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提起官渡之战,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曹操以弱胜强击败袁绍,奠定了其统一北方的基础。但是其实,在官渡之战结束以后,曹操并没有获得多大优势,其劣势依然没有得到缓解,袁绍随时都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这样说,主要是基于两个客观事实来判断的。
第一、官渡之战结束后,曹操和袁绍所占据的地盘并没有发生什么改变。
官渡之战结束后,袁绍依旧占据着北方冀、青、幽、并四州,曹操依旧占据着南方兖、徐、司、豫四州。虽然是各占四州,但从整体实力判断,依然是袁绍略占优势。如果袁绍能在肃清内患的同时加强集权,谁敢说他没机会干掉曹操呢?
第二、没有任何史料表明,袁绍曾在官渡之战中负伤。
既然袁绍没有在官渡之战中负伤,那谁也不敢确定,袁绍会在官渡之战结束一年半之后去世。只要袁绍不死,袁氏集团就不会分裂成两派开始内战。如果袁氏集团不内战,曹操凭什么消灭袁氏集团呢?袁氏集团内战之后,由于袁绍的长子袁谭不敌袁绍的三子袁尚,才邀请曹操帮忙。换言之,袁氏败亡的起点,在于袁谭的邀请。
公元200年10月,官渡之战结束;
公元204年8月,曹操攻破邺城、打败袁绍的继承人袁尚,在辛毗和崔琰的支持下,实现了对冀州的统治;
公元205年正月,曹操攻破南皮,杀死袁谭,在王修和管统的支持下,实现了对青州的统治;
公元205年3月,焦触背叛袁熙(袁绍次子),组织幽州各级军政长官集体投降曹操。在这种背景下,曹操实现了对幽州大部分地区的统治;
公元206年3月,曹操打败高干(袁绍外甥),派梁习坐镇并州,逐渐实现了对并州的统治;
公元207年,逃亡辽东的袁尚和袁熙被公孙康所杀,曹袁争霸战彻底结束。
理顺时间线之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官渡之战结束以后,曹袁两大集团依然进行着旷日持久的争霸战。
绝不是官渡战败,袁氏集团立刻烟消云散;更不是袁绍一死,袁氏集团立刻土崩瓦解。
如果不是袁绍去世,如果不是袁谭邀请,曹操想吞并北方四州,恐怕还需要更多时间,甚至鹿死谁手都无法确定。
袁绍虽然没有在官渡之战中负伤,但我们的疑问是:袁绍的去世和官渡之战是否有关呢?我认为,是有一定关联的。
很多人提起袁绍和曹操,都认为那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可实际上,袁绍的年龄应该比曹操大九岁。
史书并未详细记载袁绍的年龄,但由于袁绍字本初,所以史学界的主流意见认为:袁绍是在本初年间出生的。
本初是东汉第十位皇帝汉质帝刘缵所用的年号,而这个年号只用了一年就废除了,这一年是公元146年,袁绍也在这一年出生。
曹操是哪年出生的呢?汉桓帝刘志永寿元年,公元155年。
当然了,由于袁绍的出生年无法确定,所以我们只能笼统地说他一定比曹操年长(这一点可以确定)。
官渡之战发生于公元199年,此时的曹操已经四十四岁,如果袁绍比曹操大九岁,那么此时的袁绍也已经五十三岁了。
在那个年代,一个五十岁左右的人,已经可以算是老年人。在经历官渡战败的心理打击之后,因抑郁等原因导致发病,最终一病不起,这样的推论还是很合理的。
比如刘备,他也没有在夷陵之战中负伤,但在夷陵战败后一病不起,大家也没认为这不合常理。
从这个角度来看,袁绍去世与刘备去世有一些相似之处。
只要我们能大致确定袁绍的年龄,那么袁绍发动官渡之战的动机我们也能大致理解。
一是自己年事已高,再不动手恐怕曹操会成气候,如果自己撒手人寰,自己的接班人断然不是曹操的对手;
二是河北四州看似强盛,实则隐患重重,袁绍希望在自己还能控制的时候率先发难,赶快解决这一问题。
第一个原因上面分析过,我们接着分析第二个原因。
一个集团想要做大做强,就一定不能闭门造车,得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尽可能团结更多的人为自己所用。
关于这一点,我相信大家不会有太多疑问。可这样的一个利益共同体,在做大做强之后都会面临同一个难题:如何增强凝聚力?袁绍夺取四州的过程谈不上非常顺利,但也没有经历过重大失败,这使得袁绍内部的各大利益集团一直处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
袁绍还活着的时候,他相信自己能在最大限度上压制各大利益集团。可一旦袁绍去世,谁敢保证各大利益集团会继续听命于袁绍的接班人呢?
