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曹操退兵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作为刘备对曹操的第一场大胜,汉中之战极为传奇,然而却又留下了无数谜团,其中最大的一个是:曹操为汉中之战,准备时间长达半年有余时间(218年7月治兵,219年3月抵挡汉中),但与刘备僵持了仅仅两个月,没有遭遇大败,就莫名其妙的撤出汉中,这到底是为什么?
汉中挖出一批陶俑,解开了汉中之战的这一千古谜团,其实背后隐藏着曹操的“大阴谋”!
传统史家认为,汉中之战中,爆发了一场汉水之战,曹操被赵云大败,所以曹操就此退兵。
《三国志》: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于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南宋《资治通鉴纲目》:三月,魏王操出斜谷,刘备将赵云击其军,败之。明代《群书考索》:赵云将数千骑大破魏兵,备遂有汉中。
如果按照明代《群书考索》的记载,自然这就是曹操退兵的原因。然而问题在于,对于汉水之战,曹操一方没有什么记载可以理解,毕竟打败了,但为何刘备一方也不记载战果?
因此最合理的猜测是:曹操的确败了,但损失有限,刘备一方战果不大,所以双方都含糊其辞。
既然如此,曹操退兵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汉中挖出一批陶俑,解开汉中之战曹操退兵的谜团!
1978年,在汉中勉县,考古专家挖出了大量农业水具模型,还有一些陶俑:3件持锸俑中,有2具为穿着铠甲的红陶俑蜀兵,另1具灰陶俑下部为喇叭形,是百姓形象。粗略比较来看,军民农耕比例为2:1。
根据史书记载,232年诸葛亮“休士劝农於黄沙”,234年诸葛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考古出土的文物,就是诸葛亮当年留下的遗存。
也就是说,诸葛亮北伐时,经常遭遇粮草不济,所以后期注重了这一点,就开始劝农,以及使用军队屯田。由此可见,汉中虽然是蜀国战略屏障,但在粮草这方面,可能不仅无法实现自给自足,反而还需四川输血,而且一旦走汉中北伐,必然要从后方运粮。
诸葛亮屯田时,距离汉中之战已经过去多年,这些陶俑与曹操退兵究竟有何关系呢?先来看一看曹操针对汉中的令人费解的举动!
211年,曹操占据关中之后,下令将汉中百姓大批迁移到长安和洛阳。
215年,曹操打败张鲁之后,再次下令将汉中百姓迁出,“太祖拔汉中民数万户以实长安及三辅”,后又令杜袭再次迁徙汉中民众8万人到洛邺,导致
“汉中之民减半”。从215年到219年,曹操具体迁移了多少,史书没有明说,但相信不低于30万。
曹操为何迁移汉中百姓?这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可能是曹操没有久守之意。
换言之,刘备尽管夺取了汉中,也只是面对一个缺少百姓的空荡荡的汉中,不仅不能形成战斗力,反而还需要不断的填充国力。但汉中又是一块含毒的美食,刘备想要守住四川,就必须拿到汉中,以至在争夺汉中时,大后方四川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
当然,对曹操而言,尽管长安等地迁移了汉中百姓,但短期依然没办法恢复实力,所以汉中也是一个负担,因为从破败的长安到汉中,路途崎岖且较远,不如放弃汉中。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这么一个事实,即:面对刘备拿下汉中的坚决意志,曹操深知即便拿下汉中,未来防守也要付出很大代价,于是干脆放弃,但将汉中给刘备的话,刘备也讨不到好处,因为四川到汉中路途艰难,而汉中却又被曹操掏空,所以尽管得到汉中让蜀汉有了战略屏障,但却又背负了一个大负担,需要不停的充血,最终只能拖垮蜀汉国力!
