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页

笔花六照 梁羽生 2097 字 1个月前

习习的风儿吹着女人们的香襟。

按:凡尔赛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城,始建于十七世纪,后来成为法国帝王的行宫。一八零四年拿破仑称帝,和他的皇后约瑟芬也曾住在此宫。镜楼是宫中一个著名建筑。凡尔赛宫一面是大花园,另一面有放射形驰道通向市区。这首诗将眼前的景物与古代的历史结合,令人发思古之幽情。形式上隔行押韵,颇具音律之美。

二条城

同样的历史感慨,见之于作者在旅游时所写的《二条城》。城是德川家康(一五四二至一六一六)所建,虽然没有凡尔赛宫那样宏伟壮观,但德川家康在日本历史上的地位却是非常重要,可以和拿破仑在法国历史上的地位相比。

二之丸御殿有画栋雕梁,

千匹骏马在屏风里驰骋,

料不到德川亦有恐怖病,

地板踏出了夜莺之声。

妃嫔们小心进酒,

家臣们跪出忠贞,

佩剑的武士到哪儿去了,

只留下小池的水澄澄。

按:诗中的“德川”即德川家康。京都本是日本的古都,一六零零年,德川家康击败丰臣秀赖后,在江户(今东京)建立封建政权,对内抑削藩侯,大权集于幕府。史称他为“江户幕府的创建者”。江户幕府维持了将近三个世纪(一六零三至一八六七)才“还政天皇”。一八六八年明治天皇迁都江户,改称东京,幕府制度方告终结。相传德川家康疑心甚重,居处地板是经过特殊设计的,一踏上就会发声,防刺客也。

神州异域 时空交错

柳北岸的旅游诗还有个特色,是在异国的胜地联想起中国的山川,抒发游子的心情,作出时空交错的比较。我想,这也说得是作者的“中国心”的一种表现吧。下面就是两个例子。

看过了三万六千顷的太湖,

登上了三万九千级的黄山,

人比蚁还微还小,

大地是绿绿斑斑。

目前的山庄是用手所砌,

妙处是蠕动的女女男男,

在穴里饱赏小涧枫林,

领略了幽芳与清山风。

——摘录自《椿山庄》

按:这是作者在日本游览了“椿山庄”的联想。椿山庄是东京名胜之一,日本高僧一休和尚开山堂的地方,作者登椿山庄而联想到中国的太湖与黄山。前者是人工所砌,后者则是大自然风景。但作者并非抑此扬彼,而是认为各有妙处,这也显示出作者在美学上“兼收并蓄”的观点。

弯弯曲曲小道,

处处流泉潺潺,

白鹭笑指赤脚的人赶路,

仿佛是杏花春雨江南。

——摘录自《伊豆道上》

按:伊豆是日本著名的风景区,颇有中国的江南风光。“白鹭笑指赤脚的人赶路”,构想新鲜,喻象生动。

花与树

托物起兴,是中国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如李商隐之咏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苏东坡之咏杨花:“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似,无情有思。”诗的形式容有新旧之分,但这种抒情手法却是一脉相承的。在柳北岸的旅游诗中也有许多“咏物”的诗篇,是借所咏之物抒情,且含人生哲理的。例如《花与树》:

谁说四季有不谢的花,

谁说万年有常青的树,

过往的皇帝希望岁月长春,

但终于不能永听晨钟暮鼓。

庶士看见花树似薄还浓,

希望减轻的是大寒大暑。