一方面是出于对曹操迎奉汉献帝之后即将崛起的忧虑,另一方面是因内部不稳而导致的忧虑,再加上自己年事已高,有些事情不能再拖了。
袁绍决定南征,河北各大利益集团都清楚是怎么回事。田丰沮授建议缓灭曹操,就是不希望袁绍把事情搞砸,同时也想延缓袁绍借机集权的机会。
一向宽仁的袁绍,这一次难得乾纲独断:他把田丰关进监狱,同时削去沮授的兵权,目的就是希望尽可能团结所有人,一次性打垮曹操。但不幸地是,由于内部人心不齐,再加上许攸叛逃这种偶然因素,致使袁绍在官渡遭受惨败。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官渡之战,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官渡之战后,曹操为什么越来越不行了? 官渡之战,可以说是曹操一生中最亮眼的时刻了。以区区7万人马大败了袁绍70万军队。虽说这70万军队有注水猪肉之嫌,但是翻曹操个2-3倍应该是问题不大的。 战术大师李云龙师长曾经说过,一个军打赢一个师,那根本没什么好说的,这还打不赢就回家带孩子吧,这还打什么仗呢? 可我们四世三公的袁大将军就是硬生生地把
官渡之战的时候,除了曹操和袁绍,还有几个比较主要的地方割据势力。马腾、韩遂在关中,刘璋在益州,刘表在荆州,孙策在江东,公孙度在辽东向来不参与中原的斗争,可以存而不论。 马腾和韩遂在关中,但名义上关中的最高军事长官是钟繇。而且,关中的局势此时仍然处在混乱之中,并不明朗,各派表面上都服从朝廷,但主要精力用在相互厮杀。钟繇是汉朝的司隶校尉,一直是服从汉朝朝廷的,至少表面上如此。官渡之战时,钟繇给曹操送
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围。”——三国志 袁绍派遣大将颜良进攻东郡,包围刘延于白马,曹操派遣张辽和关羽救援白马,关羽在白马之战的精彩表现,让他得以名扬天下(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是三国演义虚构的,有记载的关羽唯一的斩将记录就是这一战,但是真正的带兵打仗可不会是演义那种单挑。三国志记载的万军之中取
还不知道:曹操取胜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我国的历史上战争纷纭,在这些重大的战争当中,也有着不少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今天就为大家来讲一讲发生于东汉末期的一场著名战役:"官渡之战"。 建安五年,背景显赫而实力雄厚的袁绍在击败公孙瓒之后又集结了冀、青、幽、并等州十多万的人马,前往官渡,大兵挺进许昌。而此时作为战争另一方的曹操只有几万军队,双方力量并不对等,曹方势力较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官渡之战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当时曹操和袁绍为了争夺北方的领地而发生了战争,这场战争称为“官渡之战”。当时袁绍的势力主要屯兵和大本营都在河北四州位居黄河以北,而曹操的势力范围则是在黄河的南部的中原地带,官渡之战的前夕曹操和袁绍都在忙着对付自己身边的那些敌人,根本无暇去搭理对方。 当时的曹操占据中原四州,地处中原,交通发达,四面八方都有可能有敌人,而曹操最早的
很多人都不了解官渡之战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袁绍,苻坚类似,都是太匆忙!俗话说得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官渡之战,淝水之战后迅速倒台!其根本原因是内部不团结!官渡之战后,三年袁绍死了!所以,他的儿子因为争夺继承权,内讧,被曹操利用,禁数图之!苻坚,在统一北方后,没有进行内部整合,(原本至少要十几年的时间),可是仓促南下攻大东晋,因为人数种族太多,太混杂,指挥不灵,导致战败谣言一出,自相
官渡之战简介:官渡之战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官渡之战曹操取胜原因是什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官渡之战简介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 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官渡
很多人都不了解官渡之战,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一场实力相差比较大的战役,因为官渡之战,三国的实力对比有了转折,曹操脱颖而出,今天,就带大家看一下东汉末年那场改变北方实力的战役。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强者拥有的土地、人口都比较多,相对弱者来说,他们就有了称雄争霸的意愿,作为当时坐拥四大州的袁绍来说,他们家族是四世三公,所以,对于袁绍来说,他不允许北方有任何强大的实力威胁他。