从汉中出土的这一批陶俑,足以证明曹操的这一判断。诸葛亮多次北伐,都遭遇粮食危机,这不单纯是蜀国缺粮,而是从四川运到汉中前线的路实在太过艰难,需要付出大量人力物力,唯一的办法就是汉中就地产粮,但这一点却又被曹操破坏。至于诸葛亮的军屯,平时可以,战时却不行,容易破坏战斗力,所以诸葛亮无奈之下,才在最后一次军屯,而非开始就军屯。
汉中之战后,一直到263年,魏国都没有从汉中进攻蜀国,难道是曹魏国力不济,诸葛亮加姜维搞了几十次北伐,魏国没有能力发动一两次?显然不是,因为曹操的战略,就是让蜀国不断的为汉中流血,直到一天国力彻底耗尽,就能轻松的灭掉蜀国。后来蜀国灭亡过程,也证实了这一点。
当然,曹操不继续争夺汉中,还有一些其他原因,比如自身战败军心动摇、后方不稳(曹丕曹植继位之争,退兵之后杀了曹植谋士杨修)等问题,所以干脆就将这一块烂山芋给了刘备。事实证明,在汉中问题上,刘备虽然拿到了这一战略要地,却又将蜀国拖垮了。
你真的了解汉中之战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曹刘兴兵战汉中,胜负已分定输赢。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逐步吞并北方,建立曹魏政权。虽征孙刘失败,然而却智败马超,击退张鲁,坐拥汉中。建安二十二年,刘备为了实现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战略目标,率军进攻汉中。自建安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曹刘集团在汉中相持将近两年,最终曹操以失败告终。汉中之战,是蜀汉和曹魏之间的大决战,刘备集团作为刚刚壮大的势力,为
公元215年,孙权认为刘备已经占据益州,于是他向刘备索要荆州,当时刘备称,只要夺得了凉州,就将荆州归还孙权,孙权愤怒,于是派遣吕蒙袭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于是率兵五万下公安,让关羽入益阳。与此同时,曹操定汉中,张鲁逃往巴西,刘备听说后,他一方面与孙权议和,平分荆州,另一方面派遣黄权去迎接张鲁,但张鲁此时已经投降曹操,汉中就此失守。此后,曹操留夏侯渊、张郃等镇守汉中,并多次入侵巴西,为了避免
很多人都不了解汉中之战,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此战爆发于公元217年,结束于公元219年五月,战争持续近两年之久。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汉中之战的持续时间,超过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战役。在汉中之战中,曹操和刘备两方都是名将云集。就刘备来说,参战将领主要有张飞、马超、赵云、黄忠、法正、黄权等。就曹操来说,参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汉中之战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汉中之战,刘备取得了胜利,紧接着就称王了。看起来,曹操不仅丢掉了大片的土地,还成全了一个强大的对手,似乎这损失无法衡量的。不过,刘备接过的是一个空虚的汉中,既不能当做进攻中原的稳固基地,还因为养军增加了沉重的负担。再加上曹操把汉中当成“鸡肋”,似乎曹操所失并不是很大。那么,曹操在汉中之战中真正的损失是什么呢? (曹操与刘备 图片来源于网
很多人都不了解汉中之战,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公元217年至219年,曹、刘两大集团围绕汉中战略要地,发生了一系列的战事,历史将此系列战统称为汉中之战。 两年的汉中之战,不仅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立国策略、军事战术。还在文学史上为后世留下了“得陇望蜀”、“白地将军”、“智取汉中”等故事和典故。 此次战争以略为弱势的刘备集团战胜稍强势的曹操集团,全据汉中而宣告结束。稍强的曹操集团为什么会败给略逊一
对曹操撤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公元217年至219年,曹、刘两大集团围绕汉中战略要地,发生了一系列的战事,历史将此系列战统称为汉中之战。 两年的汉中之战,不仅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立国策略、军事战术。还在文学史上为后世留下了“得陇望蜀”、“白地将军”、“智取汉中”等故事和典故。 此次战争以略为弱势的刘备集团战胜稍强势的曹操集团,全据汉中而宣告结束。稍强的曹操集团为什么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操战败,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汉中之战时,曹操的军事能力比刘备还要强,曹操为什么会输给刘备?曹操到底输在什么地方? 引言 就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君主曹丕(曹操没有称帝),孙权,刘备三人而言,刘备是最不容易的。孙权起码有哥哥为他打下的江山,他接收后可直接坐享这份家业,曹丕更是凭借自己父亲曹操给他留下的那份庞大的家业,才能废汉献帝自立为王。 与曹丕,孙权相比,刘备是创业一代,祖
汉中之战曹操兵力强盛,实力又碾压刘备,曹操为什么会在此战中失败?曹操是怎么输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汉中那地交通太不方便了,曹操除非迅速地击败刘备,否则一旦打成持久战,那曹操迟早会被刘备耗死。 想想李白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再想想诸葛亮北伐中原时吃了多大的亏,那这就能了解曹操要从关中来汉中打仗有多么不容易了。 汉中这地四面环山,除了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