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页

笔花六照 梁羽生 1640 字 1个月前

作者:梁羽生

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所写的自传——《我的前半生》真可说得是一部“空前绝后”的“奇书”,因为在溥仪之前,中国皇帝从无自传之作;在溥仪之后,中国则不可能再有皇帝出现了。

一九二四年,溥仪十九岁的时候,被冯玉祥赶出皇宫,后来悄悄逃往日本公使馆。当时作为溥仪和日本人的桥梁的,是大汉奸郑孝胥,他在“护送”溥仪前往日本公使馆途中,曾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道:

手持帝子出虎穴,青史茫茫无此奇。

郑孝胥这首诗是“丑表功”,实际上正是他把溥仪送入“虎穴”——逃至日本公使馆之后,终于被人利用,做了伪满的傀儡皇帝。

不过,“青史茫茫无此奇”这一句话,对于溥仪来说,却是百分之百的适合。

现在就让我们翻翻历史,看看中国历代的末代皇帝的命运。

概括来说,末代皇帝的命运,大致离不开后面所列的三种下场。

第一种,被权臣或悍将所篡位,成了“废帝”之后,绝大多数被杀掉。例如汉献帝刘协被曹丕所篡,晋恭帝司马德文被刘裕所篡,南朝的宋顺帝刘凖被萧道成所篡,齐和帝萧玉融被萧衍所篡,梁敬帝萧万智被陈霸先所篡,唐哀帝李柷被朱温所篡等等都是。上述诸例,除了汉献帝得“寿终正寝”之外,其他都被新皇帝杀死。

第二种是被农民起义所推翻,到了穷途末路之时,自杀或被杀的。前者如明代的崇祯皇帝,后者如隋代的隋炀帝。

明崇祯帝朱由检在外敌压境之际,采取了消极抗敌甚至妥协求和的政策,但对内却毫不放松,当时全国闹大饥荒,激成民变,他积聚了大批库存(《明季北略》载李自成入京后,发现他“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两,镌有永乐字”),却丝毫不肯拿出来救灾,反而用了全力去镇压那些“逼上粱山”的农民军。终于在李自成攻进北京的时候,逼得在景山上吊,上吊之前还把自己的女儿长平公主斩断了一条手臂。

隋炀帝则是因奢侈荒淫,而又穷兵黩武,造成了全国大混乱的局面,引起“十八路烽烟”(其中大多数是农民起义军,如瓦岗寨、高鸡泊),终于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被杀的。这位末代皇帝在全国大混乱中还纵情淫乐,常常对皇后说:“外间大有人图侬,且不管他,快乐饮酒吧。”又常取镜照面,对皇后说:“大好头颅,不知该谁砍之?”结果十八路烽烟未烧至江都(今扬州,隋炀帝其时已离开京城,躲在江都享乐),他最亲信的卫士已在宇文化及率领下叛乱起来,他怕捱一刀之苦,自己解下巾带给叛军绞死。

第三种是在国亡家破之后,做了敌人的俘虏的。如南唐的宋代皇帝,著名的词人李后主与北宋的徽钦二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