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页

笔花六照 梁羽生 1789 字 1个月前

(一九八二年四月)

曼谷的兵车之会

这两个月来,象棋界有两件引人注目的大事,一是在广州举行的“三王赛”;另一则是在泰京曼谷的兵车之会——正式的名称是亚洲城市象棋名手邀请赛。参赛的名手共十六名,包括有中国的两个冠军级棋手胡荣华和柳大华(另一老冠军杨官磷则只任领队,不参加比赛)。香港的代表则是曾益谦和李旭英。

比赛的结果稍为有点“爆冷”,赛前预测,一般都以为冠军呼声最高的当是中国的“二华”,李来群也是热门人选。但结果却是另一中国棋手陈孝堃荣获冠军,李来群得亚军,胡荣华得季军。中国的“新科状元”柳大华则跌落第七。

其实陈孝堃之获得冠军也不算怎么“爆冷”,远在一九七五年,陈孝堃就曾经有过战胜胡荣华的纪录。他的归心马战术化腐朽为神奇,曾博得棋评家赞为“招里藏招”,我曾赞以词道:“禁忌何妨,新招频试。敢将腐朽化神奇!添得梅花一瓣香,橘中胜负浑闲事。”《橘中秘》和《梅花谱》是著名的象棋古谱,“添得梅花一瓣香”者,意即对象棋艺术有一点一滴的新贡献也。

香港的曾益谦也有很不错的表现,他对陈孝堃的第一局,陈弃子取势,他本来有个机会可以化解陈方攻势而夺取胜利,只因走了一步缓着,这就应胜反败了。不过他对中国另一名好手徐天利则是打成平手,两局均和。假如他不输给陈孝堃的话,是有进入前四名希望的。

柳大华之跌落第七,那是因为输给东马古晋棋手黄聪武之故。那局棋弈至残局时,柳以车马兵对黄的车炮兵,本是和局。柳要“硬杀”,弃了士相,结果反给工于残局的黄聪武“杀”了。另一印尼年轻棋手余仲明也曾以凌厉的攻势战胜徐天利一局,获得很高评价。从这也可见到海外棋手的实力,与中国的棋手相差其实不远。

(一九八二年六月)

罗燕清力撼女棋王

曾益谦先生是本港专业教棋的“老师傅”,近来他有一件十分得意的事,今年七月,在澳门举行的省港澳象棋埠际赛中,他的女弟子罗燕清和广州女棋手黄子君以一胜一负打成平手,令得棋坛刮目相看。

黄子君可不是等闲之辈,提起此马来头大,她不但是代表广州队的女棋手,而且是中国的第一个女棋王。

中国是在一九七九年的全运会中开始增添女子棋赛项目的,黄子君就是第一个获得女子象棋冠军的人。她是广州业余体校象棋班的学生,指导她棋艺的老师是广州名棋手陈松顺。夺得冠军那年,她只有十七岁。

在她之前,中国最出名的女象棋手是安徽高华。高华也是第一个参加全国棋赛的女棋手,七五年的全国赛,她就以安徽队代表的资格参加了。不过当时是男女混合比赛的,所以她没有获得名次。但在那次全国赛中,她也曾打败黑龙江的名手孟昭忠,令得棋坛为之震惊(孟是黑队的第二把手,第一把手就是王嘉良)。

七九年全国棋赛的时候,人们都以为女子棋赛定是高华夺标,哪知她却败给了北京女将谢思明,而黄子君则连胜京沪两女将(上海女将是单丽霞),终于登上冠军宝座。

广州的《象棋月刊》曾介绍她两件趣事,一是“棋廊练棋”,一是“擂台试剑”。广州文化公园有条走廊,在这条走廊下棋的人甚多,称为“棋廊”,其中不乏名手。黄子君是棋廊常客,常常走得最迟,买一两个面包当作晚餐。广州许多游乐场都设有象棋擂台,她几乎打遍所有擂台,称为“试剑”。

罗燕清胜她的那盘棋是抓着她的一个“软着”,就毫不放松而力克强敌的。罗本来输了一盘在先,这盘又是后走,在不利形势下有此表现,更加难能可贵。

她年纪很轻,今年也只是十七岁。

(一九八二年九月)

虎斗龙争一局棋——一九七五年全国象棋赛杨胡决战述评

作者:梁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