长孙皇后去世后,一度想立杨氏为皇后。
为什么说李世民是最会打仗的皇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唐朝李世民的丰功伟绩比很多古代皇帝不能相比的,李世民在位期间带领着唐朝走上了巅峰,百姓的生活很安乐,国家很是繁荣创造了“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色,从这里能看出李世民在管理国家的才能,但是为什么唐王李世民会被称为能打仗的皇帝呢?我们接着向下看。 唐朝的建立者是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建立的,虽说李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