对官渡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公元200年,也就是东汉建安五年,曹操在官渡取得了对袁绍作战的绝对胜利,这场战争就是后来我们所熟知的官渡之战。官渡之战之后,曹操彻底奠定了一统中国北方的地位,成为了实际意义上的北方霸主。 其实,曹操和袁绍在官渡相持的时候,当时的许多割据势力都在蠢蠢欲动,其中就有荆州的刘表。提到官渡之战的时候,许多人都会质疑,为什么官渡之战发生时,刘表
对官渡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使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此战曹军的胜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间的兼并战争,虽属于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争斗,但它实现了地区统一,客观上符合人民的愿望。 官渡之战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
提起官渡之战,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曹操以弱胜强击败袁绍,奠定了其统一北方的基础。 这种说法不能说完全不对,但还是有些夸大了官渡之战的价值。 在官渡之战结束以后,曹操并没有获得多大优势,其劣势依然没有得到缓解,袁绍随时都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小编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基于两个客观事实来判断的。 第一、官渡之战结束后,曹操和袁绍所占据的地盘并没有发生什么改变。 官渡之战结束后,袁绍依旧占据着北方冀、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官渡之战,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白马之战——关羽阵斩颜良 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围。”——三国志 袁绍派遣大将颜良进攻东郡,包围刘延于白马,曹操派遣张辽和关羽救援白马,关羽在白马之战的精彩表现,让他得以名扬天下(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是三国演义虚构的,有记载的关羽
还不知道:官渡之战结束之后曹操为何没有获得优势?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提起官渡之战,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曹操以弱
对官渡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公元200年,中国北方最大的两个割据势力袁绍、曹操在官渡进行主力决战。曹操通过官渡之战大败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那么在官渡之战时其他的割据势力都在忙什么呢?袁曹两家决战,他们为何都选择了“看热闹”呢? 一、曾经的十八路诸侯袁术,先后被袁绍、曹操击败,199年呕血而死。 韩馥,被袁绍用计夺取冀州后被迫投靠张邈,191年自杀。 孔伷
对官渡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公元199年,袁绍消灭了公孙瓒,统一了黄河以北,成为全国实力最强大的诸侯;而在黄河以南,曹操消灭了吕布和袁术,降伏了刘备,控制了兖州、豫州和徐州,这个时候在袁绍和曹操之间爆发了历史上闻名的官渡之战。 我们说官渡之战,这场战役不止打了一仗,官渡之战打了有一年,从公元199年一直打到公元200年的十月。 公元200年2月,袁绍派遣大将颜良
还不了解:官渡之战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官渡之战袁绍明明占据优势,曹操最后为什么能打赢?曹操是怎么打赢的? 历史的发展必定会经历各种的斗争,政权之间的交替,用战争的方式去解决,这是最简单直接的方式了,用武力得到的结果,会让双方更容易信服。官渡之战是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在这场战争中主要的双方是曹操和袁绍,两个人为了争夺领地,展开了相互的斗争。这是一场兵力之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官渡之战,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官渡之战后,曹操为什么越来越不行了? 官渡之战,可以说是曹操一生中最亮眼的时刻了。以区区7万人马大败了袁绍70万军队。虽说这70万军队有注水猪肉之嫌,但是翻曹操个2-3倍应该是问题不大的。 战术大师李云龙师长曾经说过,一个军打赢一个师,那根本没什么好说的,这还打不赢就回家带孩子吧,这还打什么仗呢? 可我们四世三公的袁大将军就是硬生生地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