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渡兵船

山有木兮 非天夜翔 2267 字 2022-08-20

说着,姜恒一路从胶州沿着海岸线往北边标记,直到雍国境内的一处海岸,雍国地广人稀,大片土地荒无人烟,又有东兰山天险作为屏障,挡住了那段海岸线。

与此同时,姜恒生出了另一个念头。

“孙英也许就是坐船过来的,”姜恒朝耿曙说,“只不知道,他们去了多少人。”

耿曙的脸色亦变得严肃起来,说道:“我这就送信回去。”

“送给东宫。”姜恒说。

如果姜恒的猜测无误,太子灵正在坚持不懈地往雍国东北方运兵……雍地的海岸线多年来始终守备空虚,只希望现在一切还来得及。

“近期不要按计划发兵。”姜恒朝耿曙说。

耿曙想了想,说:“太冒险了。”

“一旦太子灵绕过玉璧关前的防守,”姜恒说,“把兵马运送到雍国后方,你手里这支兵员,就是最后的希望了,不发兵,只会延误战机,若在越地被拖住,最后一支救援国内的军队也没了。”

耿曙沉吟不语,最后他决定,在这件事上听姜恒的。

“可是如果不发兵牵制玉璧关,雍国想进军,就……”

“那就让他去死好了,”姜恒道,“先前谁还答应我一剑捅了他的?”

“知道了。”耿曙马上识趣地说,他当然知道姜恒是在说反话,这些日子以来姜恒是最焦虑的那个,直到过了发兵时限,他仍让耿曙强行按兵不动。

耿曙放出去的海东青,带回来的消息则是汁琮的三个字:知道了。

“什么叫‘知道了’?”姜恒难以置信道,“他不派人去查么?”

“他说知道了就是知道了,”耿曙说,“我有什么办法?”

这个时候,宋邹传唤的船商来了,姜恒马上从耿曙怀中起身,正了正衣裳,已经来不及问他名字了,说:“从胶州出发的海船,北上后,最远能抵达什么地方?”

“回大人的话,”那船商说,“小的只在吴地跑过几年船,具体情况不清楚,只能道听途说……”

姜恒:“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郑地四个港口,往来南越等地,所做无非海上生意,郑人的船大多是江船,想要海上航行的大船,须得求助于郢人。但胶州港口往北方一路过去,多年来几乎无人去过,郑国也不允许任何商道途经胶州,俱是官船……”

“……胶州与北地的林港等地,多年前听闻有过往来,但只要北上,暗礁极多,春夏间,几乎无船能平安到此处。”

“笔给你。除非什么?”姜恒递给他朱笔,知道他一定还有话说。

船商寻思片刻,圈出一块海域,说:“大人说的是,除非秋冬交季时,会有一个月上下的西南风,如果利用好这段时间,便能将船从胶东出发,花上整整一个十月,开到东兰山的最东边,但是有没有能靠岸的地方,小人就……”

姜恒听了这话,简直是天旋地转。

现在他唯一的希望,就是郑人只送了军队进入雍境,尚未成功策反林胡、氐二族人,否则……

“一艘船可以运多少人?”耿曙直到此刻,仍然保持了镇定。

“多则两千,少则八百,”船商说,“并无定数,若将货舱腾空,嗯,平均两千人是可以的。但商路讲究的是‘往返’,这条海路有去无回,所以郑国几乎从来不与雍国走海道生意……”

姜恒坐在榻上,无意识地挥手,示意先退下,再看耿曙时,耿曙的表情依旧镇定。

“不会有太多人,”耿曙说,“算他们十条船,也只有两万人。”

姜恒说:“风羽回来了?玉璧关下谁在领军?”

耿曙说:“武英公主,父王还坐镇落雁,都在等咱们进攻浔东城的消息。”

距离他们约定的时间,已经过了足足十天,耿曙始终按兵不动,奇怪的是,落雁城也没有消息,信使本该三天前抵达嵩县,催促耿曙,并带来汁琮的大怒。

我让你袭击敌人后方,你现在居然还在嵩县按兵不动?!

但信使没有来,耿曙放出海东青,一来一回,要四天时间。

紧接着,海东青带着一块染血的布条,飞进了城主府内。

上面只有六个字:落雁被围